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聯導語:
2001年一達通在深圳成立,從服務7家客戶開始,2014年成為全國一般貿易百強第三名,服務中小微外貿企業30000家,一達通高速成長的背后除了2010年阿里阿里巴巴的注資以外,其背后依托的是基于強大IT系統的供應鏈運營平臺,中國人民大學商學院宋華教授從智慧供應鏈的信息治理角度為您揭秘一達通的運營奧妙:活動服務化;流程標準化;活動數據化。
近些年,隨著“互聯網+”和產業供應鏈的發展,國內涌現出一大批從事供應鏈服務和金融服務的企業,并在互聯網金融、供應鏈金融創新的吶喊聲中,儼然成了這個創新時代的執牛耳者。而在這兩年舉辦的各種論壇和講座中,我一直在為這種近乎狂熱的行為潑冷水,不止一次地提到很多所謂的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實際上只是在利用國內外金融體制的差異,以及匯率、利率的波動,加之經濟改革過程中存在的體制縫隙和地區經濟發展差異,從事套利套匯或者高利貸交易。記得在一次會議中,我談到:“金融活動一旦脫離了實體經濟和產業供應鏈運行,就是扯淡”。此言一出,很多人在震驚之余頗有同感。第二天一位媒體記者打電話給我,問我如何判斷套利套匯或高利貸行為?當時我談到在接觸供應鏈金融服務企業的過程中,會詢問很多業務細節以幫助判斷企業的真實經營狀態,而其中的重點就是要了解企業有哪些信息系統?如何管理不同的信息源和參與主體?是否可以控制整個供應鏈的運營質量,包括產品質量、流程質量、行為質量、數據質量、信息質量等等。如果得到的答案只是在吹噓引進了多么先進的ERP系統,有多好的IT技術人才,在信息化上投入了多少資金…我心里就會對該企業是否真的在推動供應鏈服務打上很大的問號。因為作為供應鏈服務的提供者,他所建構的不止是自身的信息化系統,更需通過內部信息化系統以及集成供應鏈系統,實現供應鏈全過程的信息收集、過濾、分析、管理、生成和傳遞,從而保證所有參與主體在交往過程中產生高質量的業務、流程、數據和行為,最終創新價值,這一話題實際上就是智慧供應鏈中的信息治理。
信息治理(informationgovernance)是一個全新的概念,它與IT治理有一定關聯,但又有很大的區別。IT治理是公司治理的一部分,它是“一種領導、組織IT結構和流程,以保證組織的IT系統能維持和擴展企業的戰略和目標“。由此可見,IT治理只是企業戰略和IT整合的工具,而不能解決為實現供應鏈價值,信息產生、運用、處理和交換的方式。此外,IT治理過于強調通過對系統的控制來實現IT與戰略的結合,忽略了信息化運用產生的創新性行為,或者價值重新創造的過程。2004年Donaldson和Walker創造性地提出了信息治理的概念。信息治理涉及到建立環境和機會、規則和決策權,以評價、創建、搜集、分析、傳遞、存儲、運用和控制信息,以解答”我們需要什么信息、如何運用這些信息、誰負責“等問題。顯然,信息治理行為包括了交易管理、規則確立、信息安全、數據流管理以及信息的全生命周期管理等。
下面讓我們從阿里巴巴一達通的供應鏈服務模式的建構來看看什么是信息治理,以及信息治理的關鍵要素。阿里巴巴一達通成立于2001年,是我國第一家中小企業外貿綜合服務平臺。通過互聯網一站式為中小企業和個人提供通金融、通關、物流、退稅、外匯等所有外貿交易所需的進出口環節服務,2014年被阿里巴巴全資收購,成為阿里巴巴集團跨境B2B業務的重要平臺。
阿里巴巴一達通的主要服務對象是中國經濟的中堅力量——中小微企業,這些企業占了我國企業總數的90%以上,貢獻了近60%的經濟總量。然而,在企業面臨出口壓力、全球競爭和產業轉型升級困境的當下,如何解決中小微企業融資難問題,成了多年來全國經濟領域談論的熱門話題。而解決這一問題的難點在于,中小微企業業務分散、規模小、產業鏈地位低、管理不規范。特別是金融危機后,中小微企業即便能獲得優質大額海外訂單,也會面臨賒銷帶來的巨大資金壓力。而阿里巴巴一達通看準這一情勢,針對中小微企業的困境提供了賒銷寶(為企業賒銷提供資金融通)、信融寶(對應信用證貿易提供的融資服務)等服務。這些服務得以順利開展的基礎是什么?如何把控業務過程中有可能產生的各類風險?這就涉及到該企業的信息治理。具體講,阿里巴巴一達通供應鏈運營的核心在于:
一是依托信息集成平臺基礎上的活動服務化
該企業引以自豪的一直是其打造的綜合信息系統,即1-TIEPMSystem(在線進出口服務系統)、在線外貿成交數據認證,以及報關管理系統、客戶關系管理系統、外匯管理系統、物流管理系統、退稅管理系統、人事薪資管理系統、融資管理系統等。正是借助于這些不同參與主體間集成化的信息系統,阿里巴巴一達通實現了為中小微外貿企業提供通關、物流、退稅、外匯、融資等外貿交易環節服務的目標。在系統中,中小微企業不僅能順利地尋找到海外買家,保證交易安全,而且能隨時監控、掌握貨物的流轉。同時海外買家也能掌握賣家的資訊以及產品物流、通報關情況,使得交易的過程變得更加透明、有效。而阿里巴巴一達通作為交易平臺的搭建者和管理員,介入到買賣雙方整個交易環節,得以掌握企業真實的業務信息,及時獲取中小微企業的海關交易記錄、信用狀態以及稅務信息,從而將集約碎片需求“化零為整”,把中小微企業的需求打包給銀行,由銀行審核統一授信給阿里巴巴一達通,然后由其再零售給中小微企業;
二是借助線上系統及其規則的確立,實現流程的標準化。
中小微企業融資難還有一個難點在于其經營活動具有復雜性、分散性和不規則性的特點,其業務流程往往很難標準化,而非標就容易產生管理上的困難(即信息的不穩定、不一致和不可使用)。阿里巴巴一達通的解決方法是利用互聯網/IT技術將復雜的進出口業務邏輯標準化、在線化、規模化,在此基礎上開展金融性業務;
三是業務活動的數據化。
阿里巴巴一達通業務的另一個特點便是業務數據化基礎上的產品化。其平臺深入到中小微企業對外貿易的各個關鍵環節,采集最真實全面的交易信息和數據。隨著企業交易的重復進行,這些信息、數據得以不斷累積和完善,從而建立起一套動態可監控、全生命周期的商業信息系統,該系統便是中小微企業商業信用基礎。在此基礎上,阿里巴巴一達通可以根據中小微企業的現實需求不斷推出新的融資產品。例如,2014年7月該公司推出的網商貸高級版,根據出口企業在平臺上最近6個月出口記錄,每一個美元貸款一元人民幣,最高可貸款1000萬元,隨借隨還,申請、放款、還款全部在線上完成;
四是根據信息獲得的代價和成本決定網絡平臺的參與者。
阿里巴巴一達通平臺運營的另一個特點是信息、數據驅動的網絡建構。為了掌握供應鏈運營全過程的交易細節和信息,其平臺的合作者包含了商檢、稅務、海關、銀行、保險、物流等機構,而且隨著環境的不斷變化,對參與者網絡不斷進行動態調整。例如,原來阿里巴巴一達通的海外客戶都是優質大額訂單客戶,其信用調查基本委托中信保完成。而最近一年海外買家越來越碎片化、小型化,中信保無法對其實現有效征信。在這種狀況下,2015年該公司在美國與LendingClub、在歐洲與Iwoca和Ezbob形成合作,實現對海外客戶的征信,以保障供應鏈服務能隨時根據環境的變化而具柔性。
透過阿里巴巴一達通的實踐,我們可以看到之所以互聯網技術(包括互聯網、物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等)與產業供應鏈結合能形成智慧供應鏈,并且形成上期談到的六大能力,關鍵在于信息治理。有效的信息治理,需要解決好四個問題:
第一,如何建立起有效的信息源和信息結構。
也就是說在供應鏈建設的過程中,要考慮為了實現供應鏈效率,并且為利益各方產生協同價值,需要什么樣的信息?這些信息與大家共同追尋的目標是什么關系?這類信息從何而來?運用什么手段可以獲得?這一問題的解答,就需要處理好信息源、接收地以及信息管理三者之間的均衡關系,這樣一組一組的三角關系構成了信息治理最基本的單元。例如,當金融機構向中小微企業提供融資服務時,需要掌握客戶企業真實的物流信息。這一目標的實現就涉及到了信息源、接收地和信息管理的三角關系。信息源可能是多種多樣的,如借助于物聯網形成的貨物流動信息、海關形成的通關信息、商檢發出的產品數量、質檢信息等等。而作為接收方需要的是關于貨物價值的完整性、保全性的信息。這就需要阿里巴巴一達通這樣從事信息管理或規制的組織將零散的、不同渠道產生的信息進行整合、挖掘并生成、傳遞給接收方。這種三角關系一旦失衡,就容易產生各種各樣的信息盲區和障礙,使得供應鏈運行發生中斷;
第二,如何保障信息的可靠、安全和運用。
信息可靠指的是信息可信、可以據此采取相應行動。如果供應鏈服務集成商根據客戶企業的財務報表決定某項服務提供與否時,一定能確認這份報表是真實可靠,而一旦信息失真必然導致災難性結果。信息安全則是信息在生成、傳遞和使用過程中能被應該接收的主體獲取,而不發生信息的泄露或外溢。信息運用則是說獲取的信息是能用來解答挑戰、了解狀況、解決問題、做出決策的。而信息的上述三個特征的實現,很明顯的就需要在IT建設、信息形態、業務等級和流程規范管理上下功夫,這也就是阿里巴巴一達通尋求業務邏輯標準化、數據化的動因;
第三,如何實現信息的持續與全生命周期管理。
也就是說信息能否持續地產生、推進和應用,并且能有更多的利益相關方參與到信息生成、分享的過程中。要實現這一目標,需要信息規制方處理好兩個關系。
一是,所有供應鏈參與方間通過分享、學習和溝通所建構的信息域,即供應鏈各方共同努力提升信息的質量、信息的處理和信息的應用;
二是,供應鏈參與方與外部管理方之間的信息互惠和管理改進。任何業務信息都難免受到經濟、政策和制度的影響,因此,要真正實現信息的可持續,就需要與制度管理方形成信息互動。
以阿里巴巴一達通為例,它不僅是一個商業性平臺,也同時承載著社會性研究服務平臺的屬性。由于掌握了大量中小微企業進出口業務的真實數據和信息,兼具類公共平臺的屬性和價值,通過統計、分析和研究大量的、頻繁的、真實的動態數據,監控中小微企業在對外貿易活動中的狀況,掌握中小微企業動態的外貿景氣狀況和資金壓力狀況。而將這種信息(阿里巴巴一達通自行加工成“外貿景氣指數”和“資金壓力指數”)與政府管理部門進行互動與分享,不僅提升了信息化平臺的服務空間,更能持續地實現信息的全面整合和延續;
第四,如何實現信息獲取、處理的代價或成本可控。
信息的獲取是有成本的,諾貝爾經濟學獎獲得者斯蒂格勒指出信息的獲取程度是由邊際收益和邊際成本的均衡決定的。在“互聯網+“的時代,如何通過更為有效的供應鏈參與主體的網絡建構降低信息獲取成本已成為今天信息治理的核心問題,或者說今天的網絡建構是由信息化驅動的。阿里巴巴一達通與國外機構合作以實現有效的海外客戶征信就是這種行為的佐證。因此,智慧供應鏈不僅通過網絡管理信息,而且也根據信息的要求,推動網絡的再創新。由上可見,信息治理是一個廣義的概念,它是供應鏈所有參與方運用共同信息實現互動的過程,通過確立起規范性的行為基礎,實現產業供應鏈的價值創造。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