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通知,提高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退稅率,降低甚至取消部分“兩高一資”產品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率調整產品清單涉及石化化工、有色金屬、鋼鐵等多個原材料行業,在產能過剩矛盾依然突出、產業結構亟須轉型等問題的困擾下,出口退稅率的調整會對我國原材料行業產生怎樣的影響?我國原材料行業又該如何應對?這一系列的問題都將引發我們的思考。
一、出口退稅政策調整涉及近百個原材料行業產品
取消了含硼鋼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政策取消了全部4個稅則號的含硼鋼的出口退稅率,之前這四類含硼鋼的出口退稅率為9%—13%。含硼鋼由于工藝簡單、成本低,再加上出口退稅,為我國鋼材出口量的大幅增長立下“汗馬功勞”。根據海關統計,2014年1—11月我國含硼鋼出口量為2620萬噸,占鋼材出口總量的31.3%。
提高了銅材產品出口退稅率。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共涉及11項銅材產品,其中10項銅條、桿及型材的退稅率從0提高到9%,無襯背的精煉銅箔產品出口退稅率從13%提高到17%。我國銅材行業產能、產量均居于高位,但高端銅材仍主要依賴進口,根據海關統計,2014年1—12月我國無襯背的精煉銅箔出口量為2.6萬噸,同比減少30%;進口量為11.5萬噸,同比減少10%;凈進口量達8.9萬噸,對外依存度較高。
提高了精細化工產品的出口退稅率。此次調整調高了包括六氟磷酸鋰、1?熏3-丁二烯、季戊四醇、丙三醇(甘油)、聯苯雙酯等在內的82個品種的化工產品出口退稅率,調整后的退稅率普遍在9%—13%。雖然涉及的產品種類較多,但大多集中在附加值較高的精細化工產品領域,出口退稅率的調整對化工行業產品升級具有明顯的導向作用。
二、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對原材料行業的影響
加速原材料行業結構調整。當前我國原材料行業處于轉型升級的攻堅期,此次出口退稅政策調整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快原材料行業結構調整。一是提高部分高附加值產品出口退稅率,每噸出口產品將增加數百元的退稅額,生產企業勢必要努力擴大出口份額,這將有利于緩解國內原材料行業的產能過剩問題;二是出口退稅率調整有增有減,將加速我國原材料生產企業的分化,產品附加值低的企業將難以在出口中獲得補貼,經營壓力增大,產品附加值高、綜合實力強的生產企業則能夠積極參與到國際市場競爭,有效規避風險。此舉有利于促進原材料企業開展兼并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
促進原材料出口產品結構優化。當前我國原材料出口仍以低附加值產品為主。以鋼鐵行業為例,2014年我國鋼材出口均價755美元/噸,同比下降11.6%,進口均價1241美元/噸,同比上升2.5%,進出口價差達486美元/噸,出口市場“以價換量”現象較為嚴重。此次出口退稅調整更多地體現在“內部微調”,取消了污染嚴重且附加值較低產品的退稅率,抑制低附加值、低技術含量產品的大量出口,上調附加值較高的產品出口退稅率,引導企業提高那些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產品的出口比例。擴大高附加值產品出口的利潤空間,有利于提升我國企業出口產品的價格競爭力,促進我國原材料行業優化出口產品結構。
增大部分原材料企業經營壓力。調整原材料產品出口退稅率,雖然對于加快行業轉型升級、提升產品在國際中的競爭力具有重要作用,但部分產品退稅率下調將直接提高企業出口成本,降低產品毛利率,壓縮企業利潤空間。如含硼鋼出口退稅率歸零,鋼鐵企業每噸出口利潤約減少230元左右,再加上政策調整未設緩沖期,對已簽訂的出口合同不論是選擇訂單違約或企業自身承擔取消退稅的成本,都會給企業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預計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這類鋼材出口企業的經營壓力將會增大。
三、相關建議
積極推進行業轉型升級。一是推進原材料行業開展兼并重組,以原料供應穩定和產品市場優勢為目標培育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提升我國原材料行業在國際市場的話語權;二是積極推進國際合作,鼓勵企業通過參股、并購的方式擴大海外投資,與國外技術水平先進的企業開展合作,加快新產品研發,提升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三是加大技術創新投入,發展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工藝技術和生產裝備,加快實現產品升級換代,帶動行業轉型升級;四是重視品牌戰略,加強知識產權保護,推進我國自主出口品牌建設,提升我國原材料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逐步優化產品出口結構。一是企業要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對出口產品結構做出適當調整,對于退稅率較低甚至為零的產品,轉為內銷或進行深加工后再出口,對于退稅率較高的產品要加大出口比重,改變目前原材料出口市場“以價換量”的局面;二是努力提高產品質量及技術水平,進一步延伸產業鏈,尤其對我國目前需求較大、進口依存度較高的高附加值精細化工產品,每噸數百元的出口退稅正好為企業提升研發和技術水平提供了資金支撐,企業要進一步開發技術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新產品,提升產品的國際競爭力。
努力化解稅率下調影響。一是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加強生產過程自動化控制水平,推動產品研發及生產過程的優化,實現產品原料綜合利用率的提高和產品成本的下降,同時推進企業管理信息系統的綜合集成,以信息化手段降低企業經營管理成本;二是重新核算產品的出口成本,將一部分退稅損失計入到產品出口價格,同時加強與國外客商的溝通,摸清國際市場行情,適當提高出口商品價格;三是加快國外市場的開拓,尤其是新興出口市場,增加出口產品的國際市場占有率。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