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04 09:52:48 中國交通新聞網

“建議國家進一步通過產業項目的方式提供政策支持,促進高原鐵路新能源裝備適應性提升,推動鐵路新能源裝備行業服務能力建設。”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集團有限公司首席研究員張格明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介紹,今年全國兩會,他繼續就推進高原鐵路新能源施工裝備研發應用提出建議。
去年全國兩會,張格明提出“關于高原鐵路工程建設中新能源裝備的研發與應用”的提案,受到了國家發展改革委等部門的積極回應,國鐵集團也組織多家單位全力推進新能源裝備研發應用。截至2023年年底,共有230余套新研發的新能源工程裝備進行了試點應用。
在對試點應用進行跟蹤調研時,張格明發現當前新能源工程裝備的性能及工程適應性還存在不足,研發投入大、采購成本高、工程配套基礎設施薄弱、標準化程度低等問題,仍制約其規模化應用。
“從我們的調研來看,急需出臺標準規范的是這些工程裝備的動力電池。”張格明認為,目前工程裝備的動力模塊百花齊放,但缺少規范動力電池應用、充放電設施建設方面的標準規范。
“希望國家相關部門盡快起草這方面的技術標準,統一建設配置動力電池的充放電基礎設施,而不是針對不同型號建設多個,這樣可以減少配套設備設施的建設投入,同時也能為后續工程應用帶來便利。”張格明表示。
作為鐵路地震預警領域的專家,過去一年里,張格明帶領團隊基于地震預警系統投用后積累的大量數據,開展了地震預警新算法研究。他所在的項目團隊還聯合中國地震局相關單位,共同開展了多源地震預警信息的聯合預警方法研究,以進一步提升地震預警的準確性、可靠性和及時性。
基于國家地震烈度速報與預警工程在西部部分山區覆蓋薄弱,交通廊道范圍內一些國家級重大基礎設施面臨較嚴重的地震安全風險的問題,張格明建議進一步補強國家地震預警能力,為交通廊道中重大工程基礎設施的安全防范提供技術支撐,進一步提升我國重大工程抗震韌性。
作為鐵路科技工作者,張格明表示將充分發揮科技創新的引領作用,推動我國鐵路高質量發展。
每日 推薦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 醫藥工業“鏈”上數智化!7部門發文釋放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