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企業案例 > 正文

襄陽光彩國際物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平臺+基地”信息化管理模式

發布時間:2015-02-09 16:12:31 襄陽光彩國際物流產業投資有限公司

一、信息中心基本情況

襄陽物流信息中心地處襄陽北出口(襄陽市政府現規劃的重點發展區域“北拓”:北部經濟帶的核心地段)。東臨奔馳大道。項目周邊大型的產業集群高達十多個,包括二汽東風產業基地、本昌鋼鐵物流、深圳工業園、佳海工業園, 24.6平方公里的襄陽北部新城已然形成,區域經濟已成規模。

襄陽物流信息中心距襄陽火車東站只有15分鐘,距離機場20分鐘,距漢十高速襄陽北出口僅兩分鐘,北行50米即可進入福銀、京珠、漢十等全國高速網,交通十分便利發達。

目前,信息中心大樓已經建設,建筑面積25664平方米,已于2013年6月28日將天虹物流園搬遷于此,7月12日正式投入試運行。目前,信息中心大樓集中了600家物流信息商戶,日發布物流信息30000余條。

襄陽物流信息中心下設三個主要職能部門:信息化研發部、物流產業研發部、運營部。

擁有信息交易大廳、指揮調度中心、一站式服務大廳、物流信息平臺,為物流業的發展提供全方位的服務。

總投資4490.2萬元。

1、指揮調度中心

指揮調度中心用于車輛的跟蹤、調度及在途狀況管理、進出園區車輛的管理、安防監控、物流信息平臺的相關信息展示等。中心展示墻采用大屏幕顯示系統拼接方式組成??刹捎枚喾N顯示模式:全墻顯示模式、視頻信號顯示模式、功能分區顯示模式、網絡信號顯示模式、各類信號混合顯示模式。全方位展示園區、車輛、平臺等的實時信息。

2、交易大廳

信息交易大廳設在信息中心大樓一樓中部,利用展示查詢系統將商戶發布的貨源、運力等相關信息集中展示,同時,客戶可以在查詢機上自主查詢相關交易信息。商戶發布的相關信息可同時在各自店鋪的門廊顯示屏上滾動播放

3、物流信息平臺

 

二、項目背景

現代物流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潤源”。

現代物流業是在經濟發展規?;?、區域化、集約化和信息化背景下產生的現代管理技術和服務模式。

物流業是融合運輸、倉儲、貨運代理和信息等行業的新興復合性服務產業。

現代物流業是促進經濟增長的“加速器”和“第三利潤源”。

物流業發展程度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或地區發展水平和綜合實力的重要標志之一。

1、政府高度重視發展現代物流業

2009年3月國務院提出:加快行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把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工程列為“九大工程”之一。

2009年4月21日,國家發改委提出要“加快行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

2009年全國交通運輸工作會議將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列入工作重點。

2010年工信部提出“開展物流信息平臺建設試點示范工程, 重點支持有實際需求、具備可持續發展前景的物流信息平臺建設”。

湖北省委、省政府將現代物流業作為湖北省的十個重點發展產業之一,其中物流公共信息平臺的建設是實現這一戰略目標的關鍵環節。

2、襄陽的區位及優勢

襄陽市已經形成“一條漢江、兩個機場、三條鐵路、三條管線、四條高速公路”的網絡,是湖北省第二大交通與物流中心。

物流總額年均增長達到23%;2011年全市實現物流業增加值177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8.3%。

各類物流園11個、港口貨物堆場10個、貨運站場28個、各類城鄉商貿流通網點400余個。

物流企業達到820家,專業貨運信息企業500家,各類物流專業市場450個。

市政府中長期物流發展規劃提出在10年內把襄陽建成鄂豫陜渝毗鄰地區物流中心、全國重要的物流節點城市和全國主要物流信息交換樞紐。

3、襄陽物流業發展中的問題

物流企業的組織化與信息化程度低。

物流園規模較小,物流成本偏高,物流效率低下。

物流的運輸方式缺乏有效鏈接、物流資源分散。

部分物流企業建有自己的物流信息網站,但功能都相對簡單。

物流信息不能及時有效地互通共享,物流信息的溝通傳遞不暢。

物流公共信息平臺建設滯后,信息化程度低是襄陽市物流業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勢在必行。

4、物流信息平臺的作用

支撐物流行業發展對信息的綜合要求

促進信息流與物流、財流、商流等的結合

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物流資源優化配置與整合

強化政府對市場的宏觀管理與調控能力

規范物流市場的管理

提供多元化與個性化的物流信息服務

三、需求分析及信息平臺的切入點

1、相關政府部門的需求分析

與稅務部門對接可實現網上報稅、與工商部門接口實現交易的監督、與海關部門接口實現電子報關

發布物流行業的法律法規及相關政策

對物流信息系統進行數據挖掘

監督物流市場情況并制定政策,規劃區域發展戰略

引導和支持物流企業發展

提升物流企業的經營效率和信息化管理水平

提升物流行業的發展水平,降低社會物流成本

2、物流企業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將零散的各個行業和物流企業內部的物流信息系統有效聯結

便于物流企業在公共信息平臺上發布、查詢、接收信息

縮短物流信息交換環節和物流運作周期,提高物流企業工作效率和業績

3、工商企業的物流信息需求分析

提供物流企業服務水平信息:運輸倉儲的可靠性,存貨的可得性等;物流服務的價格、信譽、專業能力等;物流企業的設施、專業技術、服務靈活性等;

提供運輸過程的相關信息:貨物跟蹤信息;車輛本身的信息(承運人、車輛運載能力、消耗成本、車檢狀況等);車輛的運載信息(車輛調度、運載路線、運載物品、運載費用等)。

4、物流企業分類

企業自營物流、專業子公司物流、第三方物流(有固定貨源)、第三方物流(零擔物流企業)。

5、物流信息平臺的切入點

中小零擔物流企業中,普遍沒有配套的信息化管理系統。

少數物流企業擁有信息管理系統,并且也僅限于針對財務管理系統、企業資源計劃、客戶關系管理、建立內部網以及企業的網站和網頁等方面。

物流信息平臺能有效提升物流行業的整體發展水平。

公共性物流園區的運貨需求與運力供應的隨機性較大。

物流信息平臺必須貼近市場,才能即時提供服務。

以公共物流園區為依托建設物流信息平臺是必然的選擇。

四、項目建設的可行性

1、物聯網相關技術已經成熟

• 物流業相關的網絡通訊與數據采集技術(如GPS、GIS、RFID等)已相當成熟并已形成產業標準

• 數據中心的服務技術與能力近年來大幅提升

– 云計算能處理大規模的數據訪問和存儲

– 物聯網能隨時提供貨物的所有相關信息

– 移動互聯網提供移動訪問,實時信息推送等

• 以上技術的通訊和數據處理能力越來越強大,使用成本越來越低

2、有成功的經驗可以借鑒

• 國際國內大型的物流公司(如:UPS、FedEx、Schenker、寶潔物流等)正在運行的信息平臺和先進的物流運作模式為我們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 兄弟省市也建成了一些物流公共信息平臺,例如傳化公路港、林安物流網,成為了交通運輸部推薦的公共信息平臺示范工程,被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評為“中國物流與采購信息化優秀案例” ,其設計模型、系統功能、投資和運營模式可以借鑒

3、有豐厚的資源可以整合

• 電子政務工程(“十二金”)已形成了連接各個政府部門的基礎網絡體系

• 有關電子政務、信息安全、數據交換方面的國家標準可為物流信息平臺的建設提供規范

4、有良好的信息化基礎設施環境

• 襄陽市是全國重要的通訊樞紐,國家投資建設的武漢—西安、呼和浩特—北海等5條一級光纜干線和漢口—西安—蘭州等4個數字微波空中信道交匯于市內

• 市內傳輸建成市內環、外環兩大環形傳輸光纜系統,全市信息高速公路基本形成

• 未來襄陽市將進一步完善現代物流信息系統,加快物流信息網絡與公眾信息網絡的鏈接

五、項目建設目標及主要內容

1、項目建設原則

• 統籌規劃,協調指導

• 統一規劃、分步實施

• 應用主導,務求實效

• 整合資源,重視長效

• 借鑒吸收,集成創新

2、項目建設目標

 

3、項目建設內容

 

(1)項目建設目標——第一期工程(2013年8月底完成)

• 完成基礎環境和設施建設:機房建設、軟硬件平臺部署。

• 建設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建設WEB端服務平臺和移動應用客戶端,實現以信息發布查詢為基礎的信息撮合服務,緩解市場信息不對稱的問題, 解決“貨找車難、車沒貨找”的問題,促進貨運交易快速高效的發展。

• 建設通用軟件庫:

為試點的公共物流園企業的提供基本的信息化應用,為園區內貨代企業提供基本的信息化應用。

• 建設云計算平臺

• 初步建立物流行業信用體系

(2)項目建設目標——第二期工程(2014年8月底完成)

• 建設行業數據服務平臺,完善平臺,在省內全面推廣。

• 提升行業的公共管理水平:

通過平臺為政府監管、制定政策、信用評價等提供第一手數據。

• 完善建立物流行業信用體系

• 推廣物流業界的信息標準化程度

主要是通過企業管理信息化推動物流業界單據的共同化和標準化。

• 政務平臺:積極協調相關部門,待條件成熟后,與海關、金融、稅務、工商等機構實現信息共享,并做好與銀行、保險的協作。

(3)項目建設目標——第三期工程(2015年8月底完成)

• 面向全國推廣平臺

• 政府退出,完全轉向企業化運營

• 項目整體架構設計

 

項目詳細建設內容——物流信息服務平臺

• 物流信息服務門戶

• 短信及信息推送平臺

• 系統管理平臺

• 會員中心

• 繳費中心

• 服務中心

• 信用中心

• 積分中心

• 交易中心

(1)物流信息服務平臺——公共信息服務門戶

• 門戶首頁

• 用戶統一登錄及認證管理

• 貨源信息查詢及展示

• 車源信息查詢及展示

• 物流專線查詢及展示

• 新聞資訊、政策法規、行業動態、政府公告

• 網上商鋪查詢及展示

• 信用信息查詢及展示

• 物流實用工具(世界海關、危品標識、附加費用、報關代碼、提單流轉、出口流程等)

• 后臺管理功能

(2)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短信服務平臺

• 信息發送

• 短信配置管理

• 群組管理

• 用戶管理及基本信息維護

• 統計查詢

• 外部訪問接口

• 業務數據通用接口

(3)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系統管理模塊

系統管理模塊主要是針對整個信息平臺的系統參數調整、用戶角色定義、權限劃分,平臺數據庫備份/恢復、系統登錄/操作日志記錄,公告、新聞及行業信息等文章發布系統,外部數據導入功能的管理

• 權限管理

• 日志管理

• 用戶管理

• 基礎數據管理

(4)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會員中心

– 互聯網用戶在線注冊,手機驗證

– 園區會員的信息登記

– 會員個人中心

– 互聯網用戶信息審核(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營業執照、稅務登記證、道路運輸許可證、保險購買情況等)

– 園區用戶信息初審核

– 會員信息變更審核

– 在線情況分析

– 與工商、稅務、公安、交通、保險相關數據接口

(5)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繳費中心

– 用戶充值(現金充值、在線充值、銀行轉帳)

– 第三方支付平臺接口(銀聯、支付寶、財富通)

– 對帳管理

– 資金安全管理

– 資金使用統計

(6)物流信息服務平臺——服務中心

• 發布車源

• 發布貨源

• 查詢平臺貨源

• 查詢平臺車源

• 手機定位(通過移動客戶端,能夠方便地在地圖上顯示司機所處位置)

信息智能推送(通過貨代企業、貨主或司機發布的供需信息,將滿足條件的優質貨源或車源信息推送給客戶)

• 三證驗證(身份證、駕駛證、行駛證)

• 短信群發服務

• 投訴建議

• 計費鑒權

• 車源信息管理

• 貨源信息管理

• 手機定位客戶端

• 手機定位服務器端

• 手機定位后臺服務

• 公安數據接口(三證驗證)

(7)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信用中心

– 保證金管理

– 信用評級體系

– 先行首賠

– 投訴處理

– 黑名單維護

– 推薦物流企業

– 推薦席位

– 推薦司機

– 排名管理

(8)物流信息服務平臺——積分中心

制定積分體系規則,并對積分發放、積分消費、積分抽獎、積分兌換等行為進行管理。

(9)物流信息服務平臺——交易中心

• 前期主要對貨代企業與司機的交易情況進行記錄,逐步向交易撮合和電子交易方向發展。

• 對大宗交易進行招投標管理

4、物流園管理軟件

• 基礎信息維護

• 收費管理

• 財務報表

• 客戶服務

• 設備管理

• 綠化保潔

• 庫存管理

• 裝修管理

• 治安管理

• 后臺維護子系統

5、物流園區業務管理系統

• 基本信息管理

• 經營業戶登記管理

• 經營業戶誠信管理

• 運營車輛基本信息

• 從業人員基本信息

• 物流信息發布管理

• 信息發送管理

• 后臺維護子系統

6、貨代業務管理軟件

• 基礎數據維護

• 員工管理

• 客戶管理

• 供應商管理

• 車隊管理

• 業務操作系統

• 賬務處理系統

• 通訊錄管理

• 短信發送

• 報表系統

7、數據服務平臺(數據庫)

• 基礎數據庫

用于存儲基礎數據內容,基礎數據庫是應用系統數據庫的基礎和支撐,是應用系統數據庫重要的數據源。包括互聯網會員基礎信息、物流園區經營業戶信息、道路基礎信息、運輸企業及從業人人員基礎信息、物流法律法規信息、物流知識信息等,為系統運行和決策分析提供支持。

• 業務應用數據庫為平臺運行所產生的業務數據。

• 交換數據庫

主要實現物流公共信息系統與其他行業業務系統數據資源的交換共享。其中包括工商、公安、交通、稅務等。

8、數據服務平臺(數據交換服務)

數據交換功能包括:

– 交換用戶認證功能

– 實現可靠傳輸功能

– 數據交換功能

– 數據的轉換和翻譯功能

– 數據整合功能

– 數據入庫功能等。

9、云計算平臺

 

 

六、項目建設及運營模式

1、實施模式建議

• 政府部門統籌

專責小組,協調委員會協調統籌(國外及內地重要成功經驗)

• 政策法規保障

避免重復建設,保障平臺合法性、權威性等(中國特色,更有必要)。

• 經濟效益驅動

利益協調、成果共享、投資拉動(產業化)。

• 統一規劃、試點先行、逐步推廣

統一系統的規劃、頂層設計;選擇合適的、具備條件的試點城市,積累成功經驗,然后逐步推廣到全省,在推廣到全國。

• 行業引導扶持

2、建設與運營模式分析

 

八、項目效益與風險分析

1、社會效益分析

• 改善公共物流行業發展的基礎條件

• 緩解道路、環境、能源的壓力

• 項目實施后可減少污染,改善環境,適應綠色物流發展方向

• 推動政府功能的轉型,提升政府服務能力

2、經濟效益分析

• 推動了物流企業的信息化進程,提升了物流企業的核心競爭力

• 初步估算,使用系統 5 年,減少單據1.8億張,節省7200萬元

• 通過有效地減少空駛行程,3年可減少空載里程2.1億公里,相當于節省了2.52億元燃油費

• 加快物流信息的流通速度和提高物流信息的準確性,提高物流企業間的工作效率

• 按照政府推動信息化為每家企業帶來成本節約和經濟效益提高以5萬元計算,將為貨運行業帶來間接經濟效益 5000萬元

3、項目風險分析

• 政策風險

項目軟件完全自主知識產權開發,符合國家相關政策,因此,不存在政策風險。

• 環境風險

行業企業信息化水平發展較低,所以可能存在一定的環境對接風險

• 技術風險

關鍵技術內容均已完成預研,部分內容已進入試用階段,因此,本工程的技術風險不高

• 財務風險

存在資金中轉風險與資金籌集風險。

• 實施風險

存在工期延長風險、系統功能與性能目標風險、系統生存期目標風險

• 推廣風險

貨代企業不愿意將信息公開會導致平臺推廣遇到一定的風險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