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3日,招商銀行在杭州舉辦“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大會,會上招行小企業E發布“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與解決方案,旨在以互聯網的開放模式無縫整合供應鏈的信息流、資金流、商流、物流、單據流,打造“支付+投資+融資”一站式解決方案。
招行此舉著眼于布局產業互聯網金融,聚焦產業供應鏈、互聯網電商平臺等交易模式及應用場景,以互聯網模式為核心兼顧O2O商務模式,提供涵蓋賬戶體系、收付交易、供應鏈融資、投資增值為一體的綜合化交易銀行服務方案——“E+賬戶”。
這是招行應用互聯網思維和技術,立足“支付、應用場景、交易渠道”三個關鍵點,重塑傳統銀行“存貸匯”功能,打造公司金融新優勢的亮劍之舉,充分印證了“大象也能跳舞、銀行也具備互聯網基因”。
用互聯網思維做深產業金融
過去幾年,第三方支付、余額寶、P2P、眾籌、直銷銀行等經歷了爆發式增長,互聯網金融早期粗放式發展紅利已逐步消退,大數據、移動金融等正在演進為核心驅動力。與此同時,在“互聯網+”這個風口上,互聯網金融的重心正在從B2C、C2C的個人互聯網金融向B2B、B2B2C的產業互聯網金融轉移。
招行相關人士介紹,小企業E家按照“平臺+金融核心+大數據”的互聯網創新路徑,一直在進行產業互聯網金融的深入探索與實踐。前期是對傳統公司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優化與升級,建設互聯網投融資平臺,利用互聯網優勢實踐普惠金融;然后是通過互聯網化的創新型公司金融產品滲透到泛供應鏈金融領域,圍繞核心企業及其上下游建立端到端、開放式的供應鏈結算與融資支持。再到今天提出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與解決方案,以供應鏈需求痛點為導向,以供應鏈金融為軸心,與協作企業共同構建產業互聯網金融平臺生態,形成產業互聯網金融可持續經營模式,沉淀和積累大數據,最終實現產業金融的互聯網轉型和輕型發展。產業金融與互聯網的融合將是實體經濟與商業銀行把握互聯網發展機遇、重構產業金融價值鏈的共同選擇,二者將相向而行,殊途同歸。
“E+賬戶”助力產業互聯網升級
當前,眾多傳統企業紛紛開始嘗試“觸網”轉型,在企業的商品交易平臺觸網過程中,普遍存在跨行結算、虛擬賬戶清算、便捷融資、投資增值等各項需求。招行通過深入分析產業互聯網交易模式下客戶交易需求,完全基于互聯網思維創新設計“E+賬戶”。該行不參與電商平臺間的競爭,而是遵循“平等、開放、協作、分享”的互聯網精神,深入底層做“平臺的平臺”,為各類企業和平臺提供更加普惠、更加開放的互聯網金融服務。
記者了解到,“E+賬戶”是全程在線開立、實時跨行身份驗證、免費跨行結算、余額生息的互聯網金融開放賬戶,是企業“互聯網+”產業升級的一站式結算及投資方案,是招行為企業專屬定制的供應鏈結算+供應鏈融資整體解決方案。E+賬戶具有六大特點:全程在線開立,實時跨行身份驗證,一點接入、跨行收付,訂單與付款匹配,免費跨行結算,交易資金專享投資收益。
小企業E家重塑“供應鏈金融”
供應鏈金融的關鍵詞:協同、效率、成本,這三方面正是互聯網的最大優勢。招行提出的“互聯網+供應鏈金融”創新模式,通過利用小企業E家以“支付中介”身份切入供應鏈的生產經營環節,避開供應鏈融資業務最常發生的偽造與商業糾紛信息,沉淀實質交易的運營現金流,將以往傳統結算業務中的“無因的支付數據”轉化為“有因交易數據”。在沉淀了寶貴的“有因交易數據”基礎上,還將進一步結合平臺交易數據和平臺上客戶金融需求,以互聯網開放模式整合供應鏈信息流,面向廣泛的供應鏈上下游企業提供創新性交易及融資工具,由互聯網來發揮供應鏈要素優化配置的決定性作用,使“互聯網”模式下的新型供應鏈金融實現開放性、廣泛性、柔性供應鏈。
小企業E家體現了招行對于“互聯網+”的思考和態度,不僅僅是對傳統銀行業務的互聯網化,而是希望與實體經濟、微觀個體及各類互聯網元素緊密融合、發生化學反應,打通產業互聯網金融的“最后一公里”。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