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4-12-03 10:21:12 中國交通新聞網

港口岸線利用集約高效,集中連片開發導向更加鮮明,集疏運效能明顯提升,廈門港遠洋船舶在港在泊時間穩居全球主要港口前五……近期,福建省交通運輸廳等四部門印發《福建省深化港口資源整合有效降低港航物流成本實施方案》(簡稱《方案》),為建設海洋強省、海峽兩岸融合發展示范區提供有力支撐。
根據《方案》,到2025年年底,福建集裝箱海鐵聯運量實現年均增長15%。港口經營主體內部同質化競爭現象明顯改善,基本完成集裝箱、散貨2個業務的專業化整合,龍頭引領作用進一步凸顯。口岸通關便利化水平明顯提升,廈泉口岸“組合港”初步形成。
深化集裝箱“一主兩輔”發展格局
港口是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樞紐節點,也是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重要保障。福建有大陸海岸線3752公里,約占全國六分之一,全省沿海規劃建港自然岸線386.2公里,其中萬噸級以上自然岸線257.9公里,40多公里岸線可建設20萬噸級以上超大型深水泊位,深水港口岸線資源居全國前列。
《方案》提出,全力實施“六堅持六推進”,聚焦16項重點任務,深化港口岸線、業務、市場、行政及集疏運五個方面資源整合,促進港口物流行業降本提質增效,提升港口競爭力,推動福建港航高質量發展。
福建堅持全省一盤棋理念,推進港口分工合理優化。深化集裝箱“一主兩輔”發展格局,進一步鞏固提升廈門港國際集裝箱干線樞紐港地位,形成以廈門港為主,福州港、泉州港為輔,分工協作、錯位發展的集裝箱運輸系統布局。廈門港在海滄港區國際集裝箱干線港區基礎上,積極拓展翔安港區功能,全面提升集裝箱通過能力;江陰港區在鞏固現有航線基礎上合理發展集裝箱干、支線運輸;東渡港區、泉州灣港區、招銀港區發展近洋航線及內支線運輸。
《方案》提出,鞏固大宗散貨“兩港為主”發展態勢,將湄洲灣港羅嶼作業區、福州港可門作業區打造為東南沿海能源礦產進口重要口岸和大宗散貨接卸中轉儲備加工基地。吸引大型礦石貿易商和礦山集團業務落地,構建巴西、澳大利亞等礦產資源在閩重要物流節點。強化油品化工“兩基地一專區”發展格局,集中打造湄洲灣南北岸液體散貨港區、廈門港古雷港區兩大液體散貨裝卸儲備基地及福州港江陰港區化工新材料裝卸專區,提升油品化工接卸儲運保障能力,服務湄洲灣、古雷石化基地大型煉化項目。
“一體化+差異化”運營協同發展
港口作為樞紐性設施,涉及的點多、線長、面廣,跨部門、跨業務、跨系統高度融合是港口資源深度整合,實現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因素。
《方案》要求,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運作原則,推進港口資產整合不斷深化。
一方面,要加快國有龍頭港口企業內部專業化整合。福建主要港口經營主體將發揮上市公司平臺作用,以上市股權為紐帶,實施集裝箱、干散貨、拖輪、物流業務等內部專業化整合,實現集團下屬七大區域港口平臺公司“一體化+差異化”運營,帶動全省沿海港口協同發展,資源高效利用。
另一方面,要推動福建省市國有港口資產整合,推動不同性質港口企業一體化經營。福建將以國有龍頭港口企業為平臺,推動省內國有資產為不同管理層級的國有港口企業進一步整合,提高經營集約化水平,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支持國有港口企業通過股權互換、戰略協同、租賃經營等方式,與央企、外資、民營港口企業開展公平合作,實現“股權多樣化、經營一體化”,進一步提升全省港口經營管理一體化水平。
降低物流成本離不開港口優質服務,物流高質量發展也為港口發展創造了新的機遇、提出了新的要求。
福建將堅持海陸雙向發力,推動港口輻射力持續提升。積極爭取航商將福建港口打造為中轉樞紐港,推動港口航運協同發展,支撐促進港口做大做強。同時,發揮港口經營主體腹地拓展主體作用,加強與鐵路部門等合資合作,組建省級多式聯運平臺公司,形成腹地拓展共同體,積極到內陸地區投資,加大業務網點布局力度,吸引更多內陸地區企業到福建建設飛地港,構建港口與內陸地區腹地物流合作堅實平臺,強化運輸組織,加快推廣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
建設港口物流信息平臺
福建將通過加快可門、漳灣、松下、港尾等疏港鐵路及福州市港口后方鐵路通道項目建設,解決疏港鐵路“最后一公里”及干線鐵路銜接不暢的問題,充分發揮干線鐵路物流大通道作用,增強港口集疏運效能及保障能力;優化完善公共航道建設養護體制機制,加快深水航道、防波堤等建設,持續改善重要港灣進港航道條件;提升閩江干流航道等級,恢復南平—三明航道正常通航,構建以閩江高等級航道為骨架的江海聯運通道。
以港口一體化為起點,福建將借助科技賦能,優化港口綜合服務能力。
《方案》提出,建設“福建港口物流信息平臺”,推進航運貿易數字化,擴大電子放貨、電子提單應用范圍,有效降低人工、單證成本;優化完善港口作業流程,推廣“船邊直提”“抵港直裝”作業模式;引導航運企業擴大支線船隊規模,推出更多“藍色公路”“沿海穿梭”等精品航線,打造全省內、外貿支線運營平臺,開通支線“四定”航線(定起訖站點、定途經線路、定班次、定運時),提高支線船舶周轉率、載箱率和中轉接駁效率。
根據《方案》,福建將進一步完善提升口岸服務水平。在福廈關區試點開展進口轉關“離港確認”模式,將海關轉關手續和碼頭作業由“串聯”變為“并聯”,企業可在未確認境內運輸工具的情況下申報轉關,提高支線船舶運營靈活性。試點開展多式聯運監管新模式,優化水水中轉監管流程,推動福建沿海及內河分屬不同關區的港口共享港口代碼,貨物在各碼頭間直接通過水路調撥自由流轉。
《方案》明確,加強臨港產業配套碼頭建設,保障臨港產業原材料及產成品運輸需求。各地將建立港產聯動發展協調機制,系統編制臨港產業發展規劃,充分銜接港口規劃逐步形成“以港帶產、以產促港”的港產聯動發展格局;引進行業龍頭企業投資臨港產業,完善上下游產業鏈,形成臨港產業規模集群效應。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