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2-09-09 17:01:36 北京物流與供應鏈管理協會

中央:促進生產領域節能降碳,推行綠色低碳的生活方式
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主任習近平9月6日下午主持召開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二十七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于健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關鍵核心技術攻關新型舉國體制的意見》、《關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見》、《關于全面加強資源節約工作的意見》、《關于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的指導意見》、《關于進一步深化改革促進鄉村醫療衛生體系健康發展的意見》。
習近平在主持會議時強調,要發揮我國社會主義制度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顯著優勢,強化黨和國家對重大科技創新的領導,充分發揮市場機制作用,圍繞國家戰略需求,優化配置創新資源,強化國家戰略科技力量,大幅提升科技攻關體系化能力,在若干重要領域形成競爭優勢、贏得戰略主動。要以完善制度、解決突出問題為重點,提高院士遴選質量,更好發揮院士作用,讓院士稱號進一步回歸榮譽性、學術性。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堅持把節約資源貫穿于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各領域,推進資源總量管理、科學配置、全面節約、循環利用,提高能源、水、糧食、土地、礦產、原材料等資源利用效率,加快資源利用方式根本轉變。要深化農村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試點工作,嚴格條件、規范程序,探索解決改革中的深層次問題。要健全適應鄉村特點、優質高效的鄉村醫療衛生體系,讓廣大農民群眾能夠就近獲得更加公平可及、系統連續的醫療衛生服務。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副主任李克強、王滬寧、韓正出席會議。
國家發改委: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2025年建成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
國家發展改革委經濟貿易司副司長張江波在發布會上介紹,我國將建設“四橫四縱”8條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四橫”指北部、魯陜藏、長江、南部四大通道,“四縱”指西部、二廣、京鄂閩、東部沿海四大通道。
張江波介紹,通過“四橫四縱”串接農產品主產區和19個城市群,形成內外聯通的國家冷鏈物流骨干通道網絡。打造“三級節點、兩大系統、一體化網絡”的“321”冷鏈物流運行體系。
其中,“3”指的是完善國家骨干冷鏈物流基地布局,加強產銷冷鏈集配中心建設,聚焦產地“最先一公里”和城市“最后一公里”,補齊兩端冷鏈物流設施短板,形成高效銜接的三級冷鏈物流節點;“2”指的是依托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結合冷鏈產品國內國際流向流量,構建服務國內產銷、國際進出口的兩大冷鏈物流系統;“1”指的是推進干支線物流和兩端配送協同運作,建設設施集約、運輸高效、服務優質、安全可靠的國內國際一體化冷鏈物流流網絡。
為加強冷鏈物流監管,張江波舉例稱,《規劃》提出“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監管體系建設工程”,依托現有全國進口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逐步將內貿冷鏈食品流通納入追溯管理范圍,推動國家、省級平臺以及各類市場化平臺間數據交換和信息共享,到2025年建成全國冷鏈食品追溯管理平臺,實現多層次、多系統、跨區域冷鏈物流追溯閉環。
張江波指出,《規劃》是我國冷鏈物流領域第一個五年規劃,并以國務院文件印發,首次從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層面,對建設現代冷鏈物流體系做出全方位、系統性部署,提出一系列務實、可操作、可落地的具體舉措,具有重要“里程碑”意義。
商務部:支持物流企業、跨境電商平臺和大型跨境電商賣家等專業化主體建設海外倉
9月5日,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劉國強、國家發展改革委副秘書長楊蔭凱、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商務部部長助理李飛介紹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
我國外貿展現出較強的韌性,今年1至7月,進出口總額達到23.6萬億元,同比增長10.4%。“但同時我們應該看到,外貿依然面臨外需擴張放緩、企業接單難度較大等不利因素。”李飛表示,在本輪穩經濟一攬子政策和接續政策的措施中,提出了進一步穩定外貿發展的新政策,主要包括四個方面。
第一,推進外貿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商務部將會同相關部門盡快出臺支持跨境電商海外倉發展的政策,支持物流企業、跨境電商平臺和大型跨境電商賣家等專業化主體建設海外倉。同時,盡快增設新一批跨境電商綜試區和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
第二,支持新能源汽車等重點產品出口。1月至7月,新能源汽車出口同比增長超過90%,成為外貿一大亮點。商務部將繼續會同相關部門支持新能源汽車企業加快建設海外營銷和售后服務網絡,加大品牌宣傳推廣力度。鼓勵有條件的中資銀行境外機構提供境外消費金融產品。研究拓寬出口運輸渠道,通過中歐班列運輸新能源汽車。
第三,暢通外貿企業抓訂單渠道。為外貿企業人員出境開展商務活動提供更多便利和支持。商務部進一步發揮境外自辦展會作用,鼓勵貿促機構、會展企業以“境內線上對口談、境外線下商品展”方式舉辦境外自辦展會,推動提升辦展規模。鼓勵各地方結合實際出臺務實舉措,積極支持中小微外貿企業參展。
第四,增強外貿企業匯率風險管理能力。當前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影響人民幣匯率的風險因素增多。商務部將會同人民銀行、外匯局等部門,持續引導外貿企業樹立匯率風險中性意識,鼓勵銀行機構創新優化產品,為更多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匯率避險和跨境人民幣結算服務。
交通運輸部: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推動冷鏈運輸技術裝備升級
交通運輸部綜合規劃司副司長、一級巡視員張大為表示,交通運輸部將認真貫徹落實《規劃》部署要求,堅持服務大局、服務人民,強化部門間協同聯動,狠抓工作落實,為推進我國冷鏈物流高質量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和保障。具體來講,將重點開展以下工作:
一、完善冷鏈物流基礎設施網絡
因地制宜推動完善港口、機場、鐵路貨站、公路貨運站冷鏈物流設施,拓展冷鏈物流服務功能。
二、推動冷鏈運輸技術裝備升級
進一步研究完善冷鏈運輸車輛準入條件,推動車輛出廠前安裝符合標準要求的溫度檢測設備。推廣應用標準化周轉箱、托盤等運載單元以及冷藏集裝箱、蓄冷箱等單元化冷鏈載具,逐步替代“泡沫箱+冰袋”等冷藏保溫方式。
三、創新冷鏈運輸服務模式
引導冷鏈物流企業加強與果蔬、水產、肉類等生產加工企業的聯盟合作,發展公路冷鏈專線、“生鮮電商+冷鏈宅配”、“中央廚房+食材冷鏈配送”等模式。積極發展國際冷鏈直航快線、冷鏈國際班列、國際生鮮包機等業務,提高國際冷鏈運輸服務水平。
四、健全冷鏈運輸法規制度和標準
研究細化冷鏈運輸企業、車輛、從業人員管理要求,加大《冷藏保溫車選型技術要求》《冷鏈寄遞保溫箱技術要求》等標準的宣貫力度。
財政部:發行新增專項債券重點支持物流基礎設施等領域
9月5日下午,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穩經濟一攬子政策的接續政策措施,并答記者問。
財政部部長助理歐文漢介紹,財政部擬指導地方依法用好5000多億元專項債務結存限額,發行新增專項債券支持重大項目建設,支持有條件的省份完成經濟社會發展預期目標,鞏固經濟回升向好的態勢。
根據現行的政策規定,地方政府債務余額實行限額管理,地方政府債務總限額由國務院根據國家宏觀經濟形勢等因素確定,并報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批準。專項債務結存限額,就是專項債務余額小于限額的部分,主要是各地為控制債務風險水平,通過加強財政收支管理,安排財政資金償還到期專項債券,減少專項債務余額,相應形成的限額空間。
5000多億元重點投向,總的考慮是,通過發行新增專項債券,重點支持交通基礎設施、能源、農林水利、生態環保、社會事業、城鄉冷鏈等物流基礎設施,市政和產業園區基礎設施,國家重大戰略項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項目和新型基礎設施項目建設。同時,將積極研究適當擴大專項債券資金投向領域和擴大專項債券用作項目資本金的范圍,更好發揮專項債券拉動有效投資的作用。
北京將推動存量燃油車電動化
9月4日,2022年北京國際大都市清潔空氣與氣候行動論壇,在服貿會上以低碳交通綠色轉型為題拉開序幕,首先舉辦低碳交通分論壇。分論壇中,專家學者們認為,對于北京2025年實現200萬輛的新能源車目標,不僅要考慮新增車輛,更重要的在于撬動存量的燃油車轉換。如果200萬輛的目標實現,北京一年將減少數百萬噸的碳排放。
重點
增加新能源車占比
北京市機動車排放管理事務中心主任石愛軍介紹,目前北京市新能源車保有量已經達到56萬輛左右,而根據北京“十四五”規劃綱要,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要力爭達到200萬輛,汽車電動化率由目前的6%提升至30%。
針對200萬輛的目標,在接下來的工作中,北京有三方面的重點工作,包括持續優化車型,進一步增加新能源車的占比和車型比例;提高重型車的新能源化和氫能化比例;進一步增強綠色出行的比例,使得交通碳排放進一步降低。
近幾年來,新能源車推廣的進程非常快,全國已經達到了1000萬輛左右,北京目前的總量也是比較高的,但是對于200萬輛的目標,實現起來是一個非常大的挑戰。石愛軍坦言,未來的發展方向,不光是要針對新增的車輛,“更關鍵的是要把存量的汽車更多地換成新能源車,只有全社會共同參與,目標才能實現。”
清華大學研究生院副院長吳燁同樣認為,200萬輛目標的實現,不僅針對新增的新能源車,對存量的燃油車更要仔細思考,有多大比例存量要推動電動化,這是一個非常大的戰略舉措。“針對存量燃油車推動電動化應盡快出臺相關的政策和措施,未來三年多要實現將近150萬輛新能源車的增量,相當于平均一年要有40萬至50萬輛,僅僅依靠新增車輛全面電動化是不足以補充的,對于存量燃油車,需要有一些更好的措施和政策去推動。”
建議
新能源車路權和舒適度應再提升
目前在北京,用燃油車置換一輛新能源車,車主可享受一萬元補貼。石愛軍說,獎勵當然只是一個方面,最重要的還是大家綠色出行的意識。
吳燁表示,除了補貼,路權也應該更優化。“比如深圳做了10個綠色物流區,允許新能源汽車進入,柴油貨車則禁止。這樣的措施就給了新能源車一個很好的路權,對深圳新能源車過去幾年的增長產生一個很好的推動作用。”他表示,北京未來要盡快推動存量轉化,針對輕型貨運或者中型貨運,就需要考慮新的措施。
而針對私人燃油車的存量,則是一個非常具有挑戰性的領域。“我認為需要從車企的角度去更好地發力,要生產出和傳統汽油車相比毫不遜色的新能源車。”吳燁說,其實最近這兩年,電動車可選的車型多了不少,確實有好的車在駕駛舒適性上也絲毫不比燃油車差。在產業升級過程中,生產出真正高質量的電動車,同時消除車主關于電動里程等問題的焦慮,將是很好的推動。“這幾年電動車里程的提升已經很明顯了,從原來的兩三百公里,現在已經有了四五百公里,這就是一種變化。”
北京交通發展研究院院長郭繼孚介紹,目前市場上主流的電動車續航里程普遍達到四五百公里,各品牌車型定位也從之前集中在10萬至15萬元的代步工具,逐步推出能滿足商務洽談、家庭出游、遠距離出行等不同出行需求的中高端車型。在北京2021年乘用車領域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達到24%。車輛品質越來越接近長期使用小汽車群體對車的要求。
效果
一輛燃油車轉型一年可減碳1噸
新能源車對北京污染物的減排和碳排放的減少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石愛軍用一輛燃油小汽車舉例,如果車輛一年行駛1.5萬公里,需要消耗1噸左右燃油,排放3噸左右的二氧化碳,如果換成了新能源車,那至少減少1噸多二氧化碳排放。
石愛軍說,新能源車下一步的發展肯定是要轉成綠電,比如用太陽能、風能等,因為只有綠電的比例越來越高,減碳效果才會越來越好,畢竟用電網的電也會產生一定比例的碳排放。“如果實現了200萬輛的目標,那到了2025年,被替換的近150萬輛燃油車,就能減少200萬噸上下的碳排放(以現有北京電網碳排放水平計算)。”
吳燁表示,過去五年,為了減少污染物排放,北京推出了很多新措施,比如推廣新能源汽車、公轉鐵、重型車遠程在線監管等,從氮氧化物和PM2.5這兩個關鍵污染物削減效益的比例來看,新能源車的作用基本要占20%至35%,由此可見,新能源車的推廣是一個非常重要的措施。
“如果持續推進,未來這個比例還會上升。”吳燁透露,如果到2030年北京能實現30%至40%的電動化率,預計全路網的污染物排放總量會削減30%至45%左右,北京城區的空氣質量將產生非常可觀的改變。
同時,在電動化率達到的情況下,預計二氧化碳削減的總量將在350至400萬噸左右。“假設一種極端的情況,就是目前全市600多萬輛機動車全部電動化了,那二氧化碳的削減量大概在850萬噸左右,這個量級相當于北京市全行業碳排放能削減15%左右。”
到2030年如果北京的新能源車保有量實現200萬輛的目標,那就相當于全市汽車保有量中,新能源車的比例將達到三分之一以上,無論是對污染物還是碳排放的降低,都將起到非常積極的作用。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