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14 10:03:51 現代物流報

文 / 現代物流報記者 何文忠 朱睿穎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深化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融合發展試點,加快發展服務型制造。
“兩業融合,能夠相輔相承,形成發展合力,引導制造業轉變生產模式,推動制造業產業技術變革和優化升級。從而促進物流業的降本增效。”全國人大代表、美的黨委副書記、集團副總裁兼首席財務官鐘錚談及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對現代物流報記者如是說。
我國是制造業大國,制造業與物流服務業相互依存、相互促進。物流業與制造業融合促使產業鏈延伸、價值鏈躍遷,提升我國產業鏈整體效能。
“人工智能+”與物流深度連接
美的作為家電制造業的頭部企業,2022年入選廣東省首批鏈主企業,推動從傳統硬件產品組合向場景化解決方案升級,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以科技推動產業升級。其自身的發展即是對制造業創新發展的詮釋。
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持續推進‘人工智能+’行動,將數字技術與制造優勢、市場優勢更好結合起來。”人工智能作為新質生產力的典型代表,推動社會各領域的轉型升級,物流行業作為基礎性服務行業,具有規范性高、安全要求高、作業強度高、運行規律強等特點,成為人工智能應用的重要領域之一。
物流行業的人工智能應用由初期的基礎工具介入,借助物聯網、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逐步擴大應用范圍和適配場景。特別是無人機、自動駕駛等新興技術的推廣應用,使得傳統物流的人工線性管理模式向智能化、數字化方向躍進。
鐘錚表示:“在新質生產力的發展過程中,創新起主導作用。”她以美的集團旗下安得智聯舉例,現如今安得智聯正在以人工智能和大數據促進新質生產力的發展。
由可感知,到可執行、可決策,數據化為物流與供應鏈發展提供產能。以城市配送場景為例,車輛的行駛軌跡,瞬時油耗,司機的駕駛習慣,車輛的狀態都已經被實時地數據化,工具作業的過程也因數字化升級變得簡單高效,以算法更好規劃配送車型和行駛路徑,去提升勞動要素的生產率。
數智化升級和發展也被稱為降低物流成本的關鍵突破口。鐘錚認為,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不是簡單降低運輸成本,也不是壓縮物流企業的合理利潤,關鍵是要提升各物流環節的高效銜接協同,加快建設全國交通物流統一大市場,這背后離不開物流裝備(即制造業)數智化升級。
綠色化發展成為業內共識
綠色發展,再次寫入政府工作報告:積極穩妥推進碳達峰碳中和。扎實開展國家碳達峰第二批試點,建立一批零碳園區、零碳工廠。
去年11月,美的集團開先河,發布了行業內首個《綠色工業案例集》,記錄了圍繞綠色能源、智能制造、綠色物流、低碳園區4個主要板塊,為新能源、汽車制造、電子半導體、酒水飲料、生物醫藥、鞋服行業、重工業、航空航天、電器制造等國內先進制造相關的九大行業“量身打造”超過20個綠色工業解決方案。
在綠色化上,美的推動先進制造技術和綠色節能降碳技術相結合,還率先打造“可持續發展平臺”,實現從產品設計、生產到物流的全鏈條“碳足跡”實時可視。特別是安得智聯“綠色物流端到端全鏈路解決方案”,從生產制造、流通、一直到零售端及售后,在“1+3”供應鏈服務模型中全鏈路各環節減少“碳足跡”,搭建低碳供應鏈解決方案,實現綠色減碳。
“綠色化已經成為制造業及物流業轉型的必然趨勢,尤其是作為頭部企業,更應該將綠色發展作為企業的擔當”。鐘錚向現代物流報記者表示。
早在2021年,美的就提出了綠色戰略,將構建綠色全球供應鏈、提供綠色產品和服務作為戰略愿景。2024年,美的設立了8大公司治理分委會,涵蓋綠色設計、綠色制造、綠色采購等多個關鍵領域。
“現在很多客戶再談到智能制造時,已不再僅僅提自動化、精益化、數字化,而是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變。”談起“零碳園區、零碳工廠”,鐘錚這樣對現代物流報記者說,未來要以科技創新不斷提升資源利用效率, 通過綠色倉儲、綠色運輸、綠色包裝三大核心舉措,降低自身運營碳排放的同時,攜手供應鏈上下游伙伴,帶動全價值鏈減碳脫碳,實現經濟價值、社會價值、生態價值的有機融合統一。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