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流業是支撐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近年來,國內很多城市相繼開展了物流業發展的研究、規劃和開發,特別是一些中小城市取得了明顯的成效。
模式一:“先產業,后物流”模式
這種模式就是地方先大力發展產業(如生產制造業或商貿業),產業發展起來之后產生大量的物流需求,然后加快發展和完善物流業,為產業發展提供支撐,并形成良性互動。
模式二:“先物流,后產業”模式
該模式的主要發展途徑,是基于現狀的產業和交通條件,首先大力發展物流業,通過物流業的發展,來帶動其他產業的發展,以及為招商引資提供基礎條件。隨著產業的集聚和物流需求的產生,進一步促進物流業的發展。
模式三:“產業和物流并舉”模式
這種模式是地方政府充分認識到產業(這里的產業包括制造業、商貿業,甚至是農業)和物流業是密不可分、相互關聯的,在制定產業發展戰略的同時,謀劃物流業的發展格局和方向。在打造物流業之際,同時注重加快產業的集聚和培育。
從以上三種物流發展模式,我們可以得出如下幾點啟示:
啟示一:科學規劃是現代物流發展的前提。要結合區位、交通、產業等條件的具體情況,制定現代物流業發展專項規劃,使之與城市總體規劃相銜接、相配套,確保專項規劃具備可操作性。在物流企業招引過程中,要對投資方的投資動機進行深入調查了解,嚴格審批并跟蹤督查,堅決制止個別企業借投資物流之名,行房地產開發之實的不良現象發生。
啟示二:政策扶持是物流發展的關鍵。政府在物流業發展規劃的指引下,要頒布一系列物流業扶持政策。在財政支持方面,要設立物流業發展引導基金,優先支持發展潛力大的現代物流項目;在稅收優惠方面,對符合國家規定的新辦物流企業給予一定年限的稅收優惠;在土地政策上,按地方現代物流業發展規劃,優先對物流園區、物流中心用地進行規劃預留,優先安排用地計劃;在人才方面,對引進的物流高級人才,在教育、住房等方面給予特殊政策。
啟示三:模式創新是物流發展的動力。要引導企業樹立現代物流意識,改變傳統的“大而全”、“小而全”的發展模式,實現物流服務的社會化。鼓勵大中型工商企業積極創造條件,逐步將原材料采購、運輸、倉儲和產成品加工、整理、配送等物流服務業務有效分離出來,按照現代物流管理模式進行調整和重組,將其部分或全部業務委托給專業物流企業承擔,以培育和發展物流市場。要推動工商企業與運輸、倉儲、貨代、信息咨詢、新興第三方物流企業之間的合作,打造統一的物流信息平臺,共同構建物流服務體系。
啟示四:組織機構是物流發展的保障。要成立物流業管理辦公室,負責指導物流業規劃編制、政策制定以及物流業發展的管理等工作。要成立物流協會,宣傳、貫徹黨和國家有關現代物流產業發展方面的方針、政策、法規和制度,反映企業的正當愿望和合理要求,維護企業合法權益;協助政府制定相關規劃,解決物流業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對物流行業進行自律與他律等。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