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相信,基于求真務實的精益思想,在理解和運用了這些內在共性與規律后,物流公司的日常經營與持續發展,物流從業者的職業規劃與成長,將會少走很多彎路,規避很多風險,減少很多浪費。”1月12日下午,在萬聯網舉行的第14期供應鏈沙龍上,蔣嘯冰為四面八方趕來的讀者們解讀他的“精益物流”。
說起蔣嘯冰,相信很多物流人不會覺得陌生。蔣嘯冰是我國供應鏈物流領域精益轉型與精益職場倡導者,高級經濟師,物流工程碩士,曾任長安民生物流RDC技術支持經理(汽車物流)、民生物流有限公司總經濟師,現任重慶精驛行供應鏈管理有限公司首席咨詢顧問。2013年以來,蔣嘯冰通過微博@天天向上物流實戰團發表了一系列熱點話題分析文章,視角獨到,不但深得業界好評,也吸引了無數在校大學生,成為這些物流菜鳥的啟蒙老師。
經過一個下午的對話,筆者發現,這位物流經理人并不簡單。
他是物流經理人也是學者
眼前的蔣嘯冰,沒有西裝革履,也沒有锃亮的皮鞋,只穿著一件深灰色的夾克,搭配一件灰色毛衣,看上去并不像所謂的“商界精英”,更像一個樸實的“學者”。
實際上,說他是學者也沒錯。他剛剛新出版了一本新書——《物流江湖自我修煉之道》,這本書是蔣嘯冰在實戰總結16年物流職業生涯經歷基礎上的走心之作,上線不到半個月已經基本告罄。在他的處女著作中,他不僅對物流的概念進行了重新定義,而且高度概括和總結了物流實戰工作中需要的諸多方法論模型,這種來源于實踐,又高于實踐的理論探索與提煉,需要的正是學者般的淡泊心態與研究智慧。
“現在很大一部分人對于物流的認識是片面的,深知是錯誤的”,蔣嘯冰說,尤其是物流新人,片面地認為快遞就是物流,或者運輸、倉儲就是物流,再加上部分不負責任的行業自媒體無限放大所謂的行業危機,使得很多尋求發展突破與轉型變革的物流從業者、管理者、決策者無所適從,茫然失措。
“我覺得我有責任站出來,正本清源,說點很多人沒有機會表達的、憋在心里的真話、實話,干點實事好事。”這個看起來簡單的想法,卻讓蔣嘯冰付出了很大的代價——他決定離開待遇很不錯的的公司,安排一整段沒有外界干擾的時間來學習、思考、沉淀與創作。
皇天不負有心人,5個月閉關創作后,五十萬字的鴻篇巨制正式出爐。“寫完最后一個章節,我長長舒了一口氣,有一種完成煉獄般的解脫。”蔣嘯冰在書中這樣說到。據了解,《物流江湖自我修煉之道》只是蔣嘯冰“物流實戰三部曲”中的第一部,第二、三部將從管理者和決策者的層面出發,深入剖析我國物流生態圈現狀,創造性地總結和梳理他們需要了解和掌握的工作思路、方法、邏輯和工具。
他給物流菜鳥的修煉“口訣”
總是有許多即將踏入社會的學生們私信蔣嘯冰,或是尋求幫助,或是提出疑問,而對于這些物流行業的菜鳥們,蔣嘯冰總是耐心的。很多粉絲私信蔣嘯冰咨詢到底應不應該考物流證書,對于這個問題,蔣嘯冰表示,他在書里同意回復:對于物流專業的同學來講,物流證書用處并不大。他認為,對于已經經過系統學習的物流專業的學生來講,已經不需要再通過一張證書來重復證明自己的專業技能了,并且完全可以跨界考取其他職業的技能證書,比如叉車駕駛證、機動車駕駛證等等。當然,非物流專業的同學就另當別論。
對于初進入職場的新人們,蔣嘯冰也給出了他自己的建議,那就是自我修煉四個“法”:
第一是明察秋毫的“眼法”。就是物流人應該用怎樣的眼光和方法去看待物流行業,要從哪些重要的維度思考和分析物流行業等,這種“眼法”概括起來就是:聚焦物流生態圈的“人”,聚焦物流生態圈的“事”,聚焦物流生態圈的現狀、問題與可持續發展。
第二是精益解決問題的“方法”。蔣嘯冰最核心的的精益解決問題“方法”是PDR方法論模型,在這個PDR總體框架下,物流人才快速職業化過程中出現了2個方面的自我修煉關鍵流程:一個是PVG-PMREK模型對應的職業生涯規劃發展流程,聚焦于“人”,一個是TRIPS模型對應的崗位實戰持續修煉發展流程,聚焦于“事”,體現的是一種“做事先做人”以及“在做事情的過程中鍛煉人、培養人”的精神理念。
第三是修煉心智模式的“心法”。是指人在面對事物與現象時內心所呈現出來的價值判斷、思維邏輯與對應策略,也就是怎么樣面對與處理問題的內心真實態度與想法。
第四是提升工作技能的“技法”。聚集具體職場工作層面比較微觀具體的經驗、技術、訣竅或感悟等。
他對“精益物流”的解讀
圍繞一個話題,蔣嘯冰能展開講出很多東西,但無論講什么,最后他都能講到一個詞——精益。
精益,是源于豐田生產方式的一種管理哲學,在蔣嘯冰看來,精益的三大關鍵詞是PVG計劃、持續改善和杜絕浪費,精益是一系列的方法論,是一種以豐田為標桿而持續追求卓越的方法論,是一種高度強調杜絕浪費、事先計劃和價值兌現的方法論,是一種以標準化、透明化、敏捷化、均衡化、自働化、柔性化為特征的方法論,是一種以因果邏輯、目的目標為核心思維模式的方法論,是一種通過“事”的持續改善造就“人”的方法論,等等。
“精益物流的提法發源于制造業,而且長期以來也一直局限于制造業領域,社會上很多的關于精益物流的培訓都停留在這個階段。實際上,精益是一系列方法論的組合,物流是一系列細分行業、物流產品與運營體系的組合,這種“大精益”與“大物流”的有機融合才是真正的精益物流。這種不局限于制造業的精益物流理論為傳統物流企業提供了一種新的發展思路,但是目前在我國物流行業中鮮少有人提及。”蔣嘯冰說,現在是不僅是一個互聯網+的時代,更是一個物流+的時代。物流本身的利潤率比較低,環節多,與不同的行業和產業相結合,都會產生不同的化學反應。如果把物流做精益了,對不同的行業和產業而言是一種福氣,同時作為物流人也能夠從中獲取更多的經濟價值,所以,社會化的精益物流也就應運而生。
管理還有一個隱形課題——人才育成,蔣嘯冰在《物流江湖自我修煉之道》中,也以如何打造“杜絕一切浪費”的“精益職場”為主線,不管是探討宏觀的行業人才自我修煉“心智模式”的構建,還是思考微觀的具體崗位工作與問題解決,始終緊扣“人才育成”,并提出了TPCWIS職場成熟度開發模型。
蔣嘯冰希望,他對于“精益物流”的堅持與傳播,能夠幫助物流院校輸出的“半成品”型物流人才在最短時間內快速成長為公司所需要的“成品型人才”,同時,也能夠幫助一些物流公司建立自身的物流人才快速培養與培訓成長體系。
他看好第三方物流
電商的快速發展催肥了傳統的中國快遞行企業們,而互聯網+的概念讓尚未摸清發展方向的貨運APP們出盡了風頭。而在這輪物流熱潮中,新興物流企業們也時不時的喊出干掉第三方物流的口號,難道第三方物流是真的過時了嗎?蔣嘯冰的回答是:非也!
蔣嘯冰說,目前我國第三方物流企業確實正處于從粗放型模式快速進入物流產品+物流服務的細分型模式所產生的“陣痛”中,而這個“陣痛”主要表現在:第一、在經濟形勢不景氣的情況下,企業訂單普遍減少,導致物流企業貨源少,這個是最致命的;第二就是一些物流企業沒有足夠的資金去周轉,而金融企業又受到經濟形勢不景氣影響,考慮到回款能力問題,不愿意貸款給物流企業,貨主企業也沒有想方設法壓榨第三方物流企業,這樣導致物流企業的資金鏈將更加捉襟見肘,同時市場競爭環境更加激烈。
即便如此,蔣嘯冰還是表示,他依然看好第三方物流的未來發展。蔣嘯冰認為,第三方物流的核心價值在于物流解決方案能力、物流資源整合能力、資金墊付能力等,而且第三方物流實際上做的就是車貨匹配和實際運營管控的事情,就是在做各種資源整合;目前在公路貨運領域諸多以車貨匹配為噱頭的互聯網物流創業公司,通過2015年的市場洗禮,實際上大部分都在嘗試借鑒第三方物流的思維和做法,而且大部分有這種第三方物流思維的互聯網物流創業公司,也逐步得到資本、市場與業內人士的共同認可。因此,從長遠來看,第三方物流還是有很大發展潛力和市場空間。
對于正在轉型的第三方物流,蔣嘯冰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就是要用產品思維、精益思維、互聯網思維和平臺思維來進行轉型升級,要用面向物流客戶需求的產品思維、平臺思維來把企業做大,要用面向物流客戶體驗的精益思維與互聯網思維來把企業做強。蔣嘯冰說:“企業如果能從這些角度進行研究和探索,再加上第三方物流本身的強大的資源整合能力和物流解決方案能力,我認為這對第三方物流的轉型升級而言,是一件十分令人期待的事情。”
最新論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