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2-21 15:15:08 央廣網

習近平: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堅持把發展經濟的著力點放在實體經濟上,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建設制造強國、質量強國、航天強國、交通強國、網絡強國、數字中國。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
這段話出自2022年10月16日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國共產黨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上的報告。
數字化是當今人類社會發展進步的新特征,數字經濟也已經成為新一輪國際競爭的重點領域。我國有14億多人口,網民規模達10.51億,擁有世界上最為完備的產業體系,建成了全球規模最大、性能先進的網絡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的發展數字經濟各項法規法律體系,都為我國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海量用戶、豐富應用場景、堅實物質基礎和良好發展環境。我國有條件、有能力把握以數字技術為核心的新一代科技和產業變革歷史機遇,加快發展數字經濟,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打造經濟發展新引擎。
在促進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方面,我們已經切身體驗到,數字經濟早已緊密融入我們的日常生活,零售、餐飲、旅游、辦公、教育、醫療等通過數字化賦能,實現了線上線下融合發展。以農村電商為例,2022年全國農產品網絡零售額5313.8億元,同比增長9.2%,增速較2021年提升6.4個百分點。一根網線聯通大江南北,農村電商的出現和發展徹底打破了中國傳統農產品交易的時空限制,推動企業孵化、人才培訓、倉儲物流等配套產業的完善,成千上萬的“新農人”通過電商這份“新農活”,為自己家鄉鄉村振興賦能,為農村經濟和產業發展持續注入活力,是我國“數實融合”的重要結晶。
數字經濟發展速度之快、輻射范圍之廣、影響程度之深前所未有,對實體經濟提質增效的帶動作用顯著增強。從國家層面看,我國數字經濟持續快速發展,截至2021年,數字經濟規模已達45.5萬億元,占GDP比重提升至39.8%,從規模看連續多年位居世界第二。從地方層面看,2022年,江蘇省數字經濟規模超5萬億元,福建省、湖北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分別達2.6萬億元和2.4萬億元,安徽省、江西省數字經濟增加值突破萬億元。在合肥、杭州、無錫等地,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高地和集聚區已經形成,涉及智能語音、數字安防、物聯網等多個領域……
盡管成績亮眼,但我們發展壯大數字經濟的任務依然很重。我國實體經濟規模龐大、門類齊全,但供給結構和效率不適應需求升級的問題依然突出,迫切需要通過數字化帶動實體經濟轉型升級。國務院印發的《“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明確提出,“到2025年,數字經濟邁向全面擴展期,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10%”。要實現這一目標,我們要以習近平經濟思想為指導,促進數字經濟和實體經濟深度融合,不斷提高數字技術基礎研發能力,培育壯大新興數字產業,加快建設新一代移動通信、數據中心等數字基礎設施,全面推動產業數字化,著力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數字產業集群,讓新時代的中國更加充滿生機活力。
本期特約專家:陳曦 中國宏觀經濟研究院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