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3-23 10:44:02 人民日報

記者近日從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獲悉:2012—2021年,我國民營企業數量從1085.7萬戶增長到4457.5萬戶,10年間翻了兩番,民營企業在企業總量中的占比由79.4%提高到92.1%,在穩定增長、促進創新、增加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發揮了重要作用,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
民營企業活力更足。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國務院繼續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極大激發了民營企業發展活力。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新設民營企業852.5萬戶,同比增長11.7%。當年全國注吊銷民營企業390.0萬戶,新設退出比為2.2∶1,每新設2.2戶退出1戶,繼續保持穩中有進的發展態勢。在外貿領域民營企業同樣表現出色,今年1—2月份,民營企業進出口增長16.1%,占進出口總額的比重為48.2%,比上年同期提高1.1個百分點。
民營企業韌性更強。2020年以來,黨中央、國務院把保就業、保民生、保市場主體作為宏觀經濟的政策取向,在稅收、金融、就業、社保等方面出臺一攬子扶持措施,積極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民營企業展現出強有力的發展韌性。中小企業協會常務副會長馬彬說,近年來,各項政策措施密集出臺,民企發展環境持續向好,稅收貢獻超過50%,投資占比超過60%,發明創新占比超過70%。
民營企業舞臺更大。今年1月,我國首條民營資本投資控股高鐵——杭臺高鐵開通運營。近年來,越來越多的民營企業更加順利地進入重點行業和領域。2019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關于營造更好發展環境支持民營企業改革發展的意見》明確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精簡市場準入行政審批事項,不得額外對民營企業設置準入條件。兩年多來,各地嚴格執行市場準入負面清單,按照“非禁即入”“非限即入”原則,打破各種各樣的隱性壁壘,給民企發展創造充足市場空間。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