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資訊中心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資訊中心 > 綜合物流 > 正文

新業態勞動者權益怎么保障 風里雨里誰為騎手兜底

發布時間:2025-04-23 15:01:20 法治日報

極端天氣下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引關注

風里雨里,誰為騎手兜底?

“狂風肆虐,根本騎不了車,摔了兩三跤,眼鏡都被吹掉了!”社交平臺上,一名外賣騎手用文字記錄下強風天氣中的驚險瞬間。

4月的一場大風席卷我國部分地區,影響超過6.1億人,23個省份出現12級以上陣風,64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突破歷史極值。在這樣的極端天氣中,外賣員、快遞員、網約配送員、網約車司機等新業態勞動者仍在街頭穿梭,服務廣大客戶。如何保障這一群體的人身安全和其他合法權益,成為社會關注的焦點。

極端天氣艱難前行

“頭盔得扣緊點!今兒這風沒準能給你掀個跟頭!”4月12日一大早,快遞員張同(化名)出車前一邊叮囑自己注意安全一邊仔細檢查裝備。

沒過一會兒,他收到站點主管在微信群里的囑托:“大家在送貨時遇上任何安全隱患問題,第一時間拍照在群里上報!經過胡同尤其是電線桿、大樹下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人身安全,馬上離開不逗留。”

“大風天,總得有人把東西送到該去的地方。比如有人買了急用的藥,那一刻時間都耽擱不得,風再大也得給人送過去。”張同回憶道,那天他就給一個胡同里的老人送了一單降壓藥,“買藥肯定著急用啊,我接到單騎著車子就去了,大風刮在臉上,就像小刀劃過,車子也不穩,我就把電動車車頭死死抵在膝蓋間,還好及時、安全送到了”。

在極端大風天氣下安全抵達目的地的張同是幸運的,外賣員陳明(化名)就沒那么好運了——那天,他在送餐時即使做好了萬全準備,用配重平衡車輛,仍然被強風連人帶車吹到墻角,胳膊被撞得生疼。

“裝貨時,我把餐盒平均放在電動車的箱子里、踏板上,又將一個袋子掛在車輛前面,想借此保持車輛平衡,可是過一個小轉彎時,一陣強風吹來,160斤的我連人帶車被吹出去老遠,還好餐沒撒。”在北京跑了兩年多外賣的陳明以為自己早就適應了北京春秋季節的大風天氣,沒想到被這次的強風天氣嚇到了。

想到大風中艱難前行的騎手、快遞員,很多網友紛紛呼吁,在極端天氣下對新業態勞動者多一些理解:“配送時間可能會延長,大家要理解并耐心等待,而不是頻繁催促或投訴;如果天氣非常惡劣,盡量減少非緊急的訂單,減輕他們的工作壓力;為他們提供熱水、避雨場所等;在時間延遲或出現問題時,給予理解性的評價,避免因不可抗力因素給予差評……”

陳明對此深有感觸:“極端天氣中用戶催單減少,打賞金額漲至平日5倍,我感受到了人們的善意。”

然而,善意無法化解所有現實風險——在平臺系統派單模式下,一些新業態勞動者無法自由選擇是否接單。并且,目前我國職業傷害認定機制尚不完善,維權成本高、舉證難成為普遍現象。

某平臺專送外賣員劉安(化名)告訴《法治日報》記者,系統派單后,自己可選擇派送或轉給別人,但如果沒人接,就得自己去配送,“希望在極端天氣下,平臺能夠調整派單規則,可以選擇是否自愿接單”。

大風天可停止工作

和劉安有著相同愿望的新業態勞動者不在少數。多名從業人員向記者提問:“我們的工作主要在戶外,大風天我們有權停工嗎?風里雨里,誰為我們兜底?”

受訪專家指出,新業態勞動者的這一問題暴露了平臺制度與法律保障的斷層。

“我國對于高溫極寒天氣的戶外工作有專門規定,但對大風天氣的勞動安全保障缺乏明確規定。比如在大風天氣中,有的外賣平臺的眾包騎手可以不上班,但專送騎手不能請假。”首都經濟貿易大學勞動經濟學院教授范圍說,實際上,對于新業態勞動者來說,在極端大風天氣下,如果平臺沒有提供在戶外工作的安全保障,他們可以拒絕工作。

范圍進一步解釋道,根據《氣象災害預警信號發布與傳播辦法》及建筑行業的相關安全標準,當風力達到6級(風速10.8至13.8米/秒)時,應停止露天高處作業。當風力達到7級(風速13.9至17.1米/秒)時,應停止所有戶外作業,包括但不限于建筑施工作業、露天作業、起重作業等。此次大風,以北京市為例,發布的安全生產工作提示也對戶外工作作出了限制。

“安全生產法規定,從業人員發現直接危及人身安全的緊急情況時,有權停止作業或者在采取可能的應急措施后撤離作業場所。還有部分地方性立法對此也有所規定,如《安徽省災害性天氣應對規定》。”范圍說,因此,一些作為戶外作業人員的新業態勞動者,在極端大風天氣下有權停止工作,平臺及其合作企業負有法定義務,如果違反義務,導致其傷亡的,應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如果有外賣騎手、快遞員、網約配送員在大風天氣作業過程中,被風刮倒導致傷亡的,可以申請職業傷害認定或者工傷認定,由保險承擔賠償責任。”范圍說。

完善安全保障體系

近年來,各種極端天氣多發。在這樣的氣候條件下,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以及可能出現的勞動傷害問題,更加引起社會的廣泛關注。

受訪專家指出,保障新業態勞動者的安全,不是“點不點外賣”“是否及時送到貨”“要不要減少非必要訂單”的道德選擇,而是多方協同的系統工程,比如綜合運用不同的協同管理機制,通過不同的途徑和方式去改善作業情況等。

“首先要明確對于新業態勞動者的權益保障,尤其是在大風等極端天氣下的保障,是平臺企業及其合作方的法定義務。這在安全生產法中都有明確規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再督促企業給予他們更好的保障。”范圍說,亟待制定靈活就業和新業態勞動者權益保障的專門立法,對平臺企業及其合作方加強執法,對其違法行為予以嚴肅查處,也要優化執法方式,通過數據共享等方式予以適時監督。

記者注意到,一些平臺已經有了相關舉措,比如為了確保騎手配送安全,有平臺持續開展大風等異常天氣防護等安全知識課程培訓,向騎手推送天氣預警和安全提醒;同時進行線路優化和派單保護,為騎手匹配更靈活的配送時間、縮短配送距離,提供惡劣天氣補貼,開啟相關情況下的免罰措施和異常申報、剔除等。

范圍建議,可以建立靈活的應急機制,根據天氣預警級別自動調整新業態勞動者的工作安排,確保其人身安全。同時鼓勵企業設立專項基金,為因惡劣天氣無法正常工作的員工提供臨時補助,減輕經濟壓力。

“新業態勞動者已成為公眾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存在,保障好他們的合法權益,成為社會的普遍共識。”中國勞動關系學院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沈建峰說,要使其合法權益始終得到保障,離不開平臺的依法行事,各平臺應該積極響應。短期看,可能會帶來平臺成本的增加,但長期來看,反而會讓整體業務架構發生變化,既有利于新業態勞動者的勞動保障,也有利于提高行業人員的使用效率。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