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09 10:26:39 中物聯航空物流分會

把握政策利好 堅持韌性發展
促進即時物流行業高質量發展
——在第六屆同城即時物流行業年會上的講話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兼秘書長 崔忠付
2024年12月9日 中國?上海
2024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的關鍵之年,也是深入實施“十四五”規劃的攻堅之年。今年前三季度,我國GDP總值達94.97萬億元,同比增長4.8%,季度環比連續實現正增長,十年間GDP增長近一倍。我國經濟回升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趨勢沒有改變。根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發布數據,11月份中國制造業PMI指數為50.3%,連續跨過枯榮線,處于擴張區間,我國經濟中的積極變化繼續積累,向好態勢進一步明確。經濟的回升向好,為物流的發展,也為即時配送行業發展提供了重要的需求基礎。
即時配送作為服務消費物流領域的典型代表,對于促進消費、保障民生、擴大就業發揮著重要作用。當前,即時配送行業由早期的高速增長模式逐步進入穩健發展階段,在新的發展周期下,即配行業呈現出新的發展特點。
一是政策利好,國務院首次出臺促進即時配送行業發展的政策文件。今年1月,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于促進即時配送行業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文件要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統籌發展和安全,加強對即時配送行業的政策支持引導,完善行業管理,營造公平競爭的發展環境,保障消費者和網約配送員合法權益,促進即時配送行業加快健康規范有序發展,帶動相關行業實現多方共贏,更好滿足人民群眾美好生活需要。文件圍繞增強即時配送行業服務和帶動能力、營造良好發展環境、完善即時配送行業管理等方面制定了具體措施,全行業要深入貫徹落實文件精神,把握政策利好機遇,共同建設行業高質量發展。
二是頭部企業發展活力足,市場在高位保持持續增長。2023年即時配送訂單量達到420億單,配送用戶規模超過7億人,預計2024年,全國即時配送訂單規模將超過480億單。餐飲外賣作為即時配送的起點業務,持續發力,推動即時配送行業穩定發展。美團2024年前三季度即時配送訂單量達到187.1億單,同比增長18.1%。阿里2024年9月份季度業績顯示,本地生活集團收入同比增長14%。今年10月,閃送成功赴美上市,今年上半年營收從2023年同期的21.22億元增至22.84億元。達達集團依托京東秒送、達達秒送雙平臺共同發展,2024年前三季度訂單量超過18億,同比增長21.4%。順豐同城2024上半年訂單量同比增長30%,非餐場景收入同比增長32%。
三是即時零售等新業態的發展為行業注入強勁動能。根據商務部《2023年即時零售行業發展報告》數據,2018年以來,即時零售行業的年均增長速度超過50%,高于同期網絡零售總額的增速,發展勢頭迅猛。從即時零售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滲透程度來看,2023年即時零售規模約為0.77萬億,滲透率僅為1.6%,顯著低于網絡零售對社零總額32.7%的滲透率,顯示出即時零售的巨大潛力。在消費者更加追求“所見即所得”,萬物到家、“即時需求、即時滿足”的新消費價值背景下,以即時零售為代表的多元非餐場景高速發展,正在成為即配行業的重要增量場景。
四是穩就業、擴收入,“就業蓄水池”的社會價值越來越顯著。即時配送行業發揮平臺經濟的優勢,穩定和擴大就業崗位,吸納社會就業。2023年網約配送員人數超過1000萬,其中月活躍700萬人左右。根據《2023藍領就業調研報告》數據,2023年外賣員月均收入達到6803元,顯著高于藍領群體的平均月收入6043元,位居藍領群體收入前三名。美團、餓了么、順豐同城、達達、閃送等平臺企業創新多種方式保障新就業形態勞動者權益,包括參與新就業形態職業傷害保障試點、寬限騎手配送時長、制定騎手激勵政策、培訓騎手職業技能等。
各位來賓,在新的發展周期里,即時配送行業一是要充分發揮供需銜接與促進作用,進一步完善服務網絡和布局,拓展業務范圍和領域,支撐引領餐飲、零售等行業拓寬銷售渠道、提升發展能級,更好滿足消費者多樣化即時需求。二是要更好發揮吸納就業作用,更多吸納社會就業,保障網約配送員合法權益。三是要加強技術和服務創新,深化北斗導航、人工智能、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應用,探索自動配送車、無人機等新型配送模式,拓展智慧化、商業化應用場景。四是要推動行業綠色和可持續發展。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馬增榮赴長春富晟集團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4月電子刊“物流標準化動態”編輯發行
- 中國物流標準大講堂第33期:《集裝式移動冷庫通用技術與使用配置要求》《冷庫低碳評價指標》2項標準宣貫
- 崔忠付一行赴武漢長江國際貿易集團有限公司開展星級數字化倉庫評估
- 2025年4月份綜合PMI產出指數為50.2%
- 經營活動延續平穩擴張態勢,企業樂觀預期保持穩定——2025年4月份非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中國非制造業商務活動指數為50.4%
- 制造業出口短期有所收緊,經濟穩定運行仍有較好基礎——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分析
- 2025年4月份制造業PMI為49%
- 馬增榮赴一汽物流有限公司走訪交流
- 2025年企業數智采購供應鏈高質量發展論壇在福州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