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3-12-20 10:46:04 人民網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是“以進促穩”的重中之重。
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大有可為,且必有可為。
今年數字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是“爬坡過坎”更有韌性。具體來看,數字經濟讓“三駕馬車”跑出了新馬力。
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需要堅持“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日前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定調2024年經濟工作,將“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列為九項重點任務之首,并提出“要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發展數字經濟,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
在數字經濟領域,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傳遞了哪些重要信號?持續加快數字經濟發展對我國高質量發展有何重要意義?展望未來,數字經濟發展有哪些著力點?
近日,國家信息中心未來產業和平臺經濟研究中心秘書長胡擁軍做客《中國經濟微觀察·專家談》欄目時表示,“以進促穩”是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釋放的最鮮明的積極信號之一,從經濟回升向好的趨勢、潛力、基礎來看,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是“以進促穩”的重中之重。
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
發展數字經濟是長考題、必答題也是搶答題
自2017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到2023年提出“大力發展數字經濟”,數字經濟已成為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核心動力。胡擁軍表示,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大有可為,且必有可為。
“總體來看,發展數字經濟對我們而言是一道長考題,也是一道必答題,更是一道搶答題。”胡擁軍說,面對外部壓力與內部困難疊加,能否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打造國家競爭新優勢、保障產業鏈供應鏈安全,關鍵在于數字經濟。因此,要以“不進則退、慢進亦退”的戰略緊迫感,加快謀劃和系統布局數字經濟。
一方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大有可為。今年,數字經濟仍然保持韌性增長。前三季度,規模以上電子信息制造業增加值保持穩定提升;信息傳輸、軟件和信息技術服務業增加值增長12.1%,比服務業增速高出6.1個百分點。從數據看,數字經濟是引領經濟回升向好的強勁“發動機”。
另一方面,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必有可為。胡擁軍表示,首先在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下,我國超前部署推動數字技術領域的科技攻關,久久為功布局數字經濟領域的產業培育;其次,超大規模市場優勢能夠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海量數據資源、豐富應用場景以及各類市場服務,有利于“大水養大魚”;最后,是完備的產業配套優勢,我國具有從一根針到一艘航母的全球最完備的產業體系,為數字經濟發展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
“爬坡過坎”更有韌性
數字經濟讓“三駕馬車”跑出新馬力
近年來,我國數字經濟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投入產出效率顯著提升。今年,數字經濟發展態勢如何?胡擁軍總結:“今年數字經濟發展最大的亮點是‘爬坡過坎’更有韌性。具體來看,數字經濟讓‘三駕馬車’跑出了新馬力。”
一是數字經濟是穩投資的新杠桿。數字經濟投資既有利于對沖傳統投資的總量下滑,也有利于優化傳統投資的結構失衡,既是投資現在,更是投資未來。上半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同比增長16.2%,其中工業互聯網、智慧交通等融合型新型基礎設施建設投資增長34.1%。前三季度,電子信息制造業固定資產投資同比增長10.2%,比同期工業投資增速高1.2個百分點。
二是數字經濟是穩消費的新支點。今年以來,各類互聯網應用持續發展,其中,網約車、在線旅行預訂、網絡文學等成為用戶規模增長最快的三類應用,數字消費新服務、新模式、新業態成為突出的亮點。前三季度,全國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同比增長8.9%,比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高出2.1個百分點,占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的比重提升到為26.4%。
三是數字經濟是穩外貿的新引擎。數字服務貿易是國際貿易最活躍的新增長點。2022年中國可數字化的服務貿易規模達到3727億美元,創下歷史新高,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首次突破2萬億元。前三季度,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額達1.7萬億元,同比增長14.4%,明顯高于同期進出口增速。而分布在全球不同區域的2000多個海外倉、覆蓋全球的跨境電商貿易伙伴,更是讓我國成為全球跨境電商生態鏈最為完善的國家之一。
“吃改革飯”“走開放路”“打創新牌”
在數字化轉型中“大膽地試,大膽地闖”
胡擁軍表示,展望2024年,進一步做強做優做大數字經濟,需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發力:
一是要堅持“吃改革飯”。在數字化轉型中“大膽地試,大膽地闖”,加快構建與數字經濟發展相適應的政策法規體系。尤其是要加快推進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全面提高數據資源開發利用水平,讓公共數據“供得出”“流得動”“用得好”。
二是要堅持“走開放路”。與中國同行就是與機遇同行,投資中國就是投資未來。要進一步發揮《二十國集團數字經濟發展與合作倡議》《“一帶一路”數字經濟國際合作倡議》《全球數據安全倡議》等合作機制的作用,進一步發揮世界互聯網大會、世界5G大會、世界人工智能大會等開放平臺作用,打造“投資中國”品牌,加快培育外貿新動能。
三是要堅持“打創新牌”。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以科技創新推動產業創新,特別是以顛覆性技術和前沿技術催生新產業、新模式、新動能,加快推動人工智能發展,開辟量子信息等未來產業新賽道,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