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07-27 09:28:43 光明日報
關注中物聯
隨著跨境電商模式不斷升級,供應鏈優化成為企業發展的必經之路,而憑借物流成本更低、配送時效更快等優勢,海外倉成為當前發展速度最快、潛力最大、帶動作用最強的外貿新業態。
海關統計顯示,2022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外貿占比由5年前的不足1%上升到如今的5%左右。今年上半年,跨境電商優勢和潛力持續釋放,進出口1.1萬億元、增長16%。其中上海的跨境電商進出口1419.6億元、增長84.0%。由于可以提前備貨、批量運輸和本地退換,出口海外倉成了跨境電商企業出口的重要通道和增長動能。
7月19日,海外倉綜合服務平臺正式發布。該平臺由上海市商務委會同稅務、海關、外管等部門,指導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有限公司運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搭建,8家企業代表現場簽約入駐平臺。
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有限公司負責建設、運營上海跨境電子商務公共服務平臺,2022年處理交易規模超1800億元、交易批次近2億筆,服務企業超2.2萬家。公司董事長黃衛軍表示,這次全新搭建的海外倉綜合服務平臺,是加快推動外貿新業態高質量發展的一次探索和創新,相信平臺將幫助解決企業出口退稅、跨境結算、出口退運過程中面臨的難題,促進海外倉貿易便利化。
海外倉綜合服務平臺運用區塊鏈、大數據等技術集成海外倉貨物出口通關、境外銷售、國際物流等信息,構建海外倉境內外全流程數字化貿易閉環,打造可信任的企業電子信息臺賬,為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企業提供一站式的通關前置資質代辦、技術對接、業務上線等服務,同時也為海關、外管、稅務部門提供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模式下的輔助監管功能。
“搭建海外倉綜合服務平臺,旨在解決廣大跨境電商企業在海外倉出口中面臨的數據歸集、出口退稅、收結匯等痛點堵點,進一步釋放跨境電商出口海外倉發展潛力。”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申衛華說。
上海是最早開展跨境電商試點的口岸城市之一。依托國家級跨境電商綜合試驗區,全市跨境電商、自建站快速發展,實現從百億級到千億級的規模躍升。全市企業累計建設海外倉超138個、建設面積達179萬平方米。其間,上海先后出臺了支持新業態新模式發展實施意見、加快外貿穩規模提質量等政策舉措,提出加快培育本土海外倉企業,鼓勵海外倉企業對接跨境電商公共服務平臺、電商平臺,匹配供需信息等政策舉措。
每日 推薦
- 張國清在貴州、重慶調研時強調:加快制造業數智化轉型升級 扎實推進國有企業創新發展
- 何立峰在湖北、湖南調研時強調:持續推動外貿提質增效 打通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卡點堵點
- 丁薛祥出席第二屆中歐班列國際合作論壇開幕式并致辭
- 工信部:到2027年建成200個左右高標準數字園區
- 四川年內實現普貨車輛智能年審
- 長三角有色金屬產業規劃建設統一大市場
- 我國快遞包裹市場規模連續11年全球第一
- 《中歐班列發展報告(2025)》發布:有力保障國際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 力挺專精特新中小企業 更多政策舉措加快制定——將深入開展夯基提質行動 探索建設賦能中心
- 國家郵政局公布2025年10月份郵政行業運行情況
- 國際綠色燃料聯盟在香港成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