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全國人大代表姜衛東: 強化產學研合作,加強農業裝備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發布時間:2025-03-12 14:49:40 現代物流報

文 / 現代物流報記者 何文忠

國務院總理李強5日在政府工作報告中介紹今年政府工作任務時提出,著力抓好“三農”工作,深入推進鄉村全面振興。

“三農”工作關乎“國之大者”。3月8日,農業農村部部長韓俊在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第二場“部長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中表示,強科技方面,解決吃飯問題根本出路在科技,建設農業強國科技是利器。

在全國兩會期間,全國人大代表、山東五征集團董事長姜衛東多次提交有關“三農”方面議案或建議。

“農民不富,中國不富。每年兩會,‘三農’問題始終是我的第一關注點。”今年兩會期間,姜衛東在接受現代物流報記者獨家采訪時說。

近年來,在國家農機購置補貼等一系列政策的推動下,我國農業裝備行業實現了快速發展,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不斷提高,智能農機裝備廣泛應用,高端農機研發取得突破,為農業現代化的推進提供了有力支撐。

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

我國現在農業科技創新整體上已經進入世界第一方陣,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去年達到63%以上,韓俊在“部長通道上接受采訪時說,高端裝備、生物育種、無人機、人工智能在農業上用得越來越廣泛,大大提升了農業的生產效率,催生了農業的新質生產力。

但不可否認的是,農業科技還有一些短板弱項和瓶頸制約。

“國產零部件在精度、可靠性、壽命等方面有很大差距,高端核心零部件仍依賴于進口”,深耕農業裝備領域多年,姜衛東對該行業有著深入的認知,智能控制技術研發滯后,雖初步實現了自動作業,但在精準變量作業、AI算法、傳感器及農作物識別方面還存在不足。基礎材料應用有待提高,像特種鋼材、精密加工、耐磨材料等在農機行業應用不夠廣泛,產品可靠性指標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很大差距。

“目前,我國農機行業總體處于結構調整期,與發達國家相比,我國農機產品在性能、可靠性、舒適性、智能化、作業效率、聯合作業能力、農業生產成本等方面存在較大差距,國際競爭力不強。”姜衛東向現代物流報記者介紹。

因此,姜衛東建議,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強化產學研合作,加強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同時積極引進和學習國際先進技術,全面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優機優補 有針對性推動農業裝備換新

作為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重要組成部分,農機裝備的與時俱進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農業強國的重要支撐。

姜衛東表示 ,目前我國老舊農機超期服役或“帶病服役”現象普遍,達到一半左右,嚴重影響農業生產效率和作業質量。技術落后與效率低下,老舊農機多采用機械換擋技術,操作復雜且效率低,難以滿足現代農業對智能化、精準化的需求,且成本更高。同時,自動化、智能化的大型機械聯合作業機械價格高,農民購買力低,很多農民只能“望機興嘆”。

據中國農業機械流通協會的統計,全國每年更新換代的農機價值高達3000億元。

農業農村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印發的《關于加大工作力度持續實施好農業機械報廢更新補貼政策的補充通知》提出,要持續實施好農機報廢更新補貼政策,加力推進老舊農機報廢更新,加快農機結構調整。這一政策的推出,有力的推動了高端、智能、綠色農機推廣應用,為現代農業注入澎湃發展活力。

為此,姜衛東建議,細化農機補貼分檔標準,針對不同技術層級的產品,分別確定不同的補貼額度,更好地體現優機優補。拖拉機更新方向為動力換擋、無級變速(CVT)等高端智能拖拉機以及新能源拖拉機,收獲機械更新方向為高效聯合作業機械,通過更新提高收獲效率和收獲質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

另外,姜衛東針對支持發展智慧農業,拓展人工智能、數據、低空等技術應用場景,提出兩點建議:

一是加快農機農藝融合,新技術的應用離不開農藝的支持,智慧農業對農藝的要求更高,統一標準的農藝與智慧農機相結合,會大大提高作業效率。

二是強化農業科技人才培養,加強人工智能、數據等技術應用培訓,培養一批滿足智慧農業發展需求的復合型人才。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