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聯合會專區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聯合會快訊 > 綜合快訊 > 正文

何黎明: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聚焦物流“急難愁盼”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發布時間:2023-08-11 09:00:00 研究室

大興調查研究之風

聚焦物流“急難愁盼”營造一流營商環境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黨委書記、會長 何黎明

二〇二三年八月十一日

為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主題教育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反映物流企業“急難愁盼”問題,提出具有行業共識的政策訴求,助力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由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簡稱中物聯)黨委書記、會長何黎明同志牽頭,組織中物聯系統開展了2023年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調查。本次調查是中物聯開展的第十次營商環境調查,通過綜合運用問卷調查、企業座談、實地調研、專家訪談等多種方法,從財稅環境、政務環境、通行環境等十個方面,全面評價物流企業營商環境滿意度。本次調查得到了廣大會員單位、各地物流主管部門、地方行業協會的大力支持。截止到7月初,共收到有效問卷1154份。其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占比較高,分別占七成和八成以上,符合行業基本格局,具有行業代表性。

一、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評價總體向好

調查數據顯示,被調查企業對2023年物流企業營商環境評價總體比較滿意*。其中,國有企業、規模企業對物流營商環境評價較高,有八成以上的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評價相對偏低,認為營商環境有所改善的在七成左右。反映營商環境出現下滑的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占比明顯高于國有企業、規模企業,需要引起重視。從區域看,作為物流最早開放也是最活躍的東部地區,企業反映,稅費、用地、通行等一系列政策掣肘先行暴露,相比中西部地區更為嚴峻,亟待深化改革,為進一步轉型升級奠定制度基石。

行業未來展望總體謹慎樂觀。調查顯示,被調查企業對于2023年全年預期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近四成企業預期全年收入規模將出現不同程度增長。其中,規模企業和國有企業收入預期相對樂觀,分別占六成和五成以上,顯示了較強的抗壓性。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收入預期增長的占比明顯偏低,均在三分之一左右;而預期虧損的占比較高,均超過四分之一,企業生存壓力較大。

二、物流企業營商環境仍有較大改善空間

調查數據顯示,物流企業當前面臨的主要困難,排名前三的依次是市場競爭激烈、經營成本高、市場需求總體不足。物流企業最希望政府部門改善的營商環境排名前三的依次是財稅環境、政務環境和通行環境,占比均超過三分一。其次,占比接近三成的還有金融環境、公平競爭環境。此外,用地環境、用工環境、安全環境、誠信環境、科創環境等均存在一定改善空間。

一是在財稅環境方面,被調查企業對增值稅發票獲取、土地使用稅稅收減免、增值稅進項抵扣政策評價較高;而對增值稅、所得稅稅收負擔評價較低。調研顯示,在市場復蘇階段,企業普遍希望加大減稅降費力度。當前,部分企業增值稅稅負偏高,一方面,物流業屬于勞動密集型行業,工資支出占比大,無法作為進項抵扣;另一方面,一些靈活用工的貨車司機、配送員、裝卸工無法提供增值稅發票,導致企業進項抵扣不足。此外,稅負較高的道路貨運等交通運輸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無法享受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調研顯示,中小微企業財稅環境評價顯著低于規模企業,特別是貨運小規模納稅人和臨時納稅人代開發票仍不方便,稅收征管的規范性、便利性有待提升。

二是在政務環境方面,工商注冊登記、經營許可登記、年檢年審的評價相對較高;用地獲取、投資審批、破產退出的評價偏低。民營企業和國有企業關注重點有所分化,但是投資審批難是共同關注點。從企業業務看,從事鐵路貨運、倉儲管理、物流園區等業務的企業投資審批評價偏低,影響到物流基礎設施投資。近年來,有關部門推動利用互聯網平臺提供便民政務服務,實現網上領證、異地年審等便民措施,政策獲得感較強。企業反映,希望進一步增加網上許可等“含金量高”的互聯網便民措施。

三是在通行環境方面,評價較低的主要集中在城市道路貨車通行領域。隨著擴大內需帶動消費物流需求升級,城市貨車通行政策與物流配送需求仍有一定差距。調研顯示,部分大中型城市白天高峰時段禁止貨車通行,企業不得不“闖禁行”現象嚴重。大部分城市沒有貨車專用停車位,貨車臨時停車面臨違章罰款扣分風險。特別是隨著新能源貨車加快推廣,與食品安全和生活消費相關的冷鏈物流需求增加,道路通行限制依然較多。

四是在金融環境方面,企業對融資成本經濟性、賬期合理性、渠道多樣性評價偏低。調研顯示,今年以來,貸款利率持續下行帶來利好,但是企業普遍存在觀望、不愿貸現象。受經濟形勢影響,物流賬期時間有所延長,企業墊資壓力加大,降低了資金周轉水平。其中,中小微企業對于賬期合理性評價顯著低于規模企業。企業反映《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執行難,上游企業拖欠運費仍比較普遍。民營企業融資需求主要是應收賬款等動產融資,由于缺乏抵押物,難以獲得信用貸款支持。近年來,國家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同時也明確要求清理融資性貿易,企業反映兩者邊界很難劃分,影響正常供應鏈金融業務開展,也影響產業鏈上下游中小微企業經營。

五是在競爭環境方面,調研顯示,不正當競爭主要體現在低價競爭,甚至價格低于成本等過度競爭方面,這也是今年以來反映集中的問題。部分企業通過超限超載、非法改裝、疲勞駕駛等多種違規方式不正當競爭拉低市場運價水平,導致合規企業和司機生存艱難,出現“守法的人吃虧”現象。調研顯示,規模企業對于公平競爭環境的敏感度更高。相比于中小微企業,規模企業更希望保持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通過技術升級、效率提升來開展合規競爭。

六是在用地環境方面,近年來,物流用地價格持續抬升,調查企業平均地價超過30萬元/畝,一些東部城市物流用地已經超過100萬元/畝。部分地方對于物流用地投資貢獻、畝均稅收等績效要求過高。一些東部城市畝均稅收貢獻要50萬以上,單靠物流服務無法實現。企業反映,疫情后一些城市開始通過各種方式,勸退清退物流企業,影響城市保供和投資環境。此外,調研反映部分城市既有鐵路專用線閑置較多,沒有得到有效利用造成資源浪費。

七是在用工環境方面,基層熟練勞動力可得性評價相對較高,評價最低的是人工成本負擔。調查數據顯示,企業人工成本占總成本的比重平均為30.29%,物流行業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成本負擔較高。其中,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對于人工成本負擔反映壓力較大。調研企業反映,基層勞動力存在可得性高、流動性高的“雙高”局面,企業面臨“留人難”問題。同時,行業老齡化現象嚴重,年輕勞動力較為緊缺,出現結構性“用工荒”。

八是在安全環境方面,反映較為集中的是車輛超限超載問題。特別是前期取得良好治理效果的車輛運輸車超限問題出現反彈,一些地區甚至又出現“大怪”雙排車。17.5米超長低平板半掛車翻新、套牌普遍,懸掛臨牌的車輛違規進入普貨市場,大量合規車輛非法改裝做大箱體,部分箱體容積是合規車輛的一倍以上,嚴重危及道路通行安全,擠壓合規企業無法經營,導致“劣幣驅逐良幣”現象。此外,部分危險化學品物流企業反映存在通行時間短、停車休息難、合規倉庫少等普遍問題,運送新能源電池等低危貨物的車輛緊缺,難以滿足業務發展需求。

九是在誠信環境方面,企業反映司機扣貨問題時有發生,主要原因是拖欠運費等“三角債”糾紛,也存在惡意騙貨現象。物流領域迫切期待“黑名單”制度建設,加大對貨主、運輸企業、司機等相關方的誠信約束機制建設。調研顯示,部分互聯網平臺企業建立貨主、司機的誠信體系,有效推動供需雙方擇優選擇,起到“白名單”守信激勵示范作用。

十是在創新環境方面,調研顯示,物流企業作為生產性服務業,申請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還面臨一些政策障礙。除快遞領域外,物流領域普遍面臨創新投入不足問題,也導致行業進入門檻偏低。

三、營造一流營商環境的政策建議

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規模化物流企業和具有發展活力的中小微企業是中國式現代物流體系建設的主體,統一開放、競爭有序的營商環境是市場主體發展之基、活力之源。結合本次調查,為破解物流“急難愁盼”問題,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提出相關政策建議。

一是切實降低企業稅費負擔。鼓勵現代物流業發展,將西部地區的鼓勵類產業企業所得稅優惠政策擴大到全國范圍。降低交通運輸業增值稅稅率,從低統一物流業各環節增值稅稅率。將交通運輸業納入增值稅加計抵減政策范圍。優化網絡貨運平臺代開發票和物流領域全電發票試點,便利小規模納稅人和靈活用工人員發票獲取。深化高速公路差異化收費,對于空車高速通行予以較大力度優惠,吸引空車“回流高速”。進一步深化鐵路貨運價格市場化改革,放開跨局集裝箱長途運輸運價下浮限制。

二是維護公平統一競爭秩序。健全常態化監管制度,以公正監管保障公平競爭,重點就企業反映比較集中的超限超載、非法改裝、大噸小標、疲勞駕駛等問題加強跨部門、全鏈條監管執法。進一步完善超限超載聯合執法常態化機制,盡快開展車輛運輸車“回頭看”行動,剎住全面反彈苗頭。盡快開展超長低平板半掛車和超長集裝箱半掛車治理行動,公布時間表和路線圖,明確市場治理預期。清理大件運輸臨時號牌車輛,完善號牌申領規則。

三是合理放寬物流市場準入。進一步清理規范行政審批、許可、備案等政務服務事項的前置條件和審批標準,便利個體司機注冊登記為個體運輸業戶和個體工商戶。大力推動電子政務服務,全面推廣物流證照電子化,支持互聯網政務平臺開放個體運輸業戶網上登記許可等“含金量高”的政務服務。允許規模型普貨運輸企業便利申領新能源電池等低危貨物運輸資質,取消危險貨物運輸押運人員要求。

四是著力減輕企業融資壓力。依托行業協會制定物流領域交易條件或規則標準,合理規范物流業務賬期約定時限。擴大國有企業和事業單位《保障中小企業款項支付條例》政策覆蓋范圍。聯合行業協會,聚焦動產融資需求,推廣交通物流專項再貸款政策。規范發展供應鏈金融服務,出臺支持供應鏈金融發展的細化措施和規范指引,明確供應鏈金融和融資性貿易的區分標準。開展供應鏈金融試點,利用物流倉儲企業“控貨”優勢,增強全鏈條風控能力,構建可靠供應鏈金融體系。

五是推進貨車道路通行便利。進一步放寬貨車城市通行時間,允許在白天高峰時段確需通行的貨車按路段通行。鼓勵支持新能源、國六等清潔能源貨車和冷鏈配送等服務民生的配送車輛城市通行,全面取消城市通行時間限制。完善城市貨車臨時停靠制度,加大貨車專用停車位和貨車充電樁布局。隨著擴大消費政策的推進,我們建議在一些城市,通過技術手段開展全面取消通行證試點,讓保障擴大消費的貨車暢通進城。

六是加大基礎設施用地保障。完善物流設施用地規劃,重點保障國家物流樞紐等重點物流基礎設施新增建設用地項目。加大物流末端網點物流用地支持力度,納入城市公共服務設施用地。合理設置物流用地績效考核指標,引導地方政府用物流強度替代投資強度和稅收貢獻,優化地方投資環境,真實反映物流用地的價值。支持企業盤活存量閑置鐵路專用線投入物流運營。

七是完善物流行業誠信體系。依托行業協會,加快物流信用體系建設,對于守信企業爭取優惠和激勵措施,發布行業“白名單”,形成一批可信標桿企業和品牌。健全物流相關部門信用信息采集和共享機制,發布行業“黑名單”,建立失信企業聯合懲戒機制。引導行業制定示范合同、服務規范等,壓實供需雙方責任,加強行業規范自律。

八是保障物流從業人員權益。加強行業價格引導,依托行業協會發布運價指數或即期市場運價。禁止“0”首付等不符合要求的營銷手段。嚴禁保險公司拒保貨運車輛交強險。利用技術手段開展貨車司機安全技能培訓和日常巡檢工作。依托行業協會和工會組織,逐步完善互聯網平臺與司機、運輸企業平等協商機制,就雙方關心的服務條款、運輸責任、交接規則等進行協商約定。

九是優化物流安全管理措施。完善駕駛員工作日志制度,調整優化疲勞駕駛規則。增加司機上路打卡和疲勞提醒功能模塊,推動部門間數據共享共用,切實保障司機停車休息。規范危險品停車場要求,鼓勵普通停車場增加危險品車輛停車位,放寬車輛通行時間限制。制定道路貨運行業綜合監管事項清單,深化公路綜合執法,實現監管標準全國統一和部門協同。加大科技執法力度,通過“互聯網+監管”和監管數據互通共享,實現全鏈條“數字監管”。

十是支持物流創新技術改造。推動物流數字化轉型、智能化改造和低碳化發展。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物流基礎設施深化融合,布局建設智慧物流新基建。開展物流數字化轉型試點示范,培育發展數字物流平臺,深化物流線上線下融合。支持物流企業加大機械化、自動化、智能化設施投資改造力度,推廣無人碼頭、智能卡車、智能配送小車、無人飛機等智能技術裝備應用。依托行業協會設立綠色低碳物流重點技術和裝備推廣目錄,加大對綠色低碳、高效節能、安全可靠的先進技術和裝備的推廣應用。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