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1-23 15:41:03 tom

上文我們詳細了解了比亞迪混動輕卡T5在經濟性、可靠性方面的優勢,那么除以上兩點之外比亞迪混動輕卡T5還有哪些對于卡友及物流企業購車具有重要參考意義的優勢呢?
更安全更高效的刀片電池
談及混動輕卡T5的優勢,首先要提及的就是具有比亞迪特色的刀片電池。
談到刀片電池,相信很多人的第一反應就是“安全”。刀片電池通過針刺實驗的視頻早在多年前就已經風靡全網,被引為“國人驕傲”。但其實除安全外,刀片電池還有續航長、壽命長和耐低溫等優勢。
續航長:續航本應是磷酸鐵鋰電池的短板,但由于刀片電池在體積能量密度上提升了50%以上,整體續航能力完全不遜于主流三元鋰電池;
壽命長:磷酸鐵鋰材料在使用壽命上本身就優于三元鋰,而且刀片電池充電穩定、速度快;
耐低溫:無論是磷酸鐵鋰還是三元鋰電池,在低溫環境下性能都會有一定下降,但刀片電池一定程度上優化了低溫性能。據實測數據顯示,刀片電池即使放在零下20度的嚴寒環境下,放電能力也至少是常溫時的90%。
更強勁高續航的動力系統
在強大的刀片電池支持下,比亞迪混動輕卡T5動力系統得到顯著增強。
據了解,比亞迪混動輕卡T5搭載的刀片電池容量達到18.3kWh,油電綜合續航里程最高達1000公里。對于城市配送而言無疑是一款非常合適的輕卡,在城市內運輸時,每天只需花費半個多小時補一次電即可完成日常運輸任務,偶爾跑城際或城郊時也不用擔心充電問題,1000公里的最大綜合續航足以保證車輛能夠安全往返。
150kW的大功率電機可以為駕駛員提供充沛的動力,0-50km/h加速僅需5.5s,這一表現放在純電輕卡的隊伍中都算是非常出色。強大的動力帶給駕駛員的是更高的時效以及更短的運輸時間,甚至在起步或超車時都能快人一步,幫助駕駛員實現多跑多賺。即使是虧電狀態,1.5T渦輪增壓發動機所帶來的動力也足夠強勁,絕不輸于同級別燃油車型。
更智能更方便的車機系統
其次,比亞迪混動輕卡T5的智能化系統絕對也是同級別車型中亮眼的存在。
作為一輛主打未來感、科技感的領先新能源輕卡,比亞迪混動輕卡T5搭載了比亞迪乘用車才有的DiLink系統。可以使用“你好小迪”語音喚醒人工智能,通過對話實現語音開啟導航、播放音樂等常用操作,避免因分心操作引發駕駛風險;可以在中控大屏設置車輛各種性能,包括駕駛模式、能量回收強度等,而且可以看到車輛本身的各種信息。
此外,駕駛員還可以通過APP實現遠程鎖車/解鎖、遠程開啟空調、智能定位、遠程管理等功能,總之一句話,有DiLink系統的比亞迪混動輕卡T5駕乘體驗幾乎可以與乘用車比肩。
更舒適高承載,助力卡友多拉多賺
最后,比亞迪混動輕卡T5的承載性和舒適性也不得不提。承載性方面,比亞迪混動輕卡T5整車采用輕量化設計,相比同類車型可多裝300-400kg貨物,助力卡友實現多拉多賺。
舒適性方面,比亞迪混動輕卡T5駕駛室采用轎車化設計,中控大屏集成了智能語音控制、多媒體控制系統、倒車影像等功能;此外,液晶儀表、多功能方向盤、一鍵啟動等功能也有效提升了駕駛感受;取消了傳統的機械手剎和檔把,改為EPB電子手剎與旋鈕式電子換擋,主副駕之間無障礙,駕駛員休息時可以平躺在駕駛座椅上,更加舒適。
“如此完美的一款混動輕卡,價格一定很高吧?”看到這里,相信很多卡友都會有此疑問。但遺憾的是,混動輕卡T5的具體價格在此次發布會中并未公布,給我們留下了一個小小的遺憾。但據比亞迪商用車相關領導透露,比亞迪內部正在加緊討論,爭取能夠給廣大卡友及物流企業一個最貼心的價格。
作為全球新能源領先企業,比亞迪的實力有目共睹。其乘用車近年來在國內更是遭遇消費者“瘋搶”,陷入“有市無貨”的境地,比亞迪宋pro-dmi、宋Plus-dmi以及秦-dmi一度需要等待6-7個月后才能提車,而即便如此也無法阻擋消費者的熱情,愿意用200多天的時間來等一款適合自己的好車。究其原因,其實無非“多快好省”四字而已。如今,比亞迪混動輕卡T5同樣搭載了乘用車一脈相承的混動技術與DiLink車機系統等硬件設備,他能否在卡車市場復制乘用車市場的銷量奇跡,我們拭目以待。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