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發布時間:2015-07-03 10:58:56 中國報告大廳

據了解,我國的冷鏈物流產生于上世紀50年代,簡單來說,冷鏈物流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的一項系統工程。下文是對2015年我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經過多年發展,目前我國的冷鏈物流行業雖具有一定規模,但同歐美發達國家相比仍存在明顯差距。單從行業發展空間來看,當前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僅為19%,而美、日等發達國家的冷鏈流通率達到85%以上。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以及消費觀念的改變,消費者對于生鮮產品的質量要求越來越高,綠色、有機產品需求大幅提升,冷鏈物流成為必不可少的一大環節,這也就給冷鏈物流發展帶來了新的機遇。

據中國冷鏈物流行業發展2014年統計數據顯示,在500家規模企業中,106家企業計劃購買冷藏車2845臺,占總量的9.4%,其中第三方冷鏈物流企業計劃購買1244臺,占發展總量的44%;有121家企業計劃建庫1357萬噸,占總量的72%,其中純第三方冷庫經營單位計劃建庫80萬噸,占發展總量的6%。可以說中國的冷鏈物流進入了快速發展的階段,冷庫激烈競爭的形勢已經隱約顯現。

冷鏈物流市場變化狀況

1、貨品品類變化。目前冷鏈物流行業的貨品品類可以細分為水果、水產品、冷凍食品、乳制品、肉類、蔬菜、醫療冷藏品等。而其中冷鮮產品、醫療冷藏品等發生的變化較大。從冷鏈物流行業整體規模和增長速度兩個角度看,2014年水果和水產品消費量依然較大,多年來始終是重點貨品品類,并且隨著冷鏈物流成熟度的提高其需求增速也在逐漸提升。2014年醫藥類產品的增長同樣不容忽視。近幾年由于醫藥監管力度不斷加大,對經營設施、企業資質等嚴格審查,醫藥產品在冷鏈運輸上的占比越來越高。在前100種最暢銷藥品中,有冷藏溫控要求的藥品已占45%。現在采用冷鏈物流的醫藥類產品主要是疫苗和血液制品,未來診斷試劑這一市場將會進一步放開,因此從長期來看行業發展空間良好。

2、客戶渠道變化。由電子商務催生的冷鏈物流宅配市場,帶動的是冷鏈物流客戶渠道的改變。冷鏈物流宅配的客戶群體可分為B2B和B2C兩個市場。2014年商務部公布的數據顯示,B2B占總體市場的3/4,B2C占總體市場的1/4。雖然B2C市場規模較小,但受電子商務發展的影響,從2012~2014年的3年間其年均增速已經達到80%~120%。隨著冷鏈物流市場的發展,消費者消費能力的提升,客戶購買頻次增多,以及生鮮產品尤其是海鮮產品高達50%的毛利率,使得當前電商企業紛紛推出專業的生鮮產品品類,或是加大對生鮮產品品類的拓展。隨著各大電商企業不斷發力,預計到2015年,冷鏈物流宅配市場規模可以達到40億元人民幣。

3、價值鏈的變化。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冷鏈物流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顯示,冷鏈物流企業由單個環節服務領域逐漸向一站式綜合性企業服務領域擴展。與過去相比,綜合型冷鏈物流供應商所占比例逐漸增大,企業在服務過程中都逐漸向立體化、跨界方向發展。

冷鏈物流的“痛點”

與發達國家冷鏈相比,中國的冷鏈物流水平還存在明顯的差距。那么差距主要存在哪些方面呢?我想在此介紹三個“痛點”。

痛點一:中國冷鏈基礎設備設施落后分布不均,而且功能失衡。目前中國冷藏保溫車輛約有7萬輛,而美國擁有20多萬輛,中國冷藏保溫汽車占貨運汽車的比例僅為0.3%左右,按人均占有的冷庫容積來看美國是中國的5倍。此外,中國當前冷庫結構不盡合理,導致功能失衡,比如肉類冷庫多果蔬類冷庫少,冷凍庫多保鮮庫少,城市冷庫多、農村冷庫少,經營性冷庫多、加工類冷庫少,土建式冷庫多、裝配式冷庫少,東部冷庫多、中西部冷庫少等現象明顯。

痛點二:冷鏈標準缺乏監管,企業執行力度差。據統計中國冷鏈相關標準已經超過200項,但所有這些標準都是推薦性標準,近幾年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冷鏈委根據行業需要也制定了若干項冷鏈國家和行業標準,像《冷鏈物流分類與基本要求》、《食品冷鏈物流追溯管理要求》等,并進行了標準試點和宣貫工作,但是僅靠協會的力量是有限的,我們呼吁有相關政府部門拿標準來監管行業,監管冷鏈物流領域的食品安全。但目前這方面的監管還相當不完善,存在著部分不良企業打著全程冷鏈的旗幟,卻執行間歇性供冷進行經營,以此降低冷鏈物流的成本的行為。發達國家對于冷鏈物流的重視已經上升到法規高度,例如歐洲很多國家采用的《易腐食物國際運輸及其特種運輸設備協議認證》(簡稱ATP),其中對冷鏈運輸和冷鏈設備進行了詳細的規定要求,一旦企業觸碰將面臨罰款乃至法律制裁。

痛點三:冷鏈理念薄弱,易腐食品安全意識不強。這既體現在政府層面,也體現在消費者層面。中國政府部門往往相對重視食品生產環節,而缺乏對于冷鏈環節的監管和追溯。而在美國農業總投入僅有30%用于生產,70%則用于產后的保鮮、運輸和監管。對于中國消費者而言,雖然居民家庭易腐食品消費占比已經超過30%,但大部分人還認識不到溫度變化對于食品安全的影響。

冷鏈可以保證消費者食品安全,反過來消費者應該認識到冷鏈的價值。很多消費者擔心全程冷鏈物價會不會上漲。我認為,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城鎮化的進程加快,規模化、標準化的養殖和種植的推進,冷鏈物流規模化、網絡化、標準化的實現,在減少浪費、品質增加的情況下,物價上漲一定是在大家的接受范圍內的。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