發布時間:2022-08-24 09:25:24 中國交通新聞網

近日,隨著一聲起航的汽笛,142標箱裝滿寧德時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鋰電池產品的冷藏危險品集裝箱搭乘“中遠和諧”輪,從福建省廈門市遠海集裝箱碼頭駛往荷蘭鹿特丹、德國漢堡、比利時澤布呂赫等港口。這是寧德時代通過冷危集裝箱“出口直裝”模式,在廈門港順利裝船出口的又一批貨物。
據了解,電子產品、集成電路生產中經常使用到的原材料光刻膠,以及新能源成品鋰電池等對溫度比較敏感的貨物,都需要由專門的冷危貨物集裝箱運輸。“此前,廈門港并不具備此類冷危貨物集裝箱的堆存條件,這也是電池制造企業面臨的一大難題。”廈門港口管理局安技處處長江景陽介紹。
綜合運用電子化手段
為確保冷危貨物安全、順暢出口,廈門港聯合海關、港口企業、航商等多次召開專題會議,研究解決鋰電池產品集裝箱出口及堆場建設問題。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廈門國際貨柜碼頭有限公司等港口企業迅速響應,積極對接客戶需求,理順口岸通關流程,優化港口信息系統,推出冷危貨物集裝箱“出口直裝”業務模式。
在該模式下,冷危貨物集裝箱提前報關,進入碼頭后系統自動放行,在直裝等候區由安全車輛引導至橋吊下方直接裝船,全程無需“落地”,裝卸更加安全、快捷。“作為廈門港承接歐美航線的主力軍,今年1至7月,遠海碼頭完成冷危貨物集裝箱作業3762標箱,均采用‘出口直裝’模式,超去年全年完成量的兩倍以上。”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有限公司商務經理潘耀攀介紹。
冷危貨物集裝箱“出口直裝”模式通過港口企業、碼頭、拖車等多方之間的緊密協作,充分發揮智慧物流平臺、碼頭信息化的優勢,綜合運用提前報關、運抵報告自動發送、碼頭放行自動比對等電子化手段,為新能源制造企業提供了高效便捷的出口服務,解決了企業的“燃眉之急”。
堆場服務全天候
今年4月,廈門港務控股集團新增的三個冷危貨物集裝箱堆場投入使用。這三個堆場分別位于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旗下的海天、嵩嶼、國際貨柜碼頭,總占地面積2.5萬平方米,設計年通過能力超10萬標箱。此外,廈門遠海集裝箱碼頭冷危貨物堆存專用場地及配套設施也在快馬加鞭建設中,建成后年通過能力將達2.8萬標箱。
“冷危堆場如同一個超大‘保險柜’,與一般的港口貨物堆場相比,安全要求更高,專業性更強。”廈門集裝箱碼頭集團業務發展部副經理郭俊卿介紹,除了必須配備的避雷針、可燃氣體探測報警系統、降溫噴淋系統等設施設備,堆場還安裝配置了許多防爆電源插座,隨時提供充足的冷危集裝箱電力保障,滿足貨物控溫條件。
據了解,三個冷危堆場投入使用以來,廈門港務控股集團已累計完成作業量超5000標箱,其中90%以上為出口業務,成為鋰電池等冷危貨物出口的安全“中轉站”。“廈門港冷危貨物堆場的規模體量和通過能力,在國內港口均處于領先地位,我們的港口服務能力得到大幅提升。”郭俊卿表示,冷危貨物運輸不再受船舶到港情況限制,可實現全天候服務,更好服務福建及周邊地區新能源和先進制造業發展,促進廈門港集裝箱吞吐量穩步增長。
運輸監管全流程可視化
安全監管是重中之重。福建在全國率先建成的“省級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綜合服務平臺”,成為冷危貨物運輸全流程安全監管的有力抓手。平臺綜合運用大數據、移動互聯網、智能終端App等現代信息技術,實現了危貨從信息收集、作業申報、日常監管到動態儲存的全流程、可視化監管。
為進一步服務冷危貨物運輸作業,福建港口管理部門聯合相關集裝箱碼頭企業進行安全論證研究,根據鋰電池構件重量大、不易拆解的特性,對鋰電池危貨集裝箱作業進行特殊安排。在此基礎上,對“省級港口危險貨物安全監管綜合服務平臺”進行專門改造,將鋰電池集裝箱作業納入平臺管理,實現鋰電池集裝箱作業網上審批、視頻監控和堆場儲存動態監管。
“平臺已實現港口危貨作業在線申報率、重點監管危貨企業視頻覆蓋率、危貨企業上線率、集裝箱企業堆場動態數據對接覆蓋率‘4個100%’,為冷危貨物安全、暢通運輸提供了有力的安全監管服務保障。”福建省港航事業發展中心安全監督處處長謝友明表示。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