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18 14:39:48 中國新聞網

12月17日,在位于廣西南寧市的中國—東盟信息港數字經濟展示中心,顯示大屏上播放著廣西邊境口岸繁忙的實時通關畫面,一旁不斷增長變化的各類交易數據,彰顯出中越經貿往來的熱絡。
中國—東盟信息港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國東信)是經中國國務院批復成立的平臺型信息科技公司,該公司董事長兼總裁魯東亮近日接受采訪時介紹,中國東信著力推動面向東盟的數字基礎設施建設,已建成圍繞東盟的3條國際海底光纜和12條國際陸地光纜,以及穿越中南半島到緬甸威雙海纜登陸站的穿境光纜。
中國東信還在老撾、柬埔寨和緬甸建設運營瀾湄云計算創新中心,開發中國(廣西)國際貿易單一窗口、中國—東盟跨境征信服務平臺等一批數字化平臺,提高中國與東盟貿易便利化水平。
“以前,跨境貿易各系統信息不互通、業務辦理手續繁瑣,通關效率受限。對此,我們建設運營中國—東盟‘商貿通’數字平臺,實現邊民互市當天交易并通關。目前,該平臺累計交易金額超過6000億元人民幣。”魯東亮說。
中國東信還與東盟國家開展近20個數字經濟項目合作。其中,智慧政務辦公系統服務老撾多個國家部委;數字多媒體智能平臺為印度尼西亞2.7萬所寄宿學校提供智慧教育服務。
廣西壯族自治區信息中心日前發布的《廣西數字經濟發展白皮書(2023年)》顯示,近年來,廣西推動面向東盟的數字經濟合作不斷深化。
當前,北斗技術面向東盟的應用場景正加快落地,中國—東盟跨境地質災害監測系統已在柬埔寨、老撾、泰國、馬來西亞等東盟國家進行示范應用;跨境道路應急救援服務項目網絡覆蓋泰國全境。
此外,廣西積極推動與東盟跨境電子商務合作,跨境電商物流網絡覆蓋中南半島,初步建成面向東盟的“快貨圈”。
廣西壯族自治區商務廳廳長楊春庭介紹,近年來,廣西主動對接《東盟數字總體規劃2025》,支持數字經濟企業“走出去”,為東盟電子支付、遠程醫療、數字金融、智能物流、數字惠民等民生項目建設提供技術支持,成功打造面向東盟的“數字絲綢之路”。
廣西社會科學院東南亞研究所副所長雷小華接受采訪時表示,當前,隨著中國—東盟自由貿易區3.0版建設啟動,數字經濟已成為深化區域合作的重點領域,發展潛力巨大。
廣西壯族自治區互聯網信息辦公室主任韋鳳云表示,接下來,廣西將打造面向東盟的數字產品前沿保障基地和數字經濟人才培養基地,與東盟攜手共建中國—東盟信息港,造福更多區域民眾。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