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4-14 09:48:05 中國新聞網

大到年吞吐量超過4700萬標準箱的智能化碼頭,小到可定制圖案、繡花縫紉的“數字繡娘”;遠如縱橫太空的“數字火箭”“數字衛星”,近如家門口的“一鍵助老”智能設施;“文”如正走向“因材施教”的數字化學校,“武”如可搬運重物和自動化生產的智能機器人……
近日,上海城市數字化轉型體驗館開館,7100㎡將一個全景的“數都上海”濃縮于內,方寸之間,“數字基因”串聯起了熟悉的便捷日常與“意外”的產業蛻變,跳躍的大數據,即刻的新體驗,讓近三年來上海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之路的“創新之力”“惠民之策”和“智慧之治”變得具體可感。
“數字基因”如何重構了一個“新上海”?
“強設施”完善數字生態
自2020年末,上海首次提出全面推進城市數字化轉型的戰略部署以來,如何以高速泛在、天地一體、云網融合、智能敏捷、綠色低碳、安全可控的智能化綜合性數字信息基礎設施,打通經濟社會發展信息“大動脈”,始終是上海引領創新的要點。
2021年,上海數據交易所成立,其副總經理韋志林介紹,一年多來,上海數交所一方面針對數據交易全過程制定了一系列制度規范,牽頭建設國內首個數據交易鏈建設,讓數據流通交易有規可循、安全高效;另一方面在數據資產形成、數據要素行業生態體系建設上引領創新,推動數據要素成為產業升級的“新石油”。
數據顯示,當前,上海數據要素市場培育處于全國領先水平,集聚了1200家大數據企業,大數據產業規模達3387億元,在全國占比20%。
今年2月,中國首個AI公共算力服務平臺在滬投用,對于大量亟待數字化轉型的中小企業而言,AI算力的接入自此如同使用“自來水”一樣方便。
“它就像一個‘外賣平臺’,依托上海電信自研的智能調度引擎開放接口,可接入不同來源的算力資源池,用戶的每次算力作業需求,就像下一單‘外賣’,平臺根據調度策略,安排最近或最順路的‘小哥’送貨,即提供算力,每次訂單智能分發的路徑、執行過程和進度都可實時在線跟蹤,”中國電信上海公司總師室總工程師助理肖晴解釋稱,公共算力的賦能還將大大促進人工智能產業生態的完善,進而推動更多產業升級。
同時在上海,更多的數字基礎設施在持續優化。作為全國“雙千兆第一城”,截至2021年底,上海5G基站總數超過4.8萬個,數量與密度位居全國第一。至2023年底,5G網絡覆蓋率將超過90%,5G網絡流量占比將超過60%。預計“十四五”期末,上海將成為5G網絡部署和融合應用的全球標桿城市。
“全場景”驅動數字創新
智能出行“一門戶”、公共出行“一塊屏”、智慧停車“一鍵達”、數字機場“一平臺”……近三年來,僅在交通領域,大量的場景挖掘與數字賦能化繁為“一”,大大緩解了超大都市的出行“痛點”:老年群體可跨越“數字鴻溝”順暢出行,日均客運量達410萬乘次的公交到站指示精確到分,智慧停車讓全市494.2萬輛機動車實現車位動態優化分配,“無感”的數字機場大幅縮短了值機、安檢流程。
這僅是上海將數字力繡花般植入城市場景的“冰山一角”,從社區風險防控到城市供電保障,從河湖生態治理到航天產品檢驗,從元宇宙商圈到數字體育場館……千行百業、生活百態的場景成為數字科技發展的肥沃土壤和源源動力。
“幾年來,上海一是不斷打造數字場景‘揭榜掛帥’等活動,政府率先拋出數字化需求,讓更多有能力的企業去對接;二是持續搭建平臺渠道,為企業間的對接合作打開機會;三是打造了一批批數字化轉型樣板工程,將可推廣的技術和場景作為示范,以啟發更多創新,促進數字技術與應用不斷迭代升級,”中國聯通上海市分公司智慧城市事業部總經理陳燕芬說,聯通也借此東風,通過城市數字底座建設賦能一網通辦和一網統管各類應用創新。大力推進5G融合創新應用,打造了5G全連接工廠、5G醫療等創新場景,覆蓋國民經濟40個大類,2022年僅在上海,就推進5G專網應用規模發展同比增長339%。
在科大訊飛(上海)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丁瞳瞳看來,上海市各級政府都在為數字科技企業挖掘、打開應用場景提供便利。“如長寧區106家教育單位的6萬多名師生全部接入了區教育數字基座,以此為基礎,可針對不同的學校、老師、學生進行從標準化到個性化的服務,實現因材施教,”丁瞳瞳說,即便對于智能語音交互這種已非常成熟的AI技術,大規模的應用也必然有利于系統性、融合性的創新和深度賦能。
“廣輻射”增產業鏈韌性
以“數字化”為穿引,上海的產業也在轉型升級中連點成線、聚合成網,開啟更多的“機遇之門”。
在上海鄉村,通過5G數字智慧信息化管理等手段,農業生產大大縮減了人工成本,節能增產;綠色宜居宜游“數字孿生”新鄉村,將三產融合助力鄉村振興。
在商業領域,AI與AR/VR等重構了“人、貨、場”。豫園商圈作為首批全國示范智慧商圈,建設“六大場景一大腦”,提高線上工單率90%,及時響應率95%,減少人工干預50次/日。
在工業領域,中國商飛通過5G+AI,形成了無邊界數字化系統、無線折疊式工廠等數字化解決方案,構建了業界全球第一個5G工業園區、全國第一個5G全連接工廠、全國第一個工業元宇宙園區……而上海目前已建成有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30個,鏈接全國120萬家企業、861萬臺工業設備,打造了5萬個工業APP、153萬個高質量工業數據集。
“在信息服務行業里,上海有很多中小型企業和專精新特企業,我們作為‘鏈主’企業,始終扮演著‘聚合者’角色,例如一方面圍繞工業企業研發設計、生產制造、物流倉儲、智能運維等業務環節開展行業賦能,另一方面堅持通過構建合作生態,聯合產業鏈上下游合作伙伴,共推應用示范,努力成為行業數字化轉型的驅動力量。”中國移動上海分公司政企客戶中心副總經理陳卓霞說。
在上海魚微阿科技有限公司首席運營官陳明看來,上海擁有來自全球的高精尖人才、完備的產業體系,釋放出強大的集聚效應,這些都為數字產業的快速健康發展“提供了至關重要的底層保障。”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