構建和諧航運生態 杭州運河段打造“綠色航道”
發布時間:2017-10-20 10:47:35 都市快報

杭州水運,發展是主題,保護是前提。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讓綠水青山產生生態效益、經濟效益、社會效益。“十八大”以來,杭州交通港航部門沿著“綠色港航”之路,圍繞綠色航道、綠色船舶、綠色工程、綠色碼頭、智慧港航等方面建設,構筑了一幅“魚在水中游、鳥在水上飛、船在景中行”的生態畫卷。如今,愿景已變為現實,杭州航道正流金淌銀,水美道暢。
綠色航道
26人“撈”出來綠色大運河
杭州水網發達,全航區有航道239條,數穿城區的大運河與市民關系最為密切,也正因此,運河也最易污染。
楊劉寶是運河保潔員之一,他手持帶網兜竹竿,站在船頭,一撇一捺間,輕盈地將各種垃圾收入網兜。
楊劉寶是港航局保潔員里為數不多的杭州人。十年前,他從航運公司輪船師傅的工作下崗,選擇當水上保潔員。
運河里垃圾絕大多數是生活垃圾和植物樹枝。楊劉寶的工作就是把這些漂浮垃圾打撈上來。這份工作遠比開輪船辛苦。冬天的冷還能扛過去,夏天的熱實在難熬,“氣溫升到35℃以上,船上就有50多℃。撈垃圾是露天作業,一天下來,皮膚像燒傷了一樣,又辣又疼”。
每天撈出來的垃圾,最多的一次,出去一趟裝滿了20桶。
楊劉寶大部分時間生活在運河上,每天經過二十多條橋,每一條橋,都能講出典故來。看著運河兩岸迎春花、杜鵑花一年年開放,運河上一天天變干凈,游客越來越多,這個50多歲的男人從來沒想過,“自己這么有用!”
像楊劉寶這樣的運河保潔員,現在運河上有26名,游客在岸上瞥見興許并不會在意,但就是他們26人,3人一船,每天6趟來往于鴉雀漾到三堡之間,一年365天“擦拭”著大運河這張金名片。
綠色船舶
垃圾袋換垃圾、洗衣液換油污水
一年回收1709噸油污水
可分離出61噸混合油
和楊劉寶差不多,35歲的翟紹兵也是“收垃圾的”,不過他收的是過往貨船上的垃圾。
杭州航區的“北大門”義橋港航所,是船舶進入杭州港的要道,也是運河上最大的船舶“停車場”,每天排隊過閘船舶有100多艘,船員在船上生活產生的污水、廢油水、垃圾,都要在這里回收上岸。
翟紹兵是杭州市港航管理局海事處高工,見到他時正在檢查垃圾油污回收船。穿行貨船之間,和船老大們嘮著家常。大家也知道他的來意,說話間就把打包好的垃圾袋投入回收船上。翟紹兵一邊提醒船員注意安全,一邊給他們發放環保袋、洗衣液等日用品。
綠色港航,少不了“綠色船舶”,2015年,杭州在全省首創船舶污染治理政府購買服務模式,讓船舶生活垃圾、油污水上岸。
港航部門規定生活垃圾三天至少上交一次,油污水三個月至少上交一次。同時配套獎勵辦法,給主動上交的船舶發放垃圾袋、洗衣液,作為交換,船主必須把垃圾、油污水上交。
從2016年10月1日至今年9月30日,杭州航區共回收船舶生活垃圾92.669噸,回收油污水1709噸。
杭州鴉雀漾水上服務有限公司項目經理卜梅元說,回收的1709噸油污水經處理分離出61.29噸混合油(柴油、機油)。“這些油要是都倒進杭州的河里,生態肯定都毀了”。
如今,杭州港航在全航區設置了30多個船舶垃圾回收站,在建德、桐廬、蕭山、富陽、臨安、余杭等航區航道上設立了16個油污水回收站,建成了2個油污水處理設施,購置了4艘油污回收船,實現杭州全航區范圍內船舶垃圾、油污水可回收上岸,目前船舶垃圾和油污水上岸收集率達98%。
綠色工程
43萬方混凝土全部就地取材
相當于兩個中等規模礦場少開采兩年
2012年11月,老邁的富春江船閘啟動改擴建。方案設計之初,生態環境保護就被列為頭等大事。
改擴建用的沙石哪里來?這是工程建設遇到最頭疼的事,從外面運進來,桐廬當地很難找到開采礦場,即使有,運輸過程會導致粉塵彌漫、道路受損,這還不算礦區開采后的復綠成本。
施工人員想出了個兩全其美的辦法——就地取材,石子用工程范圍內的卵石加工,沙子用基坑開挖時淘上來的河沙。就這樣,整個船閘改擴建43萬方混凝土所用原料,沒有一顆石子、一粒沙子外運進來,僅石子就相當于兩個中等規模礦場少開采兩年,減少了約7560車次(50噸重卡)的道路擁堵量和運輸碳排放。
原料要在農田里堆放。“為少占用農田,我們把工地建成了立體式,地下一層、地面一層,地上兩層。”指揮部的董志俊說。
如今,富春江船閘可同時容納10-12艘500-1000噸級的船舶過閘,年通行能力近期2500萬噸、遠期可達3200萬噸,換算成500噸級的船只,每年從這里進出的船只將超過5萬艘。運輸通過能力相當于一條復線鐵路或兩條4車道高速公路,每年可直接節約運費9億元以上。
綠色碼頭
32家碼頭獲評省級美麗碼頭
年底創建率超六成
普通市民接觸碼頭的機會并不多,可能大家不知道,至2014年,杭州港吞吐量已突破1億噸,這其中以沙石料為主的礦建材料占了一半。
礦建材料在碼頭運輸時會產生大量揚塵,倘若住在附近,吃土的日子肯定不好過。
2015年起,杭州市港航部門開展“碼頭防揚塵”專項整治,要求車輛清洗、道路硬化、功能隔離。現在,杭州大小碼頭都安裝了噴淋裝置,揚塵已成為過去。
而在富陽東洲港,一種節能減排運輸方式從2014年開始試行——“散改集”,大宗散貨可“換乘”集裝箱后通過內河船舶進行轉運。
據測算,完成同樣貨運量,公路、鐵路、水運成本比為5∶3∶1,能耗比為9∶3∶1,而水運碳排放量,更只是公路的1/15。當水路搭配上集裝箱,對環境的影響幾乎可以忽略不計。
眼下,杭州航區黃沙、煤炭等散貨物種也加入到了集裝箱綠色運輸。杭州集裝箱運輸業已實現碼頭、船舶、車輛、集裝箱四位一體、網絡化布局的運輸方式,運輸效率大大提高,2017年前三季度,東洲港碼頭集裝箱吞吐量就達3.13萬標箱,同比增長了159%。
截至目前,杭州港有32家碼頭獲評省級美麗碼頭,創建率超50%。下一步,港航部門將從港口防污、船舶防污、生態航道建設三方面入手。爭取到今年底,美麗碼頭(港區)創建率60%以上。
智慧港航
大運河、錢塘江24小時無盲點監控全覆蓋 讓偷排偷放無處藏身
智慧,是綠色港航的應有之義。近年來,杭州港航部門加大智慧航區建設,在已建成的航道、碼頭、渡口、船閘安裝了移動視頻監控848個,對150艘游船、京杭運河和錢塘江航區,實現了監控全覆蓋。
船舶碰撞是水上交通事故大頭,去年,杭州內河航區船舶全部配上了AIS系統。通過這套系統,港航工作人員可以自始至終掌握每一艘船的名稱、噸位、載貨、目的地、當前位置及航向航速等全部信息和實時狀態,并可進行雙向溝通和指引,確保船舶航行安全。
杭州港航還建立、推廣了內河船舶免停靠報港信息服務系統,近5年免停靠船舶達到約160萬艘次,節約柴油消耗約1.36萬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4.2萬噸,而其中的內河船舶能耗動態統計監測系統,還入選全國首批綠色循環低碳示范項目。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2025年將選擇34個左右城市開展中小企業數字化轉型城市試點工作
- 三個維度數據描繪數字經濟活力圖景
- 如何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政策問答·發展新質生產力)
- 累計增速連續上行,外貿大盤總體穩固——透視前4個月我國進出口數據
- 李強主持召開國務院常務會議 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部分省區市“十五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等
- 江西跨境電商發展交流會舉辦 科捷出海供應鏈破解行業難題
- 交通運輸部辦公廳 國家鐵路局綜合司 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辦公廳關于學習借鑒集裝箱多式聯運場站共享典型經驗做法的通知
- 多部門協同發力全方位擴大商品和服務消費
- 西部陸海新通道班列運輸貨物同比增長71.6%
- 以法治之力促進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國新辦發布會聚焦民營經濟促進法
- 生態環境部:對機動車特別是貨車排放問題的監管將更加嚴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