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25-03-04 10:13:19 中國交通新聞網

“我國物流發展正面臨痛點——物流服務制造業供應鏈能力有待增強,供需適配水平和價值創造能力不高,這背后折射出供需適配機制與系統化解決方案的缺失。”3月3日,全國政協委員、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兼總工程師王先進接受記者采訪時坦言,“今年全國兩會,我參與的聯名提案重點關注如何促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
在王先進看來,促進有效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需要多維突破。首先要加強產業融合,進一步優化交通物流資源配置,支持交通物流與先進制造業、現代農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跨境貿易等深度融合,提升物流服務支撐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的適配性。
降本不能只盯著運費砍價,關鍵要讓物流與產業“骨肉相連”。王先進舉例說,菜鳥與比亞迪的深度合作頗具啟示。為支撐服務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全球化拓展,菜鳥利用大數據和人工智能技術,為比亞迪歐洲公司提供供應鏈全程可視、異常告警、智能診斷、輔助決策、生產協同服務,實現供應鏈“零庫存”精細化運營。
“我們可借鑒企業的創新實踐經驗,立足物流供應鏈,促進上下游各環節有效銜接和精準匹配,提升供應鏈整體競爭力,降低全鏈條系統性成本。”王先進說。
通江達海、水網密布的江蘇,正上演著現代版“漕運傳奇”:海運提單CCA(全程提單)、多式聯運“一單制”、“車船直取”零等待等運輸組織新模式,讓海鐵聯運提質加速,通過就地報關、當地查驗,每單貨物企業可節約報關時間約24小時。
“多式聯運能夠充分發揮各種運輸方式的比較優勢,對于推進交通物流降本提質增效具有重要意義。應以多式聯運‘一單制、一箱制’為重點,從制度、標準、信息、組織等方面入手,著力推進多式聯運高質量發展。”王先進介紹。具體來說,相關部門應研究制定多式聯運、運單等管理制度,完善多式聯運相關技術標準,推動多式聯運經營主體加強數據交換共享,穩步推進交通物流公共數據資源開發利用。
“卡車航班”作為陸空聯運的一種方式,越來越受到客戶的歡迎。在江蘇蘇州,一場“空間折疊”在悄然進行:當地通過積極打造航空異地貨站,將附近機場航空貨站功能前置,貨物送至蘇州航空貨站后,由專用卡車直接運至上海等地機場,物流成本降低10%以上,整體時效提高6小時以上。
“這僅僅是航空物流變革的序幕。”王先進說,推進航空物流建設大有可為,比如加強機場物流資源配置,保障空側轉運中心用地,推動重點郵政寄遞樞紐和機坪無縫對接,按需配置航空前置貨站,在樞紐機場超前布局高端業態倉儲設施等。
王先進還特別提出,發展高鐵快遞構建“高鐵干線+城區兩端”運遞網絡、培育壯大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物流企業等舉措,同樣也是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行之有效的手段。
每日 推薦
- 神州控股聯手北京交大 共促物流數據開放互聯和供應鏈綠色可持續發展
- 全國首個綜合保稅區低空運輸智能通關模式啟動
- 涉外賣員、網約貨車司機權益 最高法發布新就業形態勞動爭議相關案例
- 張國清出席第八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開幕式并在福建調研時強調:不斷提升數字領域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實體經濟和數字經濟融合發展
- 2025年一季度交通運輸經濟運行情況
- 長安凱程V919全球預售開啟,11.99萬元起!揚帆啟航,VAN事如意
- 今年一季度全國社會物流總額達91萬億元 工業品物流總額比重超八成
- 國家能源局出臺舉措 促進能源領域民營經濟加快發展
- 去年全國重點地區快遞服務全程時限53.88小時
- 十部門聯合推動交通運輸與能源融合發展到2027年交通行業電能占比達10%
- 長三角低空經濟產業聯盟成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