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10 09:56:05 《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

用“勢頭良好,后勁十足”形容我國新能源物流車市場近兩年來的發展行情,再恰當不過。
據《中國商用汽車產業發展報告(2022)》提到的上險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新能源物流車銷售149471輛,同比增長119.5%,銷量實現翻番,連續數月銷量保持在1萬輛以上。
隨著國家“雙碳”戰略的推進、實施,以及各地環保監管政策趨嚴,針對新能源汽車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大灣區、長三角、成渝、京津冀等區域,更是針對新能源物流車實施了通行優先政策。
不過,就在新能源物流車發展得如火如荼之際,我們卻不難發現:從技術路線看,純電動物流車始終“一家獨大”——2021年,其銷售147251輛,占全年新能源物流車總銷量的98.5%。
換言之,插電式混合動力及燃料電池車型銷量占比極低。而且,與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范城市群發布后,燃料電池車型將迎來機遇期不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型的“聲量”似乎一直不大。
那么,未來物流車“混動”之路是否可以實現逆襲?從使用場景看,在新能源物流車市場占比高達九成的城市末端配送車輛中,“混動”輕卡又將處于什么地位,是否還有機會引領趨勢、大有作為?
(以江淮1卡混動輕卡為代表,新能源輕卡或將開啟“混動”時代)
替代燃油車 降低碳排放
新能源物流車為何火爆?中國物流學會專家委員會委員、德利得供應鏈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原運營總監惲綿告訴《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雙碳”目標下的政策驅動是最主要原因。基于環保壓力,各個地方各個區域陸續出臺政策,政策“傳導”給了貨運市場和物流企業,物流企業通過購買、使用國六車輛或新能源物流車確保運輸業務正常開展。
然而,國六排放法規2021年7月1日才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實施,國六車型選擇有限。而對于新能源物流車的發展狀況,更應以科學的態度分析。
首先,純電動物流車可減少燃油造成的排放,但煤炭發電帶來的排放不免增加,所以不應簡單地將其看作清潔能源物流車。其電池能量比低、自重大,又有里程、氣候限制,使之形成了追求行駛里程增加和載重量下降的悖論。該類車型更適合短距離、輕載重、固定線路的城市物流場景。
其次,面對較長距離、較多點位,重載、冷鏈等傳統燃油車的城市物流場景,在燃料電池技術尚未解決高成本以及氫能源安全運輸、存儲等痛點前,能夠直接降低燃油消耗絕對值的“混動”技術更具潛力。
以4.2米輕卡為例,一輛燃油輕卡百公里油耗或在15~16升左右,一輛“混動”輕卡油耗則低至9~10升左右。“混動”車型不應該僅僅是一款過渡性產品,而應該是當前和未來一段時間內直接降低物流車碳排放、保持城市物流效率最有效的產品之一。
惲綿分析稱:在城市擁堵場景下,“混動”技術可以把燃油消耗降低至原來的60%~70%,相當于把一輛車的燃油消耗直接減少三分之一。目前,交通運輸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10%左右。如此一來,交通運輸排放占全國碳排放總量的“比重”必將順勢下降。
另據國家發改委和海關總署發布數據顯示:2021年,我國原油進口量為5.13億噸。而“混動”車型的普及,將大幅度降低碳排放、燃油消耗,并減少我國對國際原油的依賴。“混動”車型是目前可以預見的直接替代傳統燃油車的最好解決方案之一。
惲綿呼吁,國家有關部門及相關科研人員,堅持科學發展觀,充分研究“雙碳”戰略實施中“混動”技術帶來的價值,對“混動”車型給予正確和積極的政策引導。各地針對“混動”商用車等,應實行統一上綠牌,并給予同純電動物流車一般無二的路權政策。
當然,政策的刺激效應往往是短期的,政策導向要著眼于長遠。2017年,新能源物流車產量一度達到15.2萬輛,但2020年補貼退坡,年銷量又回落到5.8萬輛。這樣“大起大落”的行情是“拔苗助長”的結果,對產業的發展會產生嚴重的負外部效應,必須警惕。
惲綿建議:在發展“混動”等新能源物流車的進程中,更加注重基礎性研究。要實現社會性的低碳,而非區域性的低碳。當下,基礎性研究不足,是制約新能源物流車發展的最大障礙,包括車輛結構、電池技術、制造工藝等,都有很多工作要做。
與此同時,現階段,新能源物流車產品仍待“成熟”,市場上摻雜著不少“攢出來”的純電動車輛,僅僅是在原有燃油車基礎上“改裝”了三電,根本無法滿足用戶需求和通過市場檢驗。商用車企業要以正向研發為抓手,為用戶提供更成熟的新能源產品。
滿足多場景 實現高收益
企業是最重要的市場主體,新能源物流車市場朝著怎樣的方向前行,一方面有賴于國家頂層設計和政策指引,另一方面取決于企業如何挖掘需求、引領需求,幫助用戶認識到“混動”產品的強大基因。
在接受記者采訪時,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輕型商用車營銷公司總經理張文根就明確提出,江淮1卡要鞏固燃油絕對優勢,發揮混動領先優勢,釋放純電厚積優勢,以“燃油+混動+純電”三駕馬車開啟江淮1卡的新賽道。
在他看來,“混動”一定是未來趨勢,接下來的3~5年,中國輕卡市場將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顯然,其潛臺詞是篤定江淮1卡“混動”產品將成為攪動市場的那條鯰魚,“激勵”更多商用車企業投身“混動”輕卡的發展。
在乘用車市場,“混動”車型占據一方天地,在商用車市場,其實同樣可以。但這需要一個過程,面對復雜局面需要足夠好的產品,才能成功培養用戶選購“混動”產品的消費習慣。
對于有著里程焦慮的用戶,從事冷鏈等專業物流的用戶,在城市內有著“單日多趟”運輸要求的用戶,北方地區冬日“駕車”奔忙的用戶,路權城市周邊300公里范圍內“直達快運”的用戶,“混動”輕卡都很實用,它能更加及時、穩定、高效地完成配送。
據介紹,“混動”輕卡跑高速時“用油”,跑低速時“用電”,同時極為適合城市配送;其每公里大概比燃油車省出5毛錢油費,在油價高企的今天,一年行駛10萬公里,即可節省油費4萬~5萬元。3年下來,買車的錢就賺回來了。對于疫情反復、貨量不穩的卡車司機,省到就是賺到,利潤就是核心價值。
相比純電動輕卡,“混動”車型在購置成本上也低了4萬~5萬元。在二手車市場,“混動”輕卡更加保值。并且,2023年新能源汽車購置稅繼續減免。這些都是用戶選購“混動”輕卡的理由。
再有,年輕司機為主的運輸大軍,愈發注重車輛的舒適性。“混動”輕卡天生自動擋,操作更輕松,能更好地降低駕駛疲勞感;休息時,一鍵開啟駐車空調,用電不用油,司機不“肉疼”。
張文根判斷,不管現在“混動”車型市場占比如何,一段時間內,“混動”輕卡都將成為主流。特別需要注意的是,在輕型商用車輛燃料消耗量限值要求越來越嚴的當下,發動機每節油一個百分點,都有非常大的難度。但若以“混動”技術加持,油耗可以輕松滿足“限值”要求。
對于江淮1卡而言,其在燃油車上有著雄厚的技術積累和龐大的專利儲備,產品型譜豐富,為發展“混動”輕卡打下了堅實基礎。以江淮1卡混動版駿鈴聚寶盆為例,其續航超過1000公里,采用插電混動路線,可在充電樁充電,延長續航里程,也可采用發動機和電動機同時驅動,提升車輛動力性能。
而據《中國物流與采購》雜志記者了解,這款“聚寶盆”的上市也預示了江淮1卡開始全面布局“混動”商用車市場,之后全系列、多路線、全場景、高價值的混動商用車產品解決方案將會陸續發布。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 醫藥工業“鏈”上數智化!7部門發文釋放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