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0-10-10 09:16:33 北京日報

9月下旬,北京、湖南、安徽自貿試驗區等相繼掛牌,我國自貿試驗區數量增至21個。記者昨天從稅務總局獲悉,在稅收政策助力下,今年前7個月自貿區進出口額已達到2.7萬億元之巨。
在我國探索建立自貿試驗區的過程中,稅收制度作為試驗田內容之一屢屢創新,積累了一系列成果。與此同時,國家稅務總局及各自貿試驗區所在地稅務部門靠前服務為自貿試驗區助力,為實現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貢獻力量。記者注意到,自2013年上海自貿試驗區獲批以來,7年間我國自貿試驗區已實現了京津冀全覆蓋、長三角全覆蓋以及對東中西部地區的覆蓋。稅務總局方面披露,21個自貿試驗區方案中均有涉稅內容,包括納稅服務創新、稅收制度創新以及稅收制度探索等方面。
在貿易便利化方面,辦稅流程優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加快出口退稅速度成為多個自貿試驗區的重要改革內容。而在稅收制度方面,各地自貿試驗區出臺了涉及企業所得稅、個人所得稅等多項稅收優惠,突出鼓勵投資和促進貿易的導向,并積極研究完善境外所得稅收抵免的稅收政策。
事實上,自貿試驗區在為改革探路的同時,也成為我國穩外貿、穩外資的重要力量。數據顯示,今年前7個月我國自貿區新設外資企業3300多家,實際利用外資900億元以上,進出口額達到了2.7萬億元。9月自貿試驗區的再度擴圍,被認為是我國堅持改革開放的信號。
“自貿試驗區未來會成為聯通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載體和平臺。”國務院參事室自貿試驗區建設研究中心研究員趙晉平表示。
稅務總局方面介紹,最新設立的北京自貿試驗區以“科技創新、服務業開放、數字經濟”為主要特征。在其他自貿試驗區仍以發展貨物貿易為主的背景下,北京自貿試驗區突出了發展服務貿易的特色。在稅收方面,北京自貿試驗區將持續拓展國際貿易“單一窗口”服務功能和應用領域,并對符合政策的區內研發機構科研設備實施進口免稅,探索鼓勵技術轉移的稅收政策。
“在加快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背景下,自貿試驗區將成為我國探索形成新發展格局的試驗場,為加快形成新發展格局積累經驗。”稅務總局稅收科學研究所研究員李平說,“稅收在這片改革開放的高地上,將發揮自身力量助力我國創新和開放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