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2-04 17:05:04 中國郵政快遞報

“收到60斤的大包裹,臘肉、臘魚一大堆,冰箱都已塞不下。”“收到了媽媽寄的餃子,每種餡約200個。”“家里寄了羊肉、牛肉干、醬牛肉?!薄觋P將至,適逢小年,快遞包裹內是不一樣的年味,亦是滿滿的牽掛。
為有效遏制疫情規模蔓延,各地采取措施,倡議就地過年,減少人員流動。郵政快遞業迅速調整應對“新春節”的模式,宣布由往年的“全年無休”切換到“春節不打烊”,我們從快遞大數據中分析預測,預計在年初行業就將迎來第一個小高峰,部分企業的繁忙程度不亞于“雙11”。
值得警惕的是,面對新形勢,行業的安全運行在疫情防控和人員保障雙重承壓,因此需要注意防范化解潛在風險。下面我們通過快遞大數據來揭示今年年貨節運行新勢態——
新形勢呼喚新模式
往年臘月初八后的10天正是電商企業全力備戰的網上年貨銷售的時候, 快遞業務量也會呈現小額增幅然后逐漸回落,但今年呈現出完全不同于往年的運行特點,各電商平臺紛紛響應號召將年貨節的時間周期從5天拉長至30天。
1月20日開始持續到2月18日(正月初七),是2021年全國網上年貨節活動舉行的時間段?;顒右浴熬蛹亦速?網上過年”為主題,活動將持續30天。相較于去年,今年的年貨節“前半段”快遞業務整體呈現趨于平緩、穩中有升的基本態勢。
從1月20日(臘月初八)年貨節正式開始,到2月3日(臘月二十二),全國快遞量同比增長28.94%。2月4日(北方小年)前兩天的2月2日(臘月二十一),同比增長開始抬頭,由20%上下的增幅提高到33%以上,小年前一天的2月3日甚至同比增長達到57%,預計后幾天同比增幅將會保持高位運行。同時與2020年年貨節后快遞量急速下降有所不同,2021年年貨節截至目前仍保持波動性變動態勢。
2020年及2021年農歷“臘八”前后快遞量趨勢圖
從目前行業運行的行業數據中抽絲剝繭,對大數據進行研究,我們發現,年貨節前期快遞業相比往年已出現了“削峰填谷”的新運行特征,整體呈現趨于平緩、穩中有升的基本態勢。隨著互聯網服務的進一步下沉、直播帶貨的普及和人們消費觀念的進一步升級,預計2021年春節前后快遞業整體運行或許將呈現“超長待機,均衡釋放”的新特點。人員減少流動、網上拜年、快遞帶貨等新生活方式將為快遞行業的2021 年開局帶來新機遇,但與此同時,用工成本的壓力也將帶來幸福的煩惱。
從區域分析角度來看,1月20日至2月3日, 中部地區快遞量同比增長41.6%,占全國總快遞量的16.7%;西部地區增長29.7%, 占比總快遞量的8.2%;東部地區增長25.8%,占總快遞量的75.1%。河北、黑龍江等省份累計快遞量分別同比下降13.1%和8.4%。青海、天津、山西、云南、江西、河南、寧夏、廣西仍保持高增長態勢,增幅在45%以上,互聯網市場下沉效應進一步顯現。
業務量前五十位的城市中,福建漳州快遞量增幅翻番,同比增幅達104%,在短期內超過省內的廈門、福州等地。分析認為這或與其主打吃貨經濟、農特產品、水仙花等時令品類有關。南昌、揭陽、汕頭、潮州、東莞、天津、宿遷、昆明、泉州、蕪湖、商丘、臨沂也保持高位增長趨勢,同比增長50%~85%。石家莊、邢臺、廊坊受疫情影響的城市,同比分別負增長62.2%、29.1%、17.8%。另外無錫、湖州、嘉興、中山與去年相比出現小幅下降情況,或與周圍快遞產業集聚相關。
業務量前五十位城市年貨節前期同比增幅情況
石家莊、邢臺、哈爾濱、綏化、長春、松原、通化等受疫情影響的城市,快遞業務量恢復情況呈現不同狀態。通過對數據進行分析我們發現,相較于去年12月底,河北石家莊、邢臺兩市快遞量在1月6日左右出現斷崖式下降,14日左右逐步恢復。目前石家莊市業務量恢復約三成左右,邢臺業務量恢復約四成左右,長春、哈爾濱基本恢復80%,綏化市恢復一成左右。投遞方面,長春、哈爾濱、松原恢復情況基本和業務情況保持一致,通化、邢臺、石家莊、綏化受疫情管控因素及人員不足等因素影響,投遞量恢復情況弱于業務量恢復情況。
部分城市近期快遞量、投遞量恢復比例
部分城市近期快遞業務量、投遞量變化趨勢
快遞承載新年味
“后疫情時代”,快遞業在經歷短暫的陣痛期后迅速恢復。可以看到,無論是在冷鏈運輸、航空貨運, 還是在內部機制管理上,行業迅速調整,積極克服短時人手不足、交通阻塞等方面影響,服務社會經濟的能力不斷增強。從企業方面來說,頭部企業在內部管理機制、相關科研投入、基礎設施投入等方面不斷完善、優化,功能性進一步增強,已逐步成為重要的社會組織保障系統和服務網絡,承擔著越來越多的社會責任。
疫情散點暴發,針對快遞包裝消毒已成為快遞企業運輸過程中的常規操作,但隨著各種操作升級,全網的運輸時效性也受到了一定影響。透過快遞大數據分析可知,隨著2020年初疫情發展加上年底用工等多重因素影響,快遞妥投率受到一定影響。2020年12月底以來,快遞妥投率整體呈下浮趨勢。
在吃貨經濟、禮品經濟下,春節網上采購、網上送禮成為2021年春節的主流方式。除河北、黑龍江之外,其他省市快件投遞量同比增幅基本均在40%以上。其中東部、中部、西部投遞量增幅分別為33%、35%、42%,西部增幅最大。食品、服裝、日用品或成為采購主流, 跨省流動人員減少,取而代之的是特殊的快遞年味,或許今年春節聚會的機會少了,但在快遞的助力下年味及關心不降溫。
東部、中部、西部年貨節前期投遞量同比增長情況
此前,春節快遞市場僅有少量自營快遞企業保持正常收發。在今年特殊的形勢下,大部分快遞企業加入到春節服務市場中來,而春節期間正常運行首先就要解決人力問題。往年只需留下少量人員值守,而今年的“不打烊”所帶來的業務量增量是否可以承擔假期3倍的用工成本和疊加費用?這無疑也在考驗企業運行和管理模式的調整及優化。運行成本提高,春節期間快遞服務費適當提價,或是快遞服務質量的進一步保障。
結合往年數據,臘月二十四前后快遞量、投遞量出現轉折點,呈急劇下降的情況,在除夕、大年初一迎來最低點。今年受多種因素影響轉折點或將延后,春節前后最低點預計仍出現在除夕及大年初一,但整體仍呈均衡趨勢,收寄時效將略受影響或將低于當前水平。
鼠年春節前后快遞業務量、投遞量變化趨勢
2021年春節前后更多電商平臺延長春節期間的服務時段,給了消費者更多選擇。更多的快遞企業加入新年的年貨蛋糕爭奪戰中,傳統“春節不打烊”的快遞企業優勢不再明顯,更多頭部企業將加入春節期間服務的競爭等,這將改變傳統的春節快遞服務模式。
(作者單位:國家郵政局郵政業安全中心 快遞大數據開發應用工程實驗室)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