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簡況
宜昌三峽物流園是稻花香集團斥資18.8億元打造的集生活日用品展示交易、倉儲、冷鏈、物流配送、電子商務、快捷酒店等為一體的現代商貿服務性物流園。2012年引進了萬臻物流信息網平臺,為大宜昌地區物流行業客戶和園區物流提供實時信息服務。
萬臻物流信息網于2000年投資組建;2003年建設了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網絡平臺,是服務于第三方物流的網絡媒體和增值業務提供商;2005年與深圳國網物流信息服務有限公司合作,取得“全國物流信息網一點通”宜昌地區經營代理權.網絡現覆蓋整個大宜昌范圍,擁有客戶近500家,全國信息量每天有幾百萬條。2012年9月由三峽物流園正式收購,部門目前有五名員工,其中三名是工作10年以上的老員工,另兩名也是工作一年以上的員工,在從事物流信息咨詢服務方面有著豐富的市場經驗與良好的客戶關系,多年來憑借自身的努力和公司的支持得到了廣大物流單位的一致好評。
全國物流息網一點通是由深圳市國網物流信息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網公司),深圳市國訊通科技實業有限公司聯合推出,公司成立于1998年4月,是一家專業研究智慧物流、智慧通信、智慧網絡的高新技術企業。是中國成立最早的專注物流信息服務的公司。國網公司致力于打造全球最好的交通物流行業公共信息平臺,為物流人士提供豐富的物流資訊、物流信息和物流軟件,為供應鏈上下游相關企業、貨代、車主貨主朋友提供優質的物流信息服務,為第三方物流公司提供一站式的物流運輸管理解決方案。
目前主要經營的項目有:物流一點通、物流智能手機、大件通、一拼通、手機APP(車E通、貨E通)、證件網絡驗證、安寶支付擔保平臺、貨物保險、車輛管理服務平臺、GPS定位終端產品等。
二、信息化對企業的需求分析
物流園區是整個物流系統的集中信息匯集和指揮地。三峽物流園是集日用品交易、倉儲、冷鏈、物流配送等為一體的現代商貿服務性物流園,入駐商家2000多戶,每日進出車輛近萬臺,貨物批發和運送量頻繁,外地拉貨到園區的車輛卸貨后,需求回程信息;加之園區內商戶有貨物運送的需求,但這些車源、貨源信息不能實現信息共享,只能通過其他渠道來完成這些信息交易。這樣情況下司機、商戶在信息傳遞過程中耗時長、效率低下、成本高、管理也不規范,不能為物流企業和商戶帶來效益。其次許多外地車輛在最初階段不知道三峽物流園,招商入駐物流企業后,通過信息平臺的信息發布和其它宣傳下,讓外地司機知道了三峽物流園,使之停靠物流園的貨車司機也逐級增多,久而久之三峽物流園這塊兒招牌豎立起來了。
物流園區信息平臺的建設,可以進行各種數據的采集、整理、傳輸、儲存、統計和分析,實現物流信息資源共享,充分調用園區的優勢,高速傳遞信息,合理調度車輛,為車主和貨主提供有效的信息,快速交易,大大提高了配貨效率和節約了成本。
三、信息化解決的問題
3.1信息交易中心
物流信息交易中心,主要為第三方物流企業提供了良好地交易場所,集貨貸辦公、餐飲、住宿、休閑等為一體的商旅辦公區。通過構建園區萬臻物流信息網絡咨詢服務平臺,整合了本地物流信息,實現了全國資源共享;推出物流信息服務,讓司機、車主、物流管理人員隨時隨地上網查找貨源及車源信息,完成貨、車的全程配載;同時提供物流用戶的信息查詢、專線查詢服務等,為物流企業起到了宣傳作用,實現了園區與園外、宜昌與全國信息共享的目的,為宜昌本地物流起到了推動作用,也有效的管理好經營戶將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2電子顯示屏
為更好的服務來園司機,在物流信息交易中心大廳內安裝了大型LED顯示屏,主要傳遞物流信息,用來給司機朋友隨時瀏覽本物流園內的最新有效貨運信息;另每間貨代室還安裝了小顯示屏,也可以播放每個貨站發送的貨運信息,這樣司機不用挨家挨戶的去每個經營戶門面尋找貨源信息,使得配載更具有目的性,效率更高,更快捷。
3.3司機誠信認證
信息交易中心設立了司機誠信認證服務,對進出園區的每位司機朋友進行身份驗證登記,對入駐園區的社會車輛實行辦理“一卡通”服務,提供免費停車、住宿優惠等條件,讓司機朋友實實在在感受到園區的優質服務。
3.4商務快捷酒店
物流信息交易中心設有快捷酒店,酒店環境干凈整潔、提供免費WIFI、24小時熱水、電腦電話,為司機朋友提供一個整潔舒適的住宿條件,可以讓疲勞一天的司機舒服休息。
四、信息化行業的現狀
4.1市場同類產品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生命力在于其開放性、投資少、回報快、地域廣泛,所以近幾年市場上擁現出了很多相同的物流信息軟件,目前市場上竟爭最激勵的有物流QQ、運滿滿、傳化易配貨、菜鳥網、物流小秘、騾跡物流、傳化物流信息等軟件。
4.2竟爭者采取的手段
(1)這些同類產品通常打著永久免費的口號給物流用戶推廣,以低價吸引用戶。
(2)采取送電腦、送手機、發信息獎勵錢等方式吸引用戶。
(3)找核心用戶請客吃飯。
(4)著重發展手機APP,手機APP不好控制監控不到。
(5)不間斷派一批人在各地物流市場宣傳騷擾。
(6)在各物流園租門面,大招旗鼓打廣告宣傳。
4.3應對市場竟爭采取手段
(1)技術方面:查詢同類產品的進程程序,在一點通后臺設置不兼容控制。
(2)思想方面:不斷與用戶溝通交流,分析市場和同類產品的特點,讓其在保護自己信息的同時支持一點通的發展。
(3)情感方面:憑借多年來與用戶之間建立的感情,從關系最好或有影響力的用戶著手,來帶動周圍的用戶。
(4)服務方面:提高服務質量,用戶反饋的任何問題都在第一時間幫用戶解決,爭取給客戶一個滿意的答案。
4.4信息化的推動
(1)社會領域信息化的推動,主要從第三方物流和生產企業進行,通過安裝信息軟件,實現在線交易互動,提高效率,增加收入。
(2)增加企業形象,通過信息平臺宣傳物流企業專線信息,搞高企業知名度。
(3)司機手機APP運用,向司機推廣安裝手機APP軟件,可以實現隨時隨地上網瀏覽貨源信息,可與周邊用戶進行在線互動,第一時間掌周邊物流公司的物流信息,大大節省配貨等待時間,降低了司機運輸成本。
(4)不斷運用多元化增值產品,滿足客戶須求的同時,為其物流運輸起到保駕護航的作用。
五、 信息化主要效益與評估
目前中國物流正處于蓬勃發展時期,全社會物流產業的發展動力既有來自市場物流需求的推動力,也有來自社會物流產業規劃的驅動發展能力。物流園區的建設作為社會物流產業整體規劃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被提到了中國物流產業發展的戰略高度。
物流園區信息化的建設可以使貨運交通更有序,有利于緩解城市交通壓力;減少了城市由于不合理的物資流動而造成的交通混亂、物流效率低下,減小物流對城市天南地北的種種不利影響,廢棄的集中處理問題;有利于集約資源和統一管理,提高物流經營的規模效益。園區還可以共享一此基礎設施和配套服務設施,降低運營成本和費用支出,獲得規模效益。
六. 信息化實施過程中的主要體會、經驗與教訓
中國物流物業起步較晚,隨著國民經濟的飛速發展,物流業的市場需求持續擴大。進入21世紀以來,在國家繼續加強和改善宏觀調控政策的影響下,中國物流行業保持較快增長速度,物流體系不斷完善,行業運行日益成熟和規范。
當前國際金融危機對中國宏觀經濟的影響仍在持續,中國宏觀經濟增速趨緩,物流行業遭受一定的沖擊。但隨著政府各類“擴內需、保增長”政策的陸續出臺,中國經濟有望繼續保持平穩較快增長,物流行業市場前景也開始逐步好轉,農村物流、零售業物流等細分市場成為投資熱點。
“十一五”乃至未來更長時期,中國物流產業將進入更高層次的發展階段,并呈現一些新的發展趨勢與特征。
第一,伴隨著國民經濟的快速穩定發展,物流產業規模將繼續快速擴張。
第二,與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調整相適應。物流產業的集中度進一步提升。
第三,隨著物流市場的進一步擴大,物流產業內的分工將越來越細。
第四,物流服務方式日益多樣化。以現代信息技術、運輸技術、管理技術為基礎的集成化、一體化物流服務將得到更為廣泛的應用。
第五,物流產業技術進步與創新步伐加快,現代化水平進一步提升。
第六,合作互動將成為物流產業實現規模擴張、協調發展的重要途徑。
第七,物流產業發展的制度環境日趨規范,市場秩序與環境條件進一步優化。
1.信息化“武裝”物流園區;
2.整合信息化提升“速度”;
物流園區信息化程度高,也是企業提高運營效率的有力保證,極大提高了配載效率,降低了運營成本。
3.開放平臺實現“大物流”;
公共物流信息平臺的生命力在于其開放性。為突破物流園信息化建設的“瓶頸”,必須加快實現地區化的物流信息系統的銜接與共享。
七.對物流信息化發展的建議
(1)國家助力于城市,城市助力于企業,由政策撫持出臺政策,強化與城市道路、交通樞紐的銜接,使三峽物流園的交通更暢通,則生意更興旺。
(2)國家研究制定一些有助于發展現代物流產業的優惠政策,在財政、工商登記、稅收征管等方面給予必要的政策傾斜。尤其是在財政支持上,要設立商貿流通業發展專項資金,用于獎勵和貸款貼息,采取有償使用、滾動積累的方式,扶持符合發展規劃要求并對商貿流通業具有重要示范帶動作用的重點商貿項目,支持商貿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激勵商貿流通企業管理創新和規模擴張。
(3)培育物流高端管理人才,建全培訓機構,企業多提供人才推薦、專業知識學習和培訓的機會。
8、信息化運用的設想
利用物流園現有資源大力發展增值業務,結合電子商務實現網絡互通,信息共享。
8.1引進保險業務,可對客戶財產、車輛、人身意外、運輸貨物等方面進行保險與物業管理捆綁銷售為一體的增值服務,為客戶提供需求信息的同時,也可創造效益。
8.2引進車輛GPS定位管理系統,對進出園區及社會車輛安裝銷售,實現車輛智能管理。
8.3充分利用物流園卡口資源,結合“司機一卡通”為司機提供入駐免費停車、住宿、餐飲等一條龍服務。
8.4運用電子商務,充分將物流園商戶產品實現線上線下交易,快捷迅速。
8.5大力發展農村物流,實現城市與農村、農村與鄉鎮間物流互通,具有“點線結合、干支互補、城鄉一體”特色的物流網絡。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