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2-24 09:58:49 中國交通新聞網

走進山東港口威海港作業碼頭,現場巨輪頻靠、一字排開,車船如織、一片繁忙。作為東北亞地區重要的海上樞紐,威海港口貨物吞吐規模逐年增長,這對港口碼頭的裝卸效率提出了更高要求。
傳統港口理貨靠的是“一張紙一支筆,一雙眼兩條腿”,長年累月人工輪班不停地核對箱號,業內稱之為“站位盯箱”。去年,威海港聯合山東聯通著力推進“5G+AI”新技術與港口建設深度融合,改造傳統集裝箱碼頭理貨方式,創新打造基于5G的集裝箱智能理貨平臺,極大地提升了港口物流信息質量與作業效率,帶來了港口建設的大變化。
集裝箱智能理貨平臺通過安裝在岸橋前端的高清攝像機設備全天候、不間斷采集集裝箱岸邊作業的視頻流信息,經5G專用網絡回傳,實現碼頭作業的遠程在線監控;應用“AI+OCR視頻流識別”技術,自動識別作業集裝箱箱號、拖車號、實裝箱位等理貨要素,結合集裝箱業務操作系統,實現實時監控、自動識別、自動匹配、自動放行、遇錯自動攔截等智能理貨功能。目前各要素識別率均在98%以上。
“現在,貨物清點、查驗、殘損檢驗全靠智能理貨平臺來實現,我們在電腦前就能完成貨物的數量、規格、裝船位置等信息錄入,安全風險、勞動強度降低了,也不需要在碼頭上風吹日曬了。”山東港口威海港港口理貨員說,集裝箱智能理貨平臺的上線,結束了以前理貨員現場理貨、手寫筆填的時代。
據了解,山東港口威海港集裝箱智能理貨平臺在全國率先采用5G攝像頭直接將視頻流傳遞至后臺服務器端進行數據分析的技術方案,極大減少了岸橋攝像頭的安裝成本,降低了日常運維的難度。未來,威海港將與山東聯通共同探索推進5G在港口碼頭生產更多場景的應用,持續推動“5G+智慧港口”建設。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