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黃震:互聯網金融重新定義供應鏈金融

發布時間:2015-05-18 10:59:04 和訊網

2015年度中國供應鏈金融高峰論壇暨中瑞財富一周年慶典在京舉辦,本次論壇以“拾階而上,共贏未來”為主題。和訊網作為戰略合作媒體對本次會議進行了圖文直播。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教授、互聯網金融千人會創始會長黃震先生在出席并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供應鏈金融2.0最大的特點是用上了第三方的信息服務,同時也增加了第三方的金融服務,過去銀行是直接自己放貸給這些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和這些企業是直接的甲乙方關系,到供應鏈2.0時代,去中心化的結構出現了,做信息平臺的第三方金融物流的,第三方的供應鏈物流可以不直接放貸,提供一個信息服務平臺引入更多地資金提供方,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小貸公司,甚至是更多的個人投資者,這個資金匹配到供應鏈上下游中,因此,這種演化路徑是符合互聯網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
  以下為文字實錄:
  黃震:各位下午好,很榮幸和大家一起探討互聯網+背影下的供應鏈金融,互聯網重新定義了供應鏈,供應鏈重新定義了供應鏈管理,互聯網金融重新定義了供應鏈金融,剛才已經講到了供應鏈金融的四化,我繼續做一些這方面的詮釋。
  互聯網+大家都耳熟能詳了,但是可能還會有一些不同的理解,比如說我昨天聽到教育部某位領導同志說教育信息化,就是在做互聯網+教育,我認為這個講錯了,教育的信息化是教育+互聯網,不是互聯網+教育,供應鏈不等于互聯網+教育,加號在前還是在后要有所講究,這個背景應該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看,從計算機開始廣泛的應用到民用開始,以前計算機主要是軍事和國防領域,后來變成了微機,PC機,就開始進入了公司,進入了家庭,乃至進入了個人手中。當時最顛覆式革命性的變化是2006年,蘋果公司變成了手機,電腦和手提電話合二為一了,我認為這是+互聯網滲透到一個底層的關鍵節點。這個過程中我們一直跟蹤過來的,80年代的時候我們上學用計算機,那個時候計算機如神物,必須要進機房,必須要穿塑料衣,戴上手套,換了鞋子才能進去,今天的功能已經遠超出了那個時候的計算機,我們應該看到這些變化。
  我本人研究互聯網金融也是不經意進來的,這些研究成果大家可以在網上可以閱讀到一部分,我認為互聯網+是往上走的過程,到這個坐標底下之后再反轉過來,自上而下的互聯網技術一直滲透到底部,社會最底層用上互聯網金融,用上互聯網之后,產生了技術滲透的反轉,開始往上走了,技術的外溢,社會的各種元素,包括社會的基礎設施,包括生產條件,資源環境都已經被互聯網化之后,就是+互聯網到各元素上,甚至到人的每一個神經上去的時候,這個時候技術產生了反轉藝術,這時候就是變成了互聯網+,已經全面互聯網化了,這個時候就有了新的互聯網創新的基礎和土壤。
  大家要注意這個時候我們跳出互聯網,不完全只是狹義的互聯網,而是廣義的,這里面包括計算機,硬件,軟件,智能終端,也包括有線網絡和無線網絡,寬帶和Wi-Fi,更包括數據和信息。所以互聯網+這個時候才出現,互聯網1.0時代是什么呢,依然是有中心的,是局域網,內部網為主的,具有封閉性,邊緣是很清晰的,中心是企業,像銀行,證券,保險這樣的大銀行機構,他們的客戶,高達上的客戶才用得起,但是對普通的老百姓(603883,股吧),對個人來說是用不起的,所以說互聯網1.0時代民間金融是用不起互聯網技術的,但是進入了互聯網2.0以后,技術開始去中心化,去終結化,開始開放化,特別是智能終端的普及化,導致了我們每個人都用得上以后,滲透到了支付的環節,突破了金融過程的壟斷性,或者是封閉性,民間借貸改做P2P,搬到互聯網上借貸,眾籌就是互聯網上進行的集資,叫眾籌集資。這個時候大家可以看出P2P技術是基礎性的技術,而不僅僅用于借貸,互聯網2.0時代最基礎的特征是廣泛的應用P2P技術,對等互聯作為基礎,一對一,一對多,產生多對多,這種結構出來。于是,這種結構叫做分布式的交往結構,交易結構就產生了。過去在1.0時代,用戶與用戶之間是不能互通的,2.0時代萬人互通。我們為什么選擇互聯網,而不是叫網絡,因為這三個字很好地表達了互聯網2.0時代,有一個網是大家可以看到的平臺,相互之間連接起來,互聯互通互動益,互聯網+是在互聯網2.0時代,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人都相互連在網上,互動起來,這時候才有更多的活力和創新,我們看到主要的模式是第三方支付,P2P,眾籌,都是基于P2P為基礎的分布式結構,還有融資租賃的債權平臺,都基于這個結構產生的。基于這個趨勢,P2P是連接起來成為一對一,一對多,多對多,會有非線性的結構出來,不是單列式的。非線性的結構,為了便于管理的時候,又重新會結成群,所以微信有一個非常大的貢獻,就是把群做出來,不然大家都是打散的,打包起來之后形成了區塊,而社群,或者區塊連接起來形成新的互聯網格局,這是我們正在經歷中,還要往下一步演化,今后社交會演變成社群一系列的活動和社群的經濟出來,社群的金融出來。從單鏈到區塊鏈的發展會產生區塊鏈的廣泛應用,這是我們今后可以進一步跟蹤的技術,演變和趨勢,未來互聯網3.0時代,主要是以物聯網技術,以感應器,無線寬帶,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這些新的技術為2.0時代的云技術,及時通訊,搜索等工具,是超越于2.0時代的,未來的金融形態也會更加有更多的樣式,我們目前根據各階段表現出來的特點,一定會變成移動金融,普惠金融,智慧金融,法治金融幾個方面,未來互聯網金融的發展在互聯網+的背景下會有更多的創新。
  我們可以看到在這個背景下,從物流到供應鏈,最初的供應鏈是基于企業的物流管理,看出不僅是一個企業內部,外延出去一個環節一個環節的打通,變成了物流的鏈條,上下游串起來形成了供應鏈的概念,物流鏈是轉變成了一個個企業連接的問題,變成了上下游企業的供應關系,供應鏈,這是線路一下的活動,有了供應鏈的思維和概念之后就重新定義了物流的管理,不再視為一個企業內部的活動,而是關聯企業上下游的交互關系,我家發貨的時候,主要是考慮到我們的貨發到一家到哪里,中間有很多的環節串起來,會發現從上游進貨到下游,供貨再到最后的使用者的過程,如果單憑紙質的單據管理很麻煩,后來就引入了互聯網,軟件技術進行管理,企業就是這樣從內部的物流管理變成了供應鏈管理。這個過程中必須引入物聯網技術,特別是第三方的服務,軟件,數據管理,比我們自身更高效,第三方的數據再造了物流管理和供應鏈管理。
  通過超越單一企業更好地可以服務,中立客觀的服務更多的企業,所以說第三方的物流管理比我們單個企業內部的物流管理更有效方法更重要的是借助互聯網,特別是用軟件和數據管理,所以重新再造了供應鏈管理。這個過程之中,也就開始有了所謂的供應鏈金融,不僅看到了物流,信息流,同時看到了資金流,多了一個維度,重新定義的過程中是不斷的升級維度的過程。于是這些單據,資金的數據,經過軟件的管理,經過數據的分析之后,變成了可供金融機構來使用,于是造成了一個以銀行為主的,對應這個供應鏈金融來服務的供應鏈金融1.0時代。供應鏈金融1.0時代是銀行對企業放款,有傳統的模式是要求核心的企業做擔保,對核心數據能夠做的信用貸款依然不是很放心,所以到供應鏈2.0時代,通過把這個物聯網采集來的各種數據,加上大數據的各種維度,要繼續升維,要增維,使通過供應鏈上下游獲得的數據,數據整合起來,從而可以對整個供應鏈上下游企業的物流,資金流,以及其他的各種可以通過大數據手段,對信息進行分析,就可以對企業的風險狀況進行評估,于是就有了供應鏈金融2.0。
  供應鏈金融2.0最大的特點是用上了第三方的信息服務,同時也增加了第三方的金融服務,過去銀行是直接自己放貸給這些供應鏈上下游的企業,和這些企業是直接的甲乙方關系,到供應鏈2.0時代,去中心化的結構出現了,做信息平臺的第三方金融物流的,第三方的供應鏈物流可以不直接放貸,提供一個信息服務平臺引入更多地資金提供方,可以是銀行,也可以是小貸公司,甚至是更多的個人投資者,這個資金匹配到供應鏈上下游中,這就是今天中瑞財富正在做的事情,通過P2P技術來實現第三方的供應鏈金融服務,因此,這種演化路徑是符合互聯網技術本身的發展規律。當然了,下一步供應鏈金融3.0時代是什么樣子,我認為還是需要繼續研究基層結構的變化,順應基層潮流做探索的。我本人對于互聯網技術的研究也是順著這個潮流一直在走有一次央行的一位領導說黃震不要天天鼓吹互聯網金融,吹得這樣熱,我說我只不過是錢塘江上的觀潮人,喊了一聲大潮來了,結果我自己也被卷進了大潮中,沒有逃得出來,大潮來了有人可以看到并不一定能夠跑得掉,有人順應時代成為弄潮兒,成為互聯網金融的創業者,看到大潮,迎著大潮去沖浪,我們的學者和官員可能沒有這樣的本事,我們要繼續在大潮中感受和體會。
  信息化的大潮,我認為是+互聯網的過程,今后互聯網+的大潮會更加猛烈,更有活力和創造性,過去我說信息化會打造各行各業,金融各種業態和生態,今后在這個+互聯網的環境下,會創造更多新的產品,新的業態。信息化是改造舊世界,+互聯網是改造舊世界的,互聯網+是創造一個新世界,在這個互聯網大數據的基礎上可以不斷地去創造新的產品,新的平臺,新的業態。
  供應鏈金融的傳統的做法,大家看到了這是有中心的,對這個單鏈上講核心企業還是強調把中心,上下游的企業圍繞著中心提供各種數據服務,這種方式是依然以擔保,質押作為風控手段,真正的信貸技術很少能夠發揮出來。在互聯網+的背景下,大家可以看出數據疊加,維度的提升,使這個供應鏈不再只是物流成為核心關鍵,把各種的票據,原來的實體的變成了數據流,資金流在中間起了越來越重要的地位,傳統的供應鏈管理變成了供應鏈金融管理,再整合產業發展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工具,這是我們看到金融在中間發揮了越來越重要的作用和重新定義了供應鏈,所以叫做供應鏈金融。可以看到最重要的是基于互聯網產生沉淀的數據有了信用評級,風險管理的功能,可以服務融資,從擔保型融資變成信用型融資,同時增加了互聯網的資金結算,就是第三方支付,以及其他的理財服務的功能,就像樊司剛才說的在途資金管理的服務,更多的資金可以嵌入進來,比如稅收籌劃等綜合金融服務,基于這個工業鏈從而能夠進行綜合的金融理財服務,這是傳統的供應鏈金融的一些做法,大家可以看出這種條塊化,結構化不清晰,但是成績太多,這是復雜的流程。這已經是招商銀行最新的對于供應鏈金融創新的服務,特點依然是有層級,有中心的,中心還是核心企業,但是互聯網金融,互聯網+的背景下是要去中心化,去中介化,從而實現分布式的結構,要以每一個供應鏈上的單體的企業融資主體作為中心,作為用戶,重構這個流程,重構這種服務的模式,所以,怎么來進行重構呢,一個是運用互聯網的思維,了解用戶的痛點,了解他的需求,更重要的是要用互聯網的技術。
  在生態中間,更重要的是在從互聯網鏈群化來確定產業鏈的上下游和產業鏈的關聯度,各方形成生態而不是單鏈,這個生態中來確定融資企業的風險狀況,幸運狀況和資金實力評估,在場景中來實現對金融支持和金融服務,所以說這個場景化和生態化,是基于去中心化,去中介化之后更重要的兩個任務。要實現這個生態化和場景化,特別要注意以后物聯網技術的發展和供應鏈的關聯度,因為物聯網真正能夠實現萬物互聯,而且在連接的終端上感應器會增多,會使數據的產生量是集聚的,過去是深層抓取到一個云端,這樣大數據才能真正的形成,萬物互聯之后的世界,我們認為將是更加分布式的交易結構和生產結構。
  供應鏈金融會從單鏈式的變成鏈群化的,從有中心的變成去中心的,從擔保型的到信貸化的,從單項服務的,變成生態化服務的,綜合服務的趨勢,應該是未來供應鏈金融發展的重要方向。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