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叫供應鏈管理的武器、武術及武魂?我的定義是:武器是指供應鏈管理的工具,如ERP、CRM、SRM、APS、MES等系統;武術則是指供應鏈管理流程,如S&OP、物料計劃、采購管理、生產控制等流程;武魂是指貫穿一個企業供應鏈管理的靈魂,可以理解為靈魂人物,或者精神。
先給大家看個例子,這是《環球企業家》2012年12月(作者:劉泓君)采訪上海交通大學安泰學院副院長董明教授的一段話:
記者:中國企業與ZARA的差距在哪里?應該向ZARA學習什么?
董明:中國企業與ZARA相比……另外,不要簡單地從某個環節向ZARA學,要把整個供應鏈都學像,從全局的角度去協調和優化。
還有在信息的利用方面,不是簡單用庫存管理,倉庫管理系統等,我知道這個商品有多少貨,剩多少貨,這種信息有意義,但是意義不是很大。
真正要利用這些信息,給出一些科學的決策,就像補貨量,我要綜合所有在店的這款衣服的實際銷售情況,利用這些信息給出一個估計的計算或者優化,給出一個建議的訂貨量,這是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國企業非常缺乏的。
這段話說明了什么問題?或者董明教授的話到底要表達什么意思?
我的理解是:
1、中國(服裝)企業之所以在供應鏈管理與庫存控制方面還有很大的差距,缺少的不是“武器”,而是缺少“術”,如教授提到的,“……利用這些信息給出一個估計的計算或者優化,給出一個建議的訂貨量,這是非常核心非常重要的也是中國企業非常缺乏的。”
2、為什么缺少術呢?這是我的推測:因為你的供應鏈管理沒有靈魂,也就是說你的企業供應鏈管理缺少“靈魂人物”。
我做過很多制造業客戶的供應鏈管理與ERP審核,同樣發現類似的問題,很多企業的武器不可謂不先進,SAP、ORACLE、MES甚至是APS、OA、云,上了一堆,但為什么還是“該來的(物料)不來,不該來的(庫存)都來了”,“該出去的貨出不去,不該有的庫存到處都是”,淺層次的原因在于缺“術”,也就是流程沒有跟“武器”很好的結合,往深里說,就是缺“魂”,沒有供應鏈管理的靈魂人物,整個供應鏈管理團隊天天忙于“救火”,沒有一個靈魂人物老老實實地坐在那里當總指揮,用我一個客戶的董事長的話講就是,“大家都是拼刺刀的”,“有很多時候需要董事長親自端著刺刀上(解決物料短缺、追料)”!
朝鮮戰場上,我志愿軍武器比以美國為首的聯合國軍落后至少3代,但我們為什么還能夠把敵人趕回三八線?靠的就是我們的軍魂!還有一個靈魂人物,那就是彭大將軍!
但為什么美軍在李奇微將軍上任以后,能夠逐漸而迅速地扭轉了戰場上的被動局勢,并在第五次戰役中給予志愿軍以重創,“(志愿軍)損失幾乎是前幾次戰役的總和”?
因為李奇微“有術”!他很快發現了志愿軍的短板,后勤能力嚴重不足,只能打所謂的“禮拜攻勢”!
于是,李奇微充分利用美軍火力優勢,在第五次戰役中,采取后撤避開鋒芒,組織特遣突擊隊、穿插攻擊的戰術,最終取得重大成果!
這是典型的“有武器”,“有武術”,“有武魂”的案例!
光有好的武器,沒有術,沒有魂,那武器就是沒有用的;
有武器,有術,但沒有魂,武器跟術只能是機械地結合,也沒有多大用處。解放戰爭時期,國軍武器、訓練都是一流的,但還是被共軍干掉了,缺的就是魂;很多公司,上了SAP或ORACLE,也請了IBM、麥肯錫等大牌咨詢公司做了供應鏈管理咨詢,要武器有武器,要術有術,但結果還是,湯是湯,水是水,缺的還是魂!
網上近期流傳的“中國制造業熬過2008,卻熬不過2015?”的文章(作者:吳曉波,福布斯中文網)講的似乎很有道理,把很多制造業倒閉歸因于人工成本上升、技術創新乏力等等,但我個人認為,這都不是真正的原因!
我們的工人工資是日本、美國、德國、歐洲的幾分之一,甚至是幾十分之一,不是嗎?
有多少企業抱著很好的產品,卻是倒在沖鋒的路上,我們見得還少嗎?
很多制造業倒閉的真正原因在于“缺術”!“缺魂”!甚至是“缺德”!
這一點無需證明,你只要去看看他們的車間、倉庫有多少庫存,再去了解一下他們是如何逼迫、壓榨供應商的(呆滯庫存責任、應付款周期等等),你就知道我為什么這么說了。
一群豬在嗷嗷叫,那說明它們要被宰了,而一群狼在嗷嗷叫,那說明它們想吃肉了,道理很簡單,狼有術,而豬無術,聽說過“蠢豬”,但沒聽說過“蠢狼”,因為有“頭狼”一說。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