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1-26 16:07:44 經濟日報

得益于家門口的“內陸港”,山東濱州厚德進出口有限公司一批出口鋼卷在最短時間里完成申報、查驗手續。“貨物出了內陸港,就等于出關,解決了我們的后顧之憂。”該企業負責人賽迪說。
賽迪所說的“后顧之憂”,是受新冠肺炎疫情沖擊,全球航運市場劇烈波動,不僅集裝箱一箱難求,艙位也很難保障,而貨物通關手續也基本都是在港口辦理,一旦通關時間略長,就有可能被航運公司“甩船”,這讓不少外貿企業有單也不敢接。
“單純的汽運、鐵運已無法滿足企業整體出口需要,內陸港建設為企業找到新的物流通道,口岸海關通過創新監管模式,減少了企業通關時間,也提升了監管效能。”濟南海關所屬濱州海關副關長毛雪燕說。
通關時間大幅削減,為我國外貿進出口較快增長夯實了基礎。在1月24日召開的全國海關工作會議上,海關總署署長、黨委書記倪岳峰表示,2021年12月,進口、出口貨物整體通關時間分別壓縮至32.97小時、1.23小時,比2017年分別壓縮66.14%、89.98%,圓滿完成國務院確定的目標任務。
據介紹,2021年以來,我國持續推進口岸營商環境的優化提升,由海關總署牽頭出臺了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27項措施,在全國口岸開展新一輪專項行動,“兩步申報”“提前申報”等改革穩步推進,“直提直裝”試點覆蓋到具備條件的全部直屬海關。
一邊在改革措施上做加法,一邊在通關成本上做減法,企業進出口通關便利度在加減之間得到持續提升。海關總署督促各地落實口岸收費目錄清單公示制度,協同推動海運集裝箱等在進出口環節降低收費。深化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推進與國家電子政務平臺“總對總”對接。目前,進出口環節的38種監管證件,已全部實現一口受理、網上申領。
2021年,海關總署出臺了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20項具體措施,積極支持保供穩價,擴大關鍵零部件、能源、礦產等重要生產原材料進口,準許30種農食產品輸入。同時,海關加強技術性貿易措施交涉應對,支持企業和產品“走出去”,推廣跨境電商零售進口退貨中心倉、B2B出口監管模式,2021年全年跨境電商進出口1.98萬億元,增長15%。此外,海關還積極執行減稅、稅收優惠政策和自貿協定關稅減讓等措施,全年共減(退)稅2241.4億元。
在各方努力下,2021年我國進出口總值39.1萬億元,增長21.4%,一舉跨過5萬億美元、6萬億美元兩個臺階。倪岳峰表示,2022年,海關總署將加快出臺外貿促穩提質行動舉措,加大能源、礦產、糧食等大宗商品保稅倉儲支持力度,進一步擴大油料油脂多元化來源市場,助力先進技術裝備、種質資源等進口,維護產業鏈供應鏈安全穩定。
此外,海關還將積極支持出口產品標準對接、質量提升,優化結構、培育品牌,增加附加值和國際競爭力,開展技貿措施服務平臺和精準服務能力建設,提升規則研究和運用水平,做好經貿摩擦交涉應對。海關總署已于近日正式啟動2022年促進跨境貿易便利化專項行動。北京、天津、上海、重慶和杭州、寧波、廣州、深圳、青島、廈門等10個口岸城市將開展為期5個月的專項行動,進一步深化通關便利化改革,推進口岸標準化體系建設。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