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國務院印發《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后,各大部委、地方政府的相關支持政策不斷落地。發改委三天內更是兩發物流工程包。8月13日,發改委發布《關于加快實施現代物流重大工程的通知》,力挺多式聯運、物流園區、農產品物流等在內的10大重大工程建設。政策暖風頻吹,物流行業醞釀巨變。在市場層面,阿里與蘇寧易購、京東與永輝超市的豪門聯姻不斷上演,正將零售業與物流業、信息流與物流的融合帶到新高度。
1個百分點,萬億元的跨越
物流業縱貫商品生產、流通和消費各個環節,被視為國民經濟發展的大動脈,更與“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京津冀等國家戰略息息相關。但是,一直以來,成本高居不下、惡性競爭、運行效率低下等行業痼疾,嚴重影響了我國經濟的運行質量、效率和競爭力。
據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統計,今年上半年,全國社會物流總額104.7萬億,同比增長5.7%,增速比一季度回升0.1個百分點,社會物流總費用與GDP的比率為16.1%,比去年同期下降0.3個百分點。盡管如此,但這一比率仍遠超國外發達國家(8%).
自去年國務院發布《物流業發展中長期規劃(2014-2020)》后,我國加快向現代物流邁進的步伐。國務院《關于積極推進“互聯網+”行動的指導意見》、發改委《促進物流業發展三年行動計劃(2014-2016年)》、商務部《關于促進商貿物流發展的實施意見》、《“互聯網+流通”行動計劃》以及《關于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等政策利好不斷推出。
近期,發改委三天內更是兩次力挺現代物流業發展。繼8月11日強調加快推開城市軌道交通、新興產業、增強制造業核心競爭力、現代物流等四大工程包后,發改委13日再次發文,要求多措并舉推動現代物流發展,重點引領企業開展包括多式聯運工程、物流園區工程、農產品物流工程等在內的10個領域項目建設。明確到2020年,全社會物流總費用與國內生產總值的比率在目前16.6%的基礎上再下降1個百分點,物流業對國民經濟的保障和支撐作用進一步增強。
齊魯證券表示,以2014年物流業35000億元增加值為基數,則到2020年物流業增加值將達到44901億元,相比目前增加1萬億左右。而整個十三五期間,物流業整體增加值將超過20萬億元。未來5年20萬億增量蛋糕,現代物流將是重點發力領域,第三方物流是最大看點。
電商掀O2O物流變革
近年來,作為物流業的重要分支的快遞業快速發展,成為拉動中國經濟的新引擎。隨著電商的迅猛發展,快遞業與電商的協同發展趨勢越發明顯。國家郵政局的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我國全社會電子商務交易額達16.39萬億元,同比增長59.4%;中國快遞正式進入“百億”時代,快遞業務量達140億件,同比增長51.9%,問鼎世界第一,快遞業連續4年保持了年均增幅超過50%的速度。如今,越來越多的電商大佬積極介入,正激起物流市場一池春水。
8月7日,京東商城宣布斥資43億元入股永輝超市,劍指O2O和生鮮供應鏈。未來雙方將在采購、O2O、金融、信息技術等方面雙方擬構建互為優先、互惠共贏的戰略合作模式。無獨有偶,8月10日,阿里和蘇寧強強聯姻:阿里巴巴將以約283億元戰略投資蘇寧云商,同時,蘇寧將以約140億元認購不超過2780萬股的阿里新發行股份。雙方將攜手整合優勢資源,利用大數據、物聯網、移動應用、金融支付等創新O2O運營模式,打通線上線下渠道。
隨著手握快遞牌照電商大佬深度涉足物流市場,直達門店、社區的O2O電商物流快速崛起,主要依靠快遞業而生的傳統“四通一達”市場格局將面臨嚴峻挑戰。
智慧物流迎風口
在“互聯網+”浪潮中,“互聯網+物流”正在破題。我國物流業在彌補硬件短板的同時,也在提升軟實力,物流業與互聯網、物聯網、大數據等技術手段融合,物流業與制造業、商貿業的融合,物流與商流、信息流、資金流的融合不斷提速。智慧物流在破解物流成本高、信息不對稱、基礎設施不足等方面正發揮作用。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智能物流行業市場需求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顯示,近年來智能物流保持較快的發展速度,2014年,中國智能物流市場規模超過1800億元,同比增長26%,增速達到近年來的最高點。
7月,商務部辦公廳下發的《關于智慧物流配送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提出,在1-2年內,在全國創建10個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城市、打造50個智慧物流配送示范基地(園區)、培育200個智慧物流配送示范企業。
目前,互聯網公司、設備商、電信運營商等各路資本紛紛掘金智慧物流。隨著工業4.0、互聯網+的推進,物流與信息流結合將更進一步。利用新的信息技術,如大數據、電子商務、物聯網、云計算、移動應用、4G等,物流行業還將孕育新的藍海。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