倉儲、配送,常常成為賣家心中揮之不去的陰影,用盡全力度過了設計、生產、運營的重重難關,卻在最后環節因為物流倉儲遭遇百口莫辯的中差評。品牌商以及淘寶上一批成熟中小賣家,面對窘境,開始選擇將倉儲、物流托管出來,自己集中精力在營銷端以及產品端。
“換個角度,以前的物流成本其實并不低,包含了很多隱形成本,比如系統的投入、老板的精力以及庫存不準確導致的一系列后續工作。”作為起步最早的第三方電商倉配一體化公司,其創始人兼CEO李平義說道,發網圍繞倉儲物流配送,不斷建立與完善三方面的連接,即渠道和供貨商、倉儲和物流以及消費者和物流之間的連接,前者未來會形成李平義設想的F2C平臺;后兩者則會在訂單跟蹤、逆向物流等一系列服務中發揮增值效用。
讓各個環節提供更多的增值服務,從而提高整個供應鏈的效率以及消費者體驗,解決商家庫存不準確、發錯貨、快遞難管理等物流痛點以及倉儲問題。
目前,發網在上海、天津、廣州等6大城市擁有12個總面積達21萬平方米的倉庫,到2016年底預計建立40個倉。其服務客戶中包括相宜本草、寶潔、牛爾、古今、三槍、jockey等200多個國內外品牌,其中大多數為服裝、快消類品牌。并且在2015年雙11,發網總發單353萬單,比去年單量增幅達到96.11%,峰值處理能力達到每日100萬單。
好的成績獲得,除了受到各方關注,最近發網獲得了一筆2億元融資。其投資方是浙江傳化股份有限公司(傳化物流母公司)、毅達資本。對于這筆融資,李平義透露會在系統升級上使用比較大的部分:一是在產品架構上進行升級;二是在業務發展上進行無線化戰略,將產品開放給客戶,讓上游的工廠、渠道商、快遞公司、消費者連接起來。
F2C模式建“可溯源”閉環
2006年成立的發網是李平義第三次創業,他的前兩次創業都冥冥中為發網打下了基礎:第一次做了一款基于物流行業的系統開發軟件;第二次則是做了一款運輸軟件,目標客戶為B2C網站,由此積累的1000多家B2C網站,后來則發展成了發網的第一批客戶。
2009年天貓上線后,李平義觀察到傳統品牌紛紛上線的趨勢,于2010年相繼在華東、華南和華北建倉,“當時物流寶找到我,我告訴他們,我有600平方米的倉庫空著,準備為品牌商提供服務。”由此,發網成為了天貓的第一批服務商。之后李平義他開始逐漸將發網的目標客戶向計劃性較強的大型淘品牌、傳統品牌商轉移。2011~2013年發網獲得融資,便加快了全國倉儲布局,加強物流運營和服務體系建設,而最近他們又獲得了新一輪的2億元融資。
同傳統的倉儲解決方案提供商不同,發網的一大特色是連接工廠和消費者的F2C模式,提供從工廠制造、倉儲管理到訂單生產、逆向物流的“一站式”供應鏈解決方案。簡單來說,就是當賣家向品牌商采購商品時,能直接采購品牌商在發網倉庫內的庫存,不需要再將貨物發至賣家手中,而是在消費者用戶下單后,直接由發網發貨、以快遞的方式送到用戶手中。
“最重要的是進入倉的貨品得知道是哪里來的。”李平義解釋道。他認為F2C的過程能夠避免仿貨通過渠道混入,而是直接從工廠到消費者形成一個封閉的環,期間不會進入到流通領域。中國過去傳統零售流通過程中最大的弊端就是仿貨進入渠道。“對于物流第三方企業來說,聲譽是很重要的,所以我的貨不會到各個渠道商,而是在渠道商跟消費者建立好關系之后,貨直接發到消費者,這樣沒有中間環節就沒有造假渠道。”李平義說。
所以,“可溯源”是發網對于選品設立的一道門檻。設立這樣的門檻,減少貨在渠道上的流通,能夠提防仿貨進入渠道。如今發網的客戶中95%以上為品牌商,或者是品牌方授權的總經銷商和一級代理商。
移動端給服務增值
“社會化零售有很大特點,流量越來越分散、越來越碎片化,購買習慣還未完全養成”,然而李平義認為現在流量已經到達移動端了。基于這樣的判斷,發網推出所有PC端的系統全部升級到無線端的戰略,通過移動端來建立聯系,提供增值服務。
在物流互聯方面,將訂單、包裹、配送單的職責落實到快遞員,做到每個包裹都能對應具體的快遞員,實時聯系、跟蹤;而當消費者在任何一個環節對商品有任何意見、或者商品出現破損,第一時間了解需求,快遞員將上門獲取,把貨送到倉庫再換新的商品,因而建立一個以消費者購物體驗為核心的閉環。這樣,在逆向物流、退換貨、簽收服務的任意環節都能建立發網和消費者的聯系。此外,為了針對不同產品提供精細化服務,發網實行項目制:在一套基礎流程上,增加增值服務團隊:包括客戶經理、項目服務專員、快遞跟蹤人員等等這樣的小組來提供個性化服務。
目前,發網已經實現了與天貓等大型電商平臺的系統對接,也完成了與順豐、申通、韻達、EMS等多家快遞承運商的系統對接,并支持與客戶ERP或銷售平臺之間的個性化系統對接,實現了線上線下多平臺之間的數據交互。“因為我們系統和商家后臺系統連接在一起,所以消費者在物流端表現出的任何一種體驗性的需求、反饋都可以第一時間通過我們的系統解決,這對商家是很有價值的。”
技術派,系統驅動業務
“大部分物流企業沒有發展下去的根本原因,是沒有很好解決系統、流程、服務三者之間的關系。”李平義解釋道。發網模式則是以系統驅動業務的模式。IT技術中心不斷優化和完善發網自主研發的“發網電子商務供應鏈以及物流平臺管理系統”,建立了一套精細化的電子商務倉儲運營管理體系。整套軟件沉淀了9年多時間,現團隊有超過10%的人做開發,因為是完全自主研發,所以系統與業務的匹配度很高。
如果說倉庫一線是這場戰役的前鋒力量,那么這些技術系統與人員就儼然是這場戰役中的保駕護航者。因此,發網在9月初還進行了倉庫管理系統(WMS)的升級,對商品出入庫、訂單操作流程進行流程優化,從系統著手將人為操作差錯的風險減低,進而提升庫存的準確率及發貨的時效性。
有了過硬了技術支撐,發網才能順利打通“中央倉儲+多渠道銷售+集中消費者配送服務”之間的鏈路。今年發網體系下12個倉庫(不包括跨境電商倉庫)參與雙11大促發貨,多倉聯動作戰。為了進一步提高全國幾百條快遞線路的時效,在華東、華南、華中、華北、西南等五大區域進行自建倉、合建倉,構建通達全國物流配送網絡體系。
最近發網拿到2億元融資,業內猜測很多。而無可否認的是,從系統建設到遍布全國的倉儲網點,發網用將近10年時間打造起來的倉儲物流高速公路,使其未來的每一步都備受矚目。最近一次公司架構做了扁平化的大幅調整,將管理人才推向一線,進入基層倉庫的放權機制也能看出李平義對于變革的決心。他也透露,對于發網的未來,將供貨商、分銷商和渠道商連接在一起建立渠道互聯會是其一大發展方向。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