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1-04-07 17:05:03 人民網

編者按:“十四五”規劃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3月24日,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用稅收優惠機制激勵制造業加大研發投入。
制造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有何積極的意義?站上新起點,稅收政策如何推動制造業以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人民網經濟民生采訪部推出“稅收紅利賦能制造業高質量發展”系列觀察。
“延續執行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75%政策,將制造業企業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100%”。 近日,一項利好于制造業企業研發創新活動的稅收支持政策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3月24日召開的國務院常務會議部署實施了提高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等政策,激勵企業創新,促進產業升級。會議決定,今年1月1日起,將制造業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至100%,相當于企業每投入100萬元研發費用,可在應納稅所得額中扣除200萬元。實施這項政策,預計可在去年減稅超過3600億元的基礎上,今年再為企業新增減稅800億元。
制造業是立國之本、強國之基。制造業加強創新,積極轉型,有助于推動整個經濟結構加快調整步伐,助力“十四五”時期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制造業創新發展離不開好的政策支持。近年來,支持科技創新的稅收政策不斷優化完善,稅收鼓勵創新的力度不斷加大,有力促進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力度,引導創新資源向企業集聚,為助推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實施和創新型國家建設發揮了重要作用。
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主要是一項稅基式優惠政策,指在企業所得稅的稅前扣除項目中,除扣除實際發生的研發費用之外,通過加計扣除實際發生額的100%,實現稅基的減少,從而降低制造業當期的稅收負擔,達到激勵企業加大研發的目標。
記者注意到,這不是我國第一次對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進行調整。2017年,國家稅務總局發布《關于提高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究開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有關問題的公告》。明確自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將科技型中小企業研發費用稅前加計扣除比例由50%提高至75%。2018年,國務院發布《關于推動創新創業高質量發展打造“雙創”升級版的意見》,指出要加快推動創新創業發展動力升級,加大財稅政策支持力度。將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到75%的政策由科技型中小企業擴大至所有企業。
近年來,為鼓勵企業加強研發,研發費加計扣除比例不斷提高,稅惠紅利已經成為賦能制造業轉型發展的有力政策支持。
稅收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鼓勵科技創新稅收政策減免金額年均增長28.5%,五年累計減稅2.54萬億元。增值稅發票數據顯示,“十三五”時期我國制造業不斷發展壯大,特別是高技術制造業實現較快發展,制造業與信息技術、科技服務業等融合互促。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高技術制造業是“十三五”時期制造業發展的突出亮點,銷售收入累計增長超過1倍,年均增長15.1%。一些自動化、數字化、智能化的關鍵產品實現突破,銷售收入大幅增長,比如機器人、工業控制系統、集成電路、光電子器件等關鍵產品銷售收入均超過2倍,醫療診斷設備、新能源汽車等重要裝備銷售收入增長也超過2倍。
北京國家會計學院財稅政策與應用研究所所長李旭紅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制造業是工業的根基,也是實體經濟發展的根本。然而,我國制造業發展在產業更替及技術進步的過程中,有一部分的企業需要轉型升級,而轉型升級的核心動力是科技創新,其中研發費用的投入是衡量一個企業成長力的重要指標。因此,將制造業研發費用的加計扣除比例由75%提高到100%具有積極的意義。
李旭紅表示,創新是我國深化供給側改革、實現高質量發展中的關鍵性因素之一。由于科技研發的時間長、投入大、回報期長、外溢性強,因此,在企業創新發展時給予適當的稅收優惠激勵能夠鼓勵更大規模的研發及創新,給經濟增長帶來乘數效應及優化增長的質量。
西南財經大學教授、西財智庫首席研究員湯繼強在接受人民網記者采訪時表示,研發費用加計扣除比例提高以市場主體為支點,為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賦能,為我國向制造強國目標邁進助力。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