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背景介紹
恩格斯曾經說過:“每一次災難都將以社會的進步做為補償。”2008年的金融危機依然歷歷在目,堆積如山的存貨、無人問津的業務、窮追猛打的債主讓許多企業認識到,抗風險能力(risk-averse)對供應鏈運作至關重要,因為失敗的代價往往極高,高得能讓企業一夜之間轟然倒閉。在所有的風險中,過高的庫存無疑是將制造企業拉入深淵的罪魁禍首之一,它像惡魔一樣慢慢地吞噬著企業的現金,吸干了企業的利潤,可惡的是,它還堂而皇之地充當著企業的資產,欺騙著管理者的眼球。當企業面臨破產清算的時候,企業主們才真正看清了這個惡魔的嘴臉。我們有理由認為,庫存優化理應成為制造企業在危機之后要補的第一堂課。
二、庫存優化的目的和意義
庫存是指某個時刻企業所存儲的全部成品和材料。庫存優化的目的是發現和解決庫存管理中的問題并使企業庫存實現最優化配置。請注意,庫存優化不是一味地降低庫存,而是尋求最優化的解決方案,這個方案既要能滿足企業實際運作的需要和客戶的需求,又要能盡可能地減少企業的庫存負擔。
我們都知道庫存需要成本,如圖1,它耗費現金、占用空間、隨時間老化、容易損壞、必須定期盤點、移動等。那為什么降低庫存這么難呢?因為庫存能藏匿問題。舉例來說,供應商供貨不可靠、企業內部生產設備不穩定、產品質量缺陷高。怎么辦?庫存是供應鏈的緩沖劑,多放庫存就是了。然而危險結果是,一旦多余庫存被建立起來,問題就變得不再那么緊急,多余庫存允許我們“活”在問題之中,永遠不去解決那些最根本的問題。擁有一個可靠的供應商重要么?控制成本重要么?高質量交貨重要么?敏捷、快速響應重要么?當然重要!但是,一旦我們擁有了一個感覺很“舒服”的庫存水平,這一切都變得不那么緊急了。時間管理的研究結論顯示:管理者們花費了大部分的時間在解決那些看似“緊急”的問題,卻把那些真正重要的事情給耽誤了。合理地降低庫存能讓這些問題第一時間浮出水面,使重要的問題變得緊急。
三、多余庫存的成因
國內運動品牌的龍頭企業李寧公司這些年飽受庫存之苦。公司從2009年開始出現庫存危機至今,削減成本、大批裁員,什么狠招都用過了,但庫存問題始終揮之不去。2011年李寧的庫存壓力爬到頂峰。公開數據顯示,2011年年末,李寧的產品庫存相比2010年同期增加了2億元。除此以外,公司還表示將從經銷商那里回購總額達3億的存貨,李寧能否走出困境,庫存優化是其唯一的途徑!其實,在鞋服行業,李寧并不是唯一一家存在庫存問題的企業。美特斯邦威2011年三季報顯示,公司的庫存為29億元,與其2010年一季度的7億元存貨相比,增長了300%;而特步的半年報也曾披露企業存貨金額達到8.87億元,同比增幅約為92%。這些企業無一例外的在庫存管理上出了問題,但究竟是什么原因導致這些明星企業步入了今天這個尷尬的局面。
企業里多余庫存產生的原因有很多種,歸納起來不外乎有以下主要來源:
1.供應鏈戰略的問題
供應鏈戰略是制造企業競爭戰略的核心。企業在面對同一客戶需求時,往往有多重選項。是按照訂單生產還是面向庫存生產?是外包還是自制?是直銷還是分銷?是快速物流還是普通運輸?是少品種大批量,還是多品種高度客戶定制?……這些選項都是由企業的供應鏈戰略所決定。歸納起來,供應鏈戰略要解決的根本問題其實只有兩個:客戶的需求是什么?以及如何滿足客戶的需求?對于某些從未制定過供應鏈戰略的企業,并不能說他們就沒有戰略,任何企業在做多重選擇的時候,其實已經完成了自己的供應鏈戰略的設計。
必須指出的是,供應鏈戰略一旦實施,很難在短期內改變。根據調查,60%~70%的庫存問題都是由于企業供應鏈戰略的失誤所導致。因此,企業應當在制定供應鏈戰略的時候慎之又慎。事實上,無論是李寧,還是美特斯邦威,他們在面對高庫存的困境時,無一提出了企業戰略轉型的解決方案,在筆者認為,這還不夠,還應當全面審視企業的供應鏈戰略,并對其進行調整和變革。
2.運作執行的問題
好的戰略只是選對了方向,有效的庫存控制還需要強有力的執行保證。在許多制造企業的運作中,以下的問題隨處可見:
ERP數據精度:產品BOM、生產報廢率,各類提前期、安全庫存量的設置準確性不高。“Rubbishin,Rubbishout”是對此最好的詮釋。根本的原因是數據處理精度沒有被當作企業的關鍵績效來衡量。
庫存/材料控制:沒有定期盤點;違反材料管理規定;數據輸入不及時、數據輸入錯誤、數據丟失等都會造成庫存的差異。
生產制造管理:缺乏對工作流的時間管理;由于存在問題而停滯的生產工單;為填充產能而開出的生產工單;大量返工;隔離區物料占用;過多的工單變更和調整;沒有對呆滯物料做定期地評估和處理等。
設計管理:設計變更導致材料和成品報廢;設計變更的執行日期混亂;缺乏產品的生命周期管理等。
3.契約關系的問題
供應鏈上下游的有效配合必須通過契約關系予以保證。尤其是在國內企業誠信度普遍缺乏的商業環境中,契約關系的設計和維護更應當受到企業的重視。我們在企業中通常可以看到以下一些由于契約關系導致的庫存問題:
供應商:交貨不準時;交貨數量不對;質量不穩定;退貨處理緩慢等;
客戶:取消或變更訂單;壓貨返點;竄貨銷售等;
3pl:配送不準時;物件損壞或丟失等;
數據透明度:供應鏈信息流傳遞不順暢;沒有依照規定流程操作;沒有及時錄入數據等。
多余庫存產生的原因還因業務種類的不同而不同,因此企業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也不盡相同。需要指出的是,很多企業迷信于使用新的軟件系統來解決企業在庫存管理上的問題,這種看法是片面的,軟件只是一種工具,先進的軟件可以提升企業庫存管理的效率,但僅僅依靠軟件是無法解決企業庫存管理的核心問題的。
關于如何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法,我們將在下一期進行分享。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