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程曉華:“供應鏈管理新模型”的幾點澄清

發布時間:2015-01-04 10:57:44 萬聯網

年前在微信上看到有個所謂的《2014年你必須知道的管理學名詞》,說是《哈佛商業評論》總結出了2014年最熱門的管理學詞匯表,其中,第九點提到“供應鏈新模型”,看英文是supply chain disruption,感覺有點莫名其妙,仔細一看,來源是《供應鏈風險管理新模型》,再一看是講TTR(Time to Recovery,災難恢復時間),感覺這應該是MIT(麻省理工大學)的教授David Semichi- Levi的理論。
  這里有這么幾點需要澄清:
  首先,所謂“供應鏈新模型”,跟“供應鏈管理風險新模型”不是一個概念,因為,供應鏈管理,不僅僅是風險管理,盡管風險管理在供應鏈管理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其次,Supply Chain Disruption,翻譯過來可以是“供應鏈中斷”的意思,從供應鏈風險管理角度,“中斷”僅僅是風險之一,并不是供應鏈風險的全部,更不是供應鏈管理的全部。如庫存風險,供應商交不上貨、庫存(物料)短缺,那叫“中斷”,庫存多了,那叫“呆滯”,一個是少了,一個是多了,“中斷”會引起“呆滯”,但“呆滯”不一定都是由“中斷”引起的;
  第三點,2011年12月初,我還在A咨詢公司工作的時候,就陪同David教授去HW做過關于供應鏈風險管理方面的交流,并有幸聆聽了教授的演講,當時印象最深的就是教授關于這個風險量化的定義(TTR)及公式(FI-Financial Impact,財務影響)。這個TTR從根本上否定了傳統風險管理的概率估計方式,代之以直接的、客觀量化的形式,表達風險的優先級,的確是供應鏈風險管理上的一個很大的突破。
  但問題是:
  這個事情是發生在2011年,而不是2014年,教授的TTR理論形成應該比11年更早,而不是更晚,教授為什么直到14年才正式發表這個理論,并成為14年管理學焦點?
  2.我清楚地記得(有我當時的PPT現場筆記為證),David教授當初講的是FI財務影響,而不是現在提到的PI(業績影響),因為所謂的財務影響,教授講的就是指在TTR期間損失的銷售額,非常簡單明了,而業“績影響則”是模糊的很,概念上就要大的多,反而把教授的簡單的東西給搞復雜了。
  麻煩看到“Harvard Business Review”英文原版的,或者了解David教授這個風險管理模型的同行給澄清一下。
  附原文:
  供應鏈新模型
  英文:Supply-Chain Disruption
  釋義:傳統供應鏈風險管理依賴于對很多“可能會發生”的事件及其影響程度的了解,但在應對發生概率較低而影響較大的災難性事件,比如環境災難、工廠失火、政治劇變時,這種風險管理模型就會徹底失效。《供應鏈管理新模型》一文提出的風險模型關注問題影響和恢復時間,而不是造成影響的原因;對供應商重要性重新排序:不再只關注投入成本高的“戰略供應商”忽視投入成本低的供應商。最為重要的是,這一模型的指標高度簡化,企業要衡量的一級指標只有兩個:1、恢復時間(Time to Recovery,簡稱TTR)即供應鏈中某一節點遭到破壞后恢復正常所需的時間;2、業績影響(Performance Impact,簡稱PI)。這一模型能夠發現易被傳統模型忽視的風險;無需對發生概率進行預測;降低供應鏈依賴性;還可以促進對如何縮短TTR的討論和思考。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