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9日,這本是一個平常的不能在平常的日子,卻因為去年同一時間阿里巴巴集團赴美上市而格外收到關注。時至今日,阿里巴巴上市一周年之后,五倍于阿里巴巴集團IPO規模的限售股迎來了解禁。阿里巴巴股價上周五報收于65.75美元,值較去年巔峰期蒸發了1285億美元。
未來阿里巴巴三大戰略:全球化、農村電商和大數據
單從市值層面來看,阿里巴巴集團面臨的壓力還是比較大的。有消息傳聞,多數投資者對阿里的盈利還算滿意,但對阿里的前景卻抱懷疑態度。相比于阿里巴巴,美國市場對亞馬遜的前景更為看好。造成這一結果的原因當然免不了摻雜一些美國市場對中國市場的理解不深刻,更深層次的原因在于阿里巴巴在國際化進程中落后于亞馬遜。
阿里巴巴兩位重量級高管陸兆禧和俞永福都曾在公開場合表示,未來阿里巴巴集團的三大戰略分別是:全球化、農村電商和大數據。由此可見,阿里巴巴已經意識到全球化對于阿里未來發展的戰略意義。如果說“全球化”是阿里“戰略層面”的宏觀規劃,那么布局“跨境物流”則是阿里“戰術層面”實打實的基礎建設。
一、阿里巴巴加快國際化步伐,頻繁落子物流領域
阿里全面國際化進入跨境電商領域,勢必要借助完善、快速、便捷、安全的物流系統。此前曾有文章曾指出,阿里巴巴決戰亞馬遜誰能勝出要從5個方面對比:
①比平臺:阿里多平臺,亞馬遜多品類;
②比集貨模式:阿里以海外集貨對接國內物流,亞馬遜建自貿區倉儲直郵發貨;
③比物流:阿里菜鳥國內布點成熟,國際物流合作不及亞馬遜成熟;
④比清關:阿里將信息流、支付流、物流對接海關平臺,比亞馬遜清關模式清晰;
⑤比價格:亞馬遜突出海外同價,阿里突出海外品牌低價。
以上5點中有3點都和物流有牽涉,既然物流在阿里國際化的進程中如此重要,必然少不了重金投入,億歐網盤點了以下6起阿里對境外物流企業的投資及合作。
1、2013年8月17日,阿里巴巴購入美國兩日送達快遞服務商Shop Runner一部分股權,投資金額為7500萬美元。這家美國電子商務服務公司提供快速發貨服務,類似于亞馬遜的“金牌”會員服務。2013年10月11日,阿里巴巴又一次對亞馬遜競爭對手Shop Runner完成了2.06億美元的領投。2014年5月,阿里巴巴與Shop Runner簽署協議,計劃幫助后者開拓中國業務,至此阿里巴巴持有Shop Runner39%的股份。
2、2014年5月26日,阿里巴巴集團和支付寶宣布,已經和澳洲郵政達成合作協議,澳洲商家可通過天貓向中國消費者出售商品,澳洲消費者可使用支付寶從天貓淘寶上直接購買產品。這意味著阿里巴巴國際化戰略中將跨境電商的物流、金流和具有國家信用背書的澳洲郵政體系結合起來,為消費者提供優質體驗的跨境消費服務。澳洲郵政也計劃向更多的澳洲賣家提供可靠、快捷的第三方運輸服務。消費者能夠在澳洲郵政的網站上查詢、追蹤購自天貓國際的商品包裹。
3、2014年5月28日,阿里巴巴集團宣布斥資2.49億美元收購新加坡國家郵政服務供應商新加坡郵政(SingPost)10.23%的股份。這筆交易令阿里巴巴集團成為新加坡郵政的第二大股東。
緊接著,在2015年7月8日,新加坡郵政和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宣布,阿里巴巴集團將投資1.871億新加坡元(約1.38億美元)以增持約5%新加坡郵政股權。交易完成后,按全面攤薄基準計算,阿里巴巴集團在新加坡郵政的股權將由10.23%增加至14.51%。同時,阿里巴巴將增資新加坡郵政旗下冠庭國際物流不超過9200萬新元(約6785萬美元),持股34%,新加坡郵政將持股66%。冠庭國際物流在亞太地區提供全鏈路的電商物流服務,其物流網絡覆蓋10余個國家。
4、2014年6月12日,阿里巴巴集團與中國郵政集團公司在北京共同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雙方表示,將在物流倉儲、處理中心和配送等領域進行資源互用的開放合作,打造電商公共物流平臺,合力搭建中國智能物流骨干網,共同搭建支持跨境電商的領先服務體系。借助中國郵政遍布城鄉的網絡,雙方合作將為更多人群的網上購物提供方便,也將進一步促進社會商貿流通發展,讓物流業支持零售業發展。
5、2015年3月17日,據韓國《中央日報》報道,阿里巴巴正式宣布進軍韓國物流,以搶占韓國直購市場。阿里巴巴方面確認該消息屬實,并表示天貓、支付寶和菜鳥網絡均參與物流網絡建設。
6、2015年7月,阿里巴巴集團、支付寶和巴西郵政簽署了合作備忘錄。據悉,雙方將在B2B貿易、B2C電商、進出口商品、跨境支付、物流平臺等方面進行合作。通過與當地郵政的投資與合作,阿里巴巴獲得了巴西郵政體系下遍布全國的網點資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當地的倉儲設施、郵政清關的快速便捷。據悉,巴西郵政作為巴西最主要的物流服務商,承擔著巴西75%國際訂單,并正在積極拓展國際業務,輻射拉丁美洲。
二、阿里海外投資邏輯:簡單、清晰,不遺余力
與阿里在國內眼花繚亂的投資方式不同,阿里在海外的投資邏輯更為簡單和清晰:
1)押注有潛力的移動互聯網公司,側重通訊應用、內容分享和線上線下生活,希望抓住下一個爆發的移動應用,并在其從全球到亞洲的擴張過程中發揮重要的角色;
2)投資電商領域,偏重物流領域,寄希望間接將美國零售商引入中國、在全球范圍內建立自己的物流能力,而這也是阿里的命門所在。
跨境電商作為一片崛起的新藍海,市場空間巨大,但其物流短板十分明顯。有數顯示,中國70%的線上海淘走的都是灰色通道。全球化的倉儲管理、獨立化的運輸配送以及配套的供應鏈管理,將是跨境電商浪潮下的物流大趨勢。阿里巴巴正是看準了當前的利好形勢,搶占先機并不遺余力的花重金砸向海外物流市場。
三、阿里偏愛“郵政系”,醉翁之意在“物流和信任”
從跨境電商被列入未來阿里巴巴集團的三大戰略便可見跨境電商在整個阿里體系中的重要性。跨境電商從業人士分析,民間海淘當中,物流和信任始終是消費者“痛點”。跨境物流需要跨國的協作和保障,信任則需要可靠的平臺背書,這都需要龐大的機構力量來推動。從阿里巴巴的布局來看,其更偏愛選擇和各國郵政企業來合作,阿里背后真正的意圖正是為了解決物流和信任兩大痛點問題。
與當地郵政體系進行對接,成為阿里巴巴能夠將菜鳥網絡國際化的重要因素,而阿里巴巴將獲得郵政體系下遍布全國的網點資源、最后一公里的配送能力、當地的倉儲設施、郵政清關的快速便捷。可以說,通過攜手各國郵政,阿里能夠完成物流、資金流的整合,能夠有力的撬動各國消費者的購買力,從而快速提升阿里巴巴的國際化進程。
四、馬云的一盤棋戰略:如果僅此而已,那就不是阿里
在馬云的頭腦中:淘寶+天貓等控制的是商流;螞蟻金服和阿里金融控制的是資金流;菜鳥網絡控制的是物流與物流大數據。阿里巴巴集團高管蔡崇信也曾表示,阿里擴張海外市場要做好支付和物流兩個關鍵環節。對阿里來說,做支付要比做物流可能會更容易,但同時如果攻克了物流難關那么對于阿里巴巴決戰亞馬遜則有著重大的戰略意義。如果僅僅只是和各國郵政取得合作外就高枕無憂,那么阿里的前路也似乎能看到盡頭。移動互聯網本來就是一趟停不下來的高鐵,上來了就只能舍命狂奔,一旦中途下車也許某天就會被一個不知名的企業顛覆亦或消滅。
作為中國電子商務的領航者,阿里集團深諳此道。因此,除了和各國郵政合作外,阿里旗下的菜鳥網絡平臺還緊鑼密鼓地聚合了大量優質的全球化物流服務商合作伙伴資源,包括俄速通、燕文物流、申通國際、ITELLA、順豐(海外)、中通、圓通、4PX、樂趣購、酷悠悠、大韓通運等。這些服務商通過與菜鳥網絡平臺的對接,可以在保障全球物流覆蓋基礎上,提供地區專線物流服務。
此外,2015年下半年以來,阿里除將國際快遞兩大空運巨頭UPS和FedEx服務引入線上外,還將德迅拉了進來,正式上線的阿里空運服務由此覆蓋了170個國家和區域;與此同時,阿里海運上海、廣州、寧波、深圳、青島、天津、廈門、福州八大起運港全新一站式服務先后上線,覆蓋東南亞、歐地黑、美加、非洲等300多個港口。
五、任重道遠且歷經考驗,阿里能否迎來柳暗花明?
阿里巴巴以急行軍的方式向物流領域推進,阿里帝國版圖上一張動感十足的大物流圖譜正以超乎人們的想象速度擴展。通過以上多點與全方位布局,阿里巴巴儼然編織了一個覆蓋和穿透國內外市場的龐大物流系統。
在《商戰》紀錄片中,馬云公開表示自己是社會化物流的信仰者。正如馬云所言,阿里沒有自建物流,一直以來阿里在物流領域的作為都是在做一個整合平臺。憑借這個平臺的統籌與協調能力,阿里不僅將國內外眾多的物流公司納入自己的物流系統,還將更多電商巨頭或競爭對手帶入可以合作的棋盤陣營。
阿里巴巴的未來靠國際化,阿里的國際化靠其全球物流系統的搭建。馬云面對阿里股價的下跌不可能像個沒事人,蔡崇信在今年8月份明確表示,他和馬云絕無拋售股票的計劃。馬云正是因為有這么一幫強執行力的得力干將才敢豪言:“我吹牛,我的兄弟會幫我實現”。也正是在國際化物流領域的先后成功,讓馬云和其帶領下的阿里巴巴有了更足的底氣。解決國際化物流是一項長期的浩大工程,阿里巴巴已經先行一步,其未來依然可以充滿期待。
在阿里屬意的移動互聯網領域,不僅有來自國內的騰訊、百度、京東虎視眈眈,放眼全球還有亞馬遜、ebay等與之競爭,欲一決雌雄。在競爭全球化的今天,移動互聯網電子商務領域競爭慘烈程度堪比世界大戰,每一家巨頭,每一位大佬都是“比你有錢還比你努力”,這也同時意味著移動互聯網世界的競爭是一場沒有終點的馬拉松,在跑道上的每一個選手都不會輕松。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