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12 09:14:54 現代物流報

文 / 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 何文忠
“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多次提到了汽車,特別是在‘鞏固擴大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等產業領先優勢’‘提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電子產品等大宗消費’等內容,這充分說明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在整個制造業當中以及在整個國民經濟發展中所具有的重要地位。”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總經理馮興亞全國兩會期間在接受現代物流報全媒體記者采訪時談道。
汽車產業經濟規模大、涉及范圍廣,對擴大內需消費和拉動經濟發展具有重要作用,一直是全國兩會的重要議題。
全國兩會上,馮興亞圍繞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標準、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節能汽車發展、車規級芯片產業鏈發展以及汽車出口等具體問題帶來5項建議以及1份關于智能駕駛法規標準制定的議案。
以新質生產力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馮興亞表示:“發展新質生產力,科技創新是核心驅動力,是對傳統生產力的超越。一定要花大力氣、下大決心、加大投入,加強科學技術的研發,誰掌握了領先的科技,誰就掌握了新質生產力的構建。”
馮興亞表示,廣汽集團積極貫徹落實,堅定不移加速推動科技創新和轉型升級,將智能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作為發展新質生產力的主要突破口。以新技術、新服務、新業態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通過“新技術驅動轉型新動能”“新服務模式直連賦能新場景”“新業態培育創造新價值”等戰略錨定科技創新主航道,打造面向未來的汽車新生態,加快培育與新質生產力相適應的新興產業。
打通痛點、堵點,構建能源生態
2023年,我國汽車產銷量雙雙突破3000萬輛,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達958.7萬輛和949.5萬輛,占全球比重超過60%,連續九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車出口成為我國外貿新亮點,并帶動上下游產業的發展。高速發展的同時,也產生了需求與供給的矛盾。如,長假期間,高速公路服務區排隊充電現象廣為詬病。如何營造消費者更加便利的充換電環境,成為當下急需解決的課題。
“產生這種現象的背后,既有基礎建設跟不上發展速度的原因,也有行業需要規范的原因。新能源車用電池的發展已由最初的企業自由發揮階段走入需要規范統一階段。”馮興亞分析道,快充快換是解決這個問題的最有效途徑。
當前我國動力電池標準體系還不完善,尤其是各車企的標準并不統一,對新能源汽車規模化發展及全固態高性能電池研發形成制約。為此,馮興亞提出了統一大功率充電標準及換電標準、探索建立全固態電池標準體系等建議,以提升換電站的利用效率以及用戶體驗,促進固態電池規模化生產與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實現,確保我國汽車強國戰略得以實現。
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雙向互動
《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促進節能降碳先進技術研發應用,加快形成綠色低碳供應鏈。
隨著新能源汽車市場快速發展,電力供需兩端難度疊加。而電動汽車可作為移動儲能單元,通過與電網融合互動,可實現大規模、低成本、響應快的分布式儲能,為電力系統供需平衡提供有效的解決方案。
前不久,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及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聯合發布的《關于加強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互動的實施意見》指出,新能源汽車通過充換電設施與供電網絡相連,構建新能源汽車與供電網絡的信息流、能量流雙向互動體系,可有效發揮動力電池作為可控負荷或移動儲能的靈活性調節能力,為新型電力系統高效經濟運行提供重要支撐。車網互動主要包括智能有序充電、雙向充放電等形式,可參與削峰填谷、虛擬電廠、聚合交易等應用場景。
對此,馮興亞提出《關于加快推廣新能源汽車與電網融合雙向互動的建議》。
“新能源電池就是一個移動儲能單元,做好車網融合,讓車變成了掙錢的工具,既讓個人的車輛保持增值,同時也解決了國家電力產業不平衡的問題,使電力資源得到合理分配。”馮興亞說。
相關閱讀
每日 推薦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
- 醫藥工業“鏈”上數智化!7部門發文釋放新信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