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測是不靠譜的,尤其是對物流行業。但趨勢確實可以被感知。我在去年的“趨勢與預測”運聯年會上就說過,我們要從歷史的過程中去尋找行業趨勢,從行業趨勢里面尋找時機節點,并將時機節點轉化為自身的優勢。
供應鏈+:大勢所趨
供應鏈能力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能力。
《福布斯》雜志說,不管是亞馬遜,還是沃爾瑪,都是所謂披著零售外衣的物流公司。其實京東也是物流公司,只不過他們會做品類管理,會做網站,也可以做電商。
最早的物流是從物料管理開始。在制造業時代,管理的是車間里的物料,那時候叫物料一步管理,后來把它稱為物品分銷。后來范圍逐漸擴大,名字也一直改,最后我們把它叫做供應鏈。其實不管叫什么,都在說一件事:首先把消費者連接起來,然后再整合上游。所以,要用物流和供應鏈重構整個生態鏈。
用供應鏈打造整個生態系統,那么,供應鏈能力是未來競爭的核心能力,供應鏈+是大勢所趨。這樣,就要求我們具備動態的能力,去識辨機會,去概念化機會,做好整合和協調。這就有一些機會涌現出來,比如說O2O本地化生活圈的重構,重資產、輕資產的重構,冷鏈的重構……都是機會。
中國物流產業最佳發展期:2015-2025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最好的戰略機遇期
——中國物流發展進入里程碑式的節點;
——“一帶一路”綻放中國物流能量;
——城鎮化+消費升級;
——移動互聯網+共享經濟;
——政策和制度紅利大規模釋放。
快速發展期
——未來十年,中國物流IPO企業將達50+;
——中國快遞排頭兵企業開始全球化發展;
——快運零擔企業多模式快速發展;
——牽頭物流替代傳統第三方物流;
——鐵路多式聯運構建低成本運力體系;
——冷鏈物流快速轉向食品服務;
——重資產設施+輕資產平臺蔚然成風。
最好的創業期
——巨量資本投向物流;
——物流高端人才聚集;
——“logsumer”催生場景化物流服務;
——“供應鏈+”再造產業生態;
——物聯網成為現實,開創“硬+軟”模式;
——重資本領域謀求輕資產解決方案。
最好的整合并購期
——合約物流上市公司并購網絡型物流公司;
——快遞快運通過并購成為綜合物流服務商;
——零擔+整車+輕資產服務平臺,中國式XPO逆襲;
——資本驅動中國式C.H.ROBINSON成型;
——低成本資金整合物流重資產領域。
未來十年移動互聯網對物流的影響
如果我們站在更高的角度來看現在的移動互聯網對物流發展的影響,未來五到十年會出現什么樣的技術、什么樣的商業形態?
麥肯錫有一個預言,在未來,移動互聯網對經濟影響非常大。它列舉了十二項技術,其中移動互聯網技術、物聯網技術、3D打印都是跟物流密切相關的。在探討的行業痛點中,比如物流行業用戶分散、渠道冗余、市場競爭激烈,可以通過移動互聯網的優化,使之趨于中間化、輕資產結合重資產效率取勝……互聯網對傳統行業的影響比較大,而且在物流行業里,一定是血雨腥風。
對物流產業影響的模型來自于兩個部分,一部分是宏觀趨勢,一部分是新技術。這會讓物流產生不一樣的機會:一個是區域帶來商業模式的改變;一個是技術帶來革命性的東西,比如說空車配貨。
未來五到十年,與物流行業相關度非常大的關鍵性技術,以及未來的商業趨勢:
超級網格化的物流服務企業會出現。大家可以體會到這個物流企業無所不在,而且它在一個網格內(五公里乘以五公里范圍內)提供綜合性的物流服務。很難說這個模式就是現在的第三方物流,因為現在的綜合物流,是一種新的業態,主要是針對新一代的消費者對本地生活的需要。
下一代M2C。未來大規模的客戶化、智能化的制造體系讓我們能夠跟現在的電商,擁有消費者個性的訂單密切結合起來,換句話說,那個時候誰來配送個性化的東西?一定是一個嶄新的M2C的模式。這種模式現在還無法描述,但是有一些共性的東西,比如說它是一個大的網格式的配送模式,有一些關鍵的節點是共用的。我們可以設想,像普洛斯這樣的公司,未來在M2C模式中將占據非常重要的地位,因為他有關鍵節點。
城市物流,即所謂的同城配送的發展。它和城市落地配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城市物流是本地生活圈的服務,非??旖荨⒓皶r、場景化。還有一塊物流超市,其實就是平臺上能夠把所有的物流服務對接,按需提供給消費者。
物流消客。以后消費者買東西,有一部分錢是付給物流的,也就是說配送的及時性、準確性都是創造消費者愿意接受和愿意付出的溢價。這樣的概念出來之后,會為所有的物流從業者創造出更大的價值空間。
眾包物流。假設有一個超級網絡,要提供這么多的服務,沒有眾包的概念是很難的。
便利物流。主要是說創造的本地化生活圈,非常便利。
多用戶的網絡物流。網絡上的平臺和平臺之間會疊加在一起,為多個用戶進行服務。
共享物流??梢詣撛旆浅6嗟墓蚕頇C會,車貨匹配其實也是共享的一部分。
大數據、云計算、下一代的車聯網、3D打印、智能物流、機器人的物流化、倉庫機器人……這一系列新技術都會讓物流變得不一樣。我們可以看到未來DAAS,就沒有意義上的DAAS。你現在用掃描槍都不需要,手機就可以做。未來增強現實物流,我看到倉庫里面員工怎么運作的,看到包裹是怎么精選出來,這都可以創造完全不一樣的機會。
未來十年物流業有哪些機會
未來十年,從產品和服務上來講,我認為有幾個關鍵的機會。
自貿區的物流。自由貿易區的物流是完全不一樣的概念。比如說上海自貿區,大家覺得沒什么不一樣,但是以后會因為這些政策和稅收等因素,會創造出完全不一樣的物流。
線上平臺、逆向物流。從工廠到消費者,就意味著逆向問題整個就打通了,逆向物流的重要性就提升上來。
本地生活圈、物流基礎設施的市場化。物流基礎設施市場化,全世界都有這個趨勢。
中介黃牛的社交化在2015年以后會快速推進。黃牛社交化是物流行業里的金礦,可以幫助他們進行社交化。
無車承運模式,在三年后會真正成熟。無論從稅收,還是實際市場需要方面,或者從政策層面來講,會越來越成熟。
第三方物流轉型成牽頭物流。絕大部分大型三方物流不是發展成綜合物流商,而是會發展成牽頭物流。
第四方物流進入2.0時代。無論是做車貨匹配平臺、還是做APP,想想你到底在做什么,我認為就是第四物流2.0。
供應鏈協同管理獨立成為一個行業。有可能是一些咨詢公司來做,有可能是一些大的公司來做,但是這里面一定會出現。
同時,我認為在十年后,
——中國的鄉村物流會成為熱點;
——研究和教育里面,物流整合型的圈子服務會出來;
——物流社交新媒體會出現,但絕對不是現在的自媒體;
——另外一個是創新孵化中心,物流行業有這么多新的技術趨勢和新的社會發展趨勢,就有很多創新也許是這種媒體結合PE、VC來做的創業孵化中心;
——再有就是物流教育中心,將來整個物流產業里面有非常高層次的教育中心,用實戰經驗培養物流行業所需要的人才。
未來物流管理扁平化是趨勢,眾包模式會在整個組織里面穿透組織的邊界,相當一部分將被輕量化。也就是說會優勢互補,比如金融問題就找有金融能力的企業,IT服務就找有IT能力的人。另外,移動追蹤智能化在物流行業會越來越成熟,并幫助大家進行整個組織體系扁平化。還有一個重要方面,未來世界上會有一套象形化的物流語言,進行編程以及日常的運營管理。
美國上世紀80年代的時候,政策逐漸寬松,大量的鼓勵物流產業發展的政策出臺,物流的成本急劇下降。我認為中國現在正處于這樣的節點,物流發展會倒逼政策放開。比如一帶一路,其核心是要把中國的產能釋放出去,工廠走不出去,那就用物流把產能帶出去。
最后再給大家看一張圖片,圖中豬沒有長翅膀,早晚會掉下來摔死。所以,大家一定要做一只長翅膀的豬。那么,翅膀在哪里?我認為,翅膀是我們判斷行業發展趨勢的能力。我們要去找到資源,找勢能,把行業的勢能轉變為自己的翅膀,就能飛翔。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