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euss影院www免费影院_wwwwww99_91成人网在线_日本黄色免费录像

學術研究

您當前的位置: 首頁 > 學術研究 > 論文薈萃 > 正文

冷鏈供給側改革正當其時

發(fā)布時間:2016-04-11 10:13:56 第一物流網

中央經濟工作會上談到供給側改革的五大發(fā)力角度,主要包括去產能、去庫存、去杠桿、降成本、補短板。結合冷鏈行業(yè)發(fā)展現狀,供給側結構改革也正當其時。其重點,無外乎以下三個方向。

一是補短板。

盡管我國冷鏈市場規(guī)模已達到1.12億噸,但與發(fā)達國家相比仍有很大差距:2014年我國的公路冷藏車保有量為7.6萬輛,美國是25萬輛,日本是15萬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副會長蔡進曾表示:我國綜合冷鏈流通率不足20%,而美國、日本則分別達到90%與98%。澳柯瑪(5.770, 0.05, 0.87%)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李蔚也表示,受限于冷鏈運力不足,生鮮電商中需要冷鏈運輸的產品超過50%,但目前只有10%真正使用冷鏈,“泡沫箱+冰袋”是不得已的權宜之計。

 

從冷藏庫租賃到冷藏車、冷庫叉車購買,再到冷庫人工成本,冷鏈各環(huán)節(jié)成本基本都是普通物流配送的數倍以上。一份不完全統(tǒng)計顯示,2014年全國4000余家生鮮電商只有1%盈利,虧損的主要原因是大多數生鮮電商自建冷鏈物流令成本陡增,國內還沒有一個完整的生鮮物流配送體系,包裝、倉儲、配送等各個環(huán)節(jié)尚未打通,簡而言之,冷鏈仍是我國生鮮物流的短板。

二是去庫存。

冷鏈行業(yè)去庫存的前提是提高冷庫周轉率,它與冷鏈運輸量成正比,以一個庫容量為一萬噸的冷庫為例:冷庫利用率為80%,周轉率為2,運輸量為1.6萬噸/ 年;當周轉率提高到6時,運輸量就達4.8萬噸/ 年。企業(yè)可以采用信息化手段,及時獲取貨品的庫存和銷售數據,精準預測市場需求,為采購和庫存管理提供有效依據,從而提高倉儲的周轉率。

最后就是降成本,這是重中之重。目前,普通倉庫的造價約為400元/平方米,冷庫則要配備保溫系統(tǒng),造價至少高達2000元/平方米,而且冷庫需要花費高額的電費,1萬平方米的冷庫一個月的電費至少要20萬元。就目前來講冷庫建設成本資金投入很大,建一座中型冷庫的成本就得2000多萬元。因為投入成本高,冷鏈物流運輸成本也一直保持著高門檻的價格,比普通運輸車輛要高出40--60%,所以大多數中小型企業(yè)因為高額的運輸費用,還是選擇普通的物流運輸。冷鏈行業(yè)正處在發(fā)展時期,從整個社會來講,社會基礎設施建設,包括企業(yè)投入,都在增加。對于冷鏈行業(yè)來說,實際上穩(wěn)成本就是降成本,彼此之間上下游供應商和客戶之間,為了行業(yè)的健康發(fā)展,能夠彼此協商出一個穩(wěn)定價格或者相對穩(wěn)定的成本就已經很好了。

首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