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8-15 15:18:33 中物聯公路貨運分會
關注中物聯
2024年8月13日,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主辦的《2023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發布暨第八屆現代物流智庫論壇在京舉行。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武建光、中國海員建設工會海員工作部副部長潘英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微出席會議。會議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賀登才主持。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 賀登才
賀登才表示,貨車司機是公路貨運行業的就業主體,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近年來,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受到政府部門、廣大會員企業和社會各界重視。本次調查報告是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連續第三年發布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旨在了解廣大貨車司機從業基本情況,反映制約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要問題,支持政府有關部門決策,引導會員企業和平臺,關心關愛貨車司機群體,切實維護貨車司機權益,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環境。賀登才對貨車司機的從業狀況總結為“老(駕齡老)、大(年齡偏大)、難(配貨難、盈利難)”的現象,并對改善貨車司機從業狀況提出三點看法:一是要通過黨委、工會、司機之家等各類組織發展,提高貨車司機組織化程度;二是要形成政府監管平臺,平臺賦能司機的格局,實現平臺、司機和諧共生的局面;三是深化貨運市場治理改革,形成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讓貨車司機能夠體面地工作、幸福地生活,使貨車司機成為受人尊敬、讓人羨慕的職業。
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理事長 武建光
武建光分享了中國職工發展基金會推進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情況。他指出,基金會聯合行業企業圍繞道路救援、安全駕駛、醫療健康、心理咨詢、技能提升、家庭關愛、法律咨詢等領域開展多項關愛貨車司機公益行動,近三年累計投入總價值9900萬元,直接用于貨車司機關愛投入6000萬元,直接服務貨車司機超過600萬人次,項目得到社會一致認可,獲得好評。
中國海員建設工會海員工作部副部長 潘英雪
潘英雪介紹了中國海員建設工會推進司機入會、職業保障等貨車司機權益保障組織工作,包括連續多年開展“暖途·貨車司機職業發展與保障行動”,致力于發揮工會、行業協會組織作用,進一步調動社會力量、整合社會資源,鼓勵引導社會組織和愛心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為保障貨車司機權益做出貢獻。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兼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 周志成
在報告發布環節,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研究室主任兼公路貨運分會秘書長周志成介紹了報告內容。報告內容涵蓋了貨車司機基本情況、經營狀況、未來展望等,并就貨車司機使用平臺和貨車司機權益保障開展了專題調查。報告顯示,貨車司機邁入中年期,就業年限較長,“老司機”占比較高,就業穩定性較強。同時,個體司機仍為市場運力主體,普遍面臨貨源不穩定、勞動強度大、社會保障低等現實狀況。通過互聯網平臺找貨日益成為重要貨源來源渠道,交易線上化趨勢顯現。找貨更快捷降低了找貨的時間精力耗費,但也存在貨源報價低、司機搶單難等問題。在政策保障方面,貨車司機對貨車進城、高速公路收費和超限超載治理等問題反映集中,在社會保障方面,司機體檢、社會保險、安全培訓等總體還有差距。值得注意的是,貨車司機對于加入工會和參與黨建意愿普遍反映積極。在這方面,滿幫集團等平臺企業開展了積極探索。展望未來,大部分貨車司機仍然會繼續選擇開車。最后,報告從政府規制、平臺自治、協會自律三個層面提出了具體政策建議。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 王微
在智庫論壇討論階段,與會專家學者和企業代表圍繞“保障貨車司機權益的協同共治模式與機制”這一主題展開交流。王微提出,新的組織形態成為關愛貨車司機、保障司機權益的重要抓手。要高度重視司機對平臺的服務訴求,充分重視平臺賦能作用,推動平臺從單純的匹配型平臺向數字賦能平臺轉型,用數字化手段賦能行業發展,包括信用體系建設、司機維權方式、市場價格指導、運行狀態監測等,充分發揮平臺擅長的數字技術手段,幫助貨車司機更加高效、安全、穩定地發展。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副主任 陸成云
國家發改委綜合運輸研究所物流研究室副主任陸成云認為,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問題根子是勞動生產率和勞動收益率的問題。物流領域的價值來源于服務對象產業所創造的價值,長遠來看,更好保障貨車司機權益,需要在物流和服務對象產業的價值創造鏈條中,構建體現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全新產業關系和組織模式,逐步形成以全鏈條價值創造為基準的定價模式。為此,應建立以服務為導向的物流產業發展理念和業務系統,形成優質優價的供需結構與產業生態,并改變割裂采購公路運輸環節服務的傳統方式,將貨車運力和司機實質納入服務體系和價值鏈,最終在推動物流高品質服務、支持產業高質量發展、獲取物流服務更高收益的框架下,有效保障個體司機收益和權益。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 李彥林
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現代物流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彥林指出,貨車司機分層趨勢明顯,個體司機作為個體經營者占比較多,與雇傭司機相比,個體經營司機生存壓力更大、不確定的風險因素更多,需要重點關注和支持。同時,貨車司機群體對于市場公平和合規競爭的發展環境期待越來越高。在這方面,要加大對于上游貨源端的行為規范,聯合多個部門,深化“一超四罰”等機制,將壓力和責任向上游傳導,營造良好的市場發展生態體系。近年來,貨車司機對平臺的依賴度在加大,有必要進一步完善平臺服務功能和社會責任,更好發揮平臺在行業治理體系中的作用。
中國勞動關系學院工會基礎理論研究中心主任汪鑫提出,需重點關注貨車司機收入承壓與權益保障不足導致年輕勞動力不足的問題。平臺一方面促進司機找貨更加便捷,一方面也促使運費降低。因為平臺打破了信息不對稱,有可能形成行業進一步“內卷”,因此政府或行業協會有必要做好價格引導。由于個人司機在市場中的議價能力相對較弱,且具有零散性、流動性的特點,需要發揮工會的作用,進一步吸引貨車司機加入工會,推動包括價格區間、最低運價等行業標準,通過工會組織推動集體協商,形成相應的集體協商集體合同,維護司機合法權益。
滿幫集團公共政策研究中心主任孔慶峰介紹了滿幫在關心關愛、保障貨車司機權益方面的做法。滿幫集團先后推出了“全能保障”“春風行動”“清源行動”等專項行動,成立關愛司機公益基金會、持續舉辦全國卡車司機節等權益保障內容。推出包括源頭上攔截極低價貨源、引導貨主合理報價等多項措施,維護運價穩定。積極落實新業態平臺企業抽成“陽光行動”。通過協助司機追討運費、運費拖欠治理、加強違規貨源信息治理、打擊利用平臺開展的詐騙等多項平臺整治活動,給司機創造更好的經營環境。通過開展貨運司機紅色黨建、黨建帶工建,工會凝聚司機保服務等活動,為司機排憂解難。
傳化智聯黨委副書記、工會副主席陳獻勇從黨建引領,打造車輪上的“紅色港灣”角度分享了傳化智聯聚焦貨車司機群體組織難、管理難、服務難等問題,探索以線下公路港城市物流中心網、線上數字貨運網“雙輪驅動”,實施“紅色門鈴、紅色驛站、紅色力量”三步走。傳化智聯通過多渠道共建,積極維護貨車司機等新就業群體的合法權益,打造紅色平臺,惠及貨車司機60萬人。
福佑卡車品牌總監丁聰介紹了福佑卡車司機權益和關懷相關工作。在司機權益保障方面,福佑卡車強化主體責任,施行“平臺全保障,卸貨即結算”舉措,運費由平臺直接給司機支付,卸貨后無異常就直接進入結算流程,實現貨到款到,根源上消除運費拖欠問題。針對現金周轉緊張的司機,依特殊需求給予運費預付。在服務響應方面,落實100%滿意考核,建立從受理、處置、跟蹤、回訪的閉環流程,7*24小時專人跟單,實現“實時有回應,專人跟到底”,切實解決司機在途運輸中的各項問題。在司機關懷方面,從司機常見職業病和子女教育兩方面重點著手,先后發起“叁餐計劃”司機在途飲食關懷項目和“U公益”司機子女助學項目,走上高速、走進學校,將溫度融入到司機職業和家庭中來,并持續豐富項目內容,擴大項目覆蓋寬度。
《2023年貨車司機從業狀況調查報告》的發布,持續全面深入反映貨車司機從業狀況,有助于支持政府部門開展決策,引導會員單位和社會各界關心關愛貨車司機,提升司機職業地位,傳播行業正能量,團結社會利益相關方,切實保障貨車司機權益。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將繼續開展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引導會員單位和社會各界關心關愛貨車司機群體,穩步提升貨車司機從業環境,為推動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
本次調查獲得了滿幫集團等十多家會員企業的支持,共收集有效問卷3770份,充分體現了會員企業和社會各界對貨車司機權益保障工作的關注和支持。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關于召開第三屆電子信息產業供應鏈年會的通知
- 中國公路物流運價周指數報告(2025.11.21)
- 蔡進出席2025年(第二屆)中國有色金屬行業貿易物流高質量發展論壇
- 2025第十一屆醫療供應鏈大會在上海舉行
- 馬增榮:共筑韌性智慧供應鏈 共赴健康中國新征程
- 團體標準宣貫: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46期——《醫院院內醫療器械物流服務質量評價》《骨科耗材物流服務規范》兩項團體標準宣貫
- 2025汽車物流行業年會在重慶召開
- 國家標準《藥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 (GB/T 46204-2025)解讀
- 國家標準《物流服務合同準則》 (GB/T 30333-2025)解讀
- 國家標準《物流單證基本要求》 (GB/T 33449-2025)解讀
- 中物聯發布2025年10月政策輯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