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簡介
西部機場集團航空地勤(西安)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是西部機場集團公司的全資子公司,主要從事國際、國內定期航班、包機、公務機、貨機的客貨運地面銷售和代理服務,業務涵蓋機務維修、站坪保障、旅客服務、貨站操作、客貨運銷售等。
公司現有各類特種車輛140余輛,專業設備1000余臺套,在咸陽機場擁有約80個服務柜臺和4.8萬平米的專業貨站。公司目前為中國國際航空公司、中國南方航空公司、臺灣中華航空公司、馬來西亞航空公司、港龍航空公司等36家國內外航空公司和中外運、嘉里大通、順豐、申通等30余家貨郵運輸企業提供服務,是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主要的航空地面服務商。
依托西部機場集團強大的品牌支持和資源聚集效應,借助于西安咸陽國際機場優越的地理位置和周密的航線網絡,我們將不斷延伸服務鏈條,完善服務功能,豐富服務產品,提升服務品質,努力打造“行業知名、區域領先、客戶首選的航空運輸服務商”。
流程優化
西安咸陽國際機場作為西北地區重要的空中交通樞紐,自2006年以來客、貨運業務進入了快速發展的時期。西部機場集團航空地勤(西安)有限公司做為咸陽機場客貨業務主要保障和服務單位,多年來極為重視物流領域的信息化建設。2005年12月31日,咸陽機場客貨業務分立重組,集團全資公司物流公司成立。按照西部機場集團“以改革創新為動力”工作思路要求,物流公司以提升信息化建設工作作為科技創新的突破口,公司領導高瞻遠矚,與天信達信息技術有限公司建立友好伙伴關系,機場貨運信息化工作實現了從無到有的跨越。
2006年3月,雙方合作研發航空貨運管理軟件iCargo1.0上線使用;2010年,經過雙方多次改進完善,物流公司貨運系統升級為iCargo3.0;2010年9月,貨運系統數據分庫運行技術開發項目實施,實現了機場貨運數據本地備份查;2011年8月,針對咸陽機場二期貨站建設項目,通過招標的方式,物流公司再次與天信達開展了深入的合作,計劃2012年將完成貨運系統由CFPS3.0到CFPS5.0的全面升級;2012年,地勤公司成立,為進一步發揮客貨一體資源優勢,加強各業務鏈條信息共享及流程協作工作,地勤公司與天信達就涉及貨運業務上、下游鏈條的站坪裝卸、客運結算、貨運報文信息系統建設開展合作;2012年4月,貨運智能數據交換終端iTTY報文項目完成安裝、測試工作;2012年9月,地勤公司與深圳航啟動了電子貨運業務合作項目,天信達公司將逐步為三方的貨運系統提供數據、報文收發解決方案和技術支持;2012年10月,裝機報載平臺iFIR/iFLI項目完成現場安裝、測試工作。2013年4月,貨運業務核心CFPS5.0系統正式開始測試運行工作,6月將完成二期新貨運區投用工作。該物流信息化項目建設投資總計700萬。
西部機場集團航空地勤(西安)有限公司在物流信息化建設過程中使用了多種先進的技術手段和管理工具以提升自身的管理能力和服務水平,主要經驗如下:
1、通過建設信息化系統項目促進了了航空貨運運輸銷售變革、貨運保障流程的優化、數據分析和決策支持。
2011年,隨著咸陽機場T3航站樓及二期新貨站2013年的建設投用,地勤公司與北京天信達信息技術科技公司對核心貨運業務系統進行了聯合開發和升級建設工作,成為行業內首家應用CFPS5.0系統的航空企業,新建設的管理系統所管理的文件和貨物操作流程全面符合國際航協IATA制定的Cargo2000質量體系的標準,功能覆蓋國內、國際進出港、中轉、計費、倉庫、集控管理等航空貨物運輸核心業務操作,通過運用PDA設備和條碼掃描技術,有效對庫內貨物進行位置管理,同時通過與磅秤等專業硬件設備接口對接,能獲取實時貨物稱重復稱結果,增強了對貨站庫區各類業務數據的追蹤和復核功能;同時系統通過與機場航班動態系統對接,能及時準確獲取實時航班動態,指導現場業務操作,通過提供了豐富的客戶化業務接口,包括報文接口、海關電子報關接口、航班動態接、語音查詢接口、貨運狀態互聯網查詢接口,通過民航電報、數據接口等方式實現同航空公司、機場、海關檢疫等聯檢單位及貨主間的貨物動態實時查詢。
2、通過建設信息化系統項目促進航空貨物運輸上、下游業務單元數據的無紙化傳輸及安全、服務質量的有效管。
2012年,公司陸續升級了民航電報系統(iTTY),實施了電子裝機報載系統(iFIR)以及機坪裝卸系統(iFLI)測試運行工作,將信息化的觸角延伸物流相關的核心業務鏈條,將航班客運配載平衡室、機坪裝卸和貨運查詢室的業務同貨物運輸核心系統連接,通過在新建立的貨站內完整覆蓋工業級WIFI網,將電腦、手持設備等終端以無線方式互相連接,滿足貨站內實時操作記錄的要求,將光載無線系統、WiFi無線局域網、嵌入式WEB設備服務器和RFID射頻識別幾種前沿技術為融為一體,構建了基于 802.11 WiFi標準的第三代物聯網無線網絡平臺,實現庫區內業務流程的實時記錄,便于規范化、制度化、可追溯的管理;通過新建立的電子裝機報載平臺,聯通了貨運系統與航班配平ETREM系統,通過在機坪推廣使用PDA設備,實現了貨站和下游的配平結算室、機坪裝卸崗位之間的的實時無紙化電子數據傳輸數據,在不改變各崗位職責的前提下,減少了多個部門之間過去通過紙質文件和對講機交互數據時常出現的容易操作錯誤、操作不及時、操作依據事后不可查等問題,大大提升了裝載的準確性和效率,減少了溝通成本,提升了服務質量;
3、完成了跨地區機場、航空公司的貨運數據共享研究和實施工作。
由于航空貨物信息化建設較航空客運差距較大,國內各機場、航空公司物流信息化建設良莠不齊,貨運數據無法有效共享,造成物流數據跨地區重復人工輸入,安全和準確性無法保障,貨物運輸及交付環節效率較低。公司在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建設中較為重視跨地區機場、航空公司數據共享的功能的開發和實施工作。與口岸辦、海關等單位多次進行了數據傳遞協調工作,完成了與業務機場貨物艙單信息內聯通工作,2012年與深圳航啟動了電子貨運業務合作項目,2013年即將開展與中華航空、港龍航空境外航空公司實現電子貨運信息自動傳輸工作。力通過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的應用,進一步提升貨站整體對外的溝通能力,同航空公司、代理人及其他機場間互通有,提升了對航空公司和代理人的服務能力,成為西部首家電子貨運機場。
應用效益
以2012年建設的貨物電子裝機報載平臺為例:
1、在信息傳輸效率上,現在一鍵式電子化報載僅需2秒就可以完成貨站噸控到配平結算的報載,而過去的人工傳遞報載傳遞、電話確認和打印紙質單據,平均每次需要時間為每次100秒,按全天100個出港航班為例,單單浪費在人工送/取報載單據工作點的時間就為10000秒,全年3650000秒,即1013小時,減少開車和人工傳遞紙張所移動的距離7300公里,此僅以一個航班報載一次為例,若是一個航班報載多次,傳統報載方式所需時間會再翻倍。
2、在操作效率提升方面,過去一個窄體航班在離港中單單貨郵數據錄入,嫻熟員工平均需要60秒,若是寬體機平均時間為120秒甚至更多,新系統不需手工錄入,節省了錄入時間,預計全年減少1095小時的工作。
3、在成本上,以前每個航班的報載單據為3張紙,全年報載用紙超過109500張,現在新的電子裝機報載系統,一年一個報載工作點可節省5500元;同時,還可省去約30萬的人力成本的投入。此僅以一個航班報載一次為例,若是一個航班報載多次,電子化報載可翻倍節省更多成本。
4、在航班安全方面,航班的首要核心是安全,新系統確保貨站報載數據與離港配平數據一致,避免了手動錄入出錯的可能,保證航班安全;另外,配平人員的工作量大,工作壓力大,在煩勞工作下必有疏漏,精簡配平人員工作量就是對提升航班安全做貢獻,減輕配平部門的工作壓力。
5、有效增強了服務水平。通過貨運部門與飛機裝卸部門的信息及時傳遞,出港貨物臨時加貨時間由原航班起飛前100分鐘縮短為60分鐘,進港貨物提貨時間平均縮短了20分鐘,在對外服務滿意率由96%提高至98%的同時為公司年增加延伸收入90萬元。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