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03-20 14:54:43 經濟參考報

對三家整車央企新能源汽車業務單獨考核,著重聚焦技術、市場占有率和未來的發展;加大下一代動力電池體系,智能駕駛系統等研發力度和投入強度;鼓勵支持央企開展高質量投資并購、專業化整合……近期,國務院國資委密集發聲,釋放出加大力度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信號,相關布局重點浮出水面。
目前,國務院國資委直接監管的汽車央企包括一汽集團、東風集團與長安汽車。《經濟參考報》記者獲悉,伴隨政策支持力度的加大,三家中央汽車企業向新能源轉型升級也按下“加速鍵”。按照計劃,2024年,一汽集團、長安汽車新能源車銷量目標分別為50萬輛、75萬輛;東風集團提出2024年實現自主乘用車主力品牌全新車型100%電動化,2025年力爭實現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突破100萬輛。
作為戰略性新興產業,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連續九年位居世界第一,成為大宗消費熱點、外商投資重點、外貿出口亮點。近兩年,三家中央汽車企業加速向新能源轉型,2023年完成新能源汽車直接投資近360億元,投資比重超過60%,發布了18款自主新能源汽車車型。今年前兩個月,中央企業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22.1萬輛,同比增長114.5%,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有率較2023年年底提升5.4個百分點。但與頭部新能源車企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
“總體上看,中央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的步伐還不夠快,成效還不夠明顯,在產品競爭力、市場占有率、前瞻性、引領性、技術創新等方面急需加力加速,奮力追趕。”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茍坪在近日的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4)上表示,正視中央企業在新能源汽車發展中存在的差距與不足,加大資源投入、加快轉型步伐,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投資倍增行動計劃,綜合運用股權投資、基金投資等方式,鼓勵支持中央企業開展高質量投資并購、專業化整合,加快掌握產業核心資源和關鍵技術。
伴隨中央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步伐的加力加速,政策的松綁也迫在眉睫,考核“指揮棒”的變化最受關注。國務院國資委此前提出2024年要持續推進“一業一策、一企一策”考核。對于承擔較多功能使命類任務的企業,可考慮制定專項考核方案。
記者了解到,近期國務院國資委相關司局圍繞央企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開會討論部署,針對三家整車央企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專項考核方案正在制定中。從國務院國資委透露的信息來看,將充分考慮新能源汽車戰略投入期的經營性虧損,并著重考核技術、市場占有率和未來發展。
與此同時,聚焦激勵不足、活力不夠等問題,強化市場化改革、正向激勵,國務院國資委還支持企業用好職業經理人、經理層任期制和契約化等市場化方式,清晰責權利,支持企業與核心員工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有序開展員工持股,突出長期利益綁定。
業內人士認為,這一系列的政策解綁,對于這三家央企而言,解決了不敢投、不愿投等后顧之憂,將帶動戰略、布局、創新、產品、公司治理等多方面的變化。
記者注意到,目前相關企業已有所動作或者計劃。根據東風集團去年提出的“轉型升級三年行動”,三年內研發投入要大于500億元,2025年研發投入強度大于6%,進一步掌控自動駕駛、線控底盤、下一代動力技術和電子架構等關鍵核心技術和資源,2024、2025兩年內推出14款自主新能源乘用車車型和10款新能源商用車基礎車型。在合資業務方面,將打造啟辰等合資自主品牌,將神龍公司納入東風自主新能源格局。改革方面,將加大科技創新專項獎勵力度,“一企一策”實施中長期激勵,優化車型項目捆綁激勵機制。
長安汽車提出加速調整產能結構,到2025年新能源整車產能達到120萬輛/年,2030年新能源整車產能達240萬輛/年,未來五年將陸續推出30款新能源汽車,涵蓋SUV、轎車、跨界多功能車等多種形態。與此同時,加速新能源產業鏈布局,液態電芯、控制器等領域將考慮合資或者參股等形式。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