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10-13 12:04:25 海外網
關注中物聯
海外網10月11日電十年來,中國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越來越多海外媒體將目光投向中國在該領域的發展成就。多國媒體近日刊文表示,中國正與世界各國在數字經濟領域加強合作,共享機遇,造福全球。
“近年來,中國數字經濟發展非常迅猛,到2021年底占GDP比重達到39.8%。”菲律賓《馬尼拉時報》報道說,數字化轉型及技術創新在中國各行各業創造了新型職業,如密碼工程、碳管理工程技術人員、金融科技師等。根據中國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發布的數據,修訂后的中國國家職業分類大典與2015年版相比,凈增了158個新職業,總職業數達到1639個。其中,有97個職業被標注為數字職業,反映出數字經濟為勞動力市場帶來的變化,而新增就業崗位有望促進產業繼續發展。
泰國《清萊時報》刊文表示,作為推動數字經濟更好發展的重要載體之一,數字人民幣引發國際社會密切關注。中國數字貨幣市場的發展潛力巨大,數字人民幣可用于線上線下購物、支付賬單等,應用場景比PayPal等支付工具更多樣化,為民眾生活帶來極大便捷。若數字人民幣未來成為主流,也將在世界經濟中發揮重要作用,助力境外旅游、跨境支付、商業交易的便捷化。
新加坡亞洲新聞臺報道,中國正在數字經濟與綠色經濟等新興領域與各國合作。中國與新加坡持續鞏固相關領域的合作基礎,將為兩國數字貿易、數字化服務、可再生能源,以及綠色金融等領域的企業創造新機遇。
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報道了中國在量子計算這一未來科技前沿領域的新布局。文章說,量子計算技術未來可能改變金融、制藥、物流和綠色能源等行業的面貌。從中國科學界越來越多的相關研究項目及成果中,足以看出對量子技術的重視程度。百度公司8月發布了量子計算機“乾始”,這種計算機的計算速度遠遠超過傳統計算機。中國在量子計算方面取得的進展已經使全球受益,根據美智庫數據,所有已發表的量子研究論文中有一半來自國際合作,其中中國與美國科學家共同撰寫的論文比其它任何國家都多。
澳大利亞東亞論壇網站表示,海灣國家正與中國一起走向數字化。數字經濟成為中國與巴林、阿曼、卡塔爾、沙特和阿聯酋等海灣國家關系的重要組成部分。過去十年,海灣地區的電信設施、智慧城市、人工智能和科技企業的發展得益于與中國的攜手合作。例如,華為與沙特合作開發數字基礎設施,幫助迪拜機場進行技術升級,還獲準在科威特提供云計算服務。此外,中國科技公司還參與了海灣國家的5G網絡建設。中國建設的“數字絲綢之路”有可能在2030年之前使海灣地區GDP增加2550億美元,并在海灣合作委員會國家創造60萬個技術相關就業崗位。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