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創業公司應用互聯網技術,瞄準貨車返程空載這一物流界痛點,打造信息共享平臺。
作為本地生活服務供應環節不可缺少的一環,眾多原材料和商品的中轉均依賴于物流。有數據顯示,2014年全社會物流總額達223萬億,全國同城物流配送市場接近萬億,且每年以30%的速度遞增。
物流的巨大市場吸引了一批創業者紛紛扎入其中。
東莞擁有三大物流基地,物流產業帶全國知名。目前,不少創業公司應用互聯網技術,瞄準貨車返程空載這一物流界痛點,打造信息共享平臺,試圖在激烈的行業競爭中營造東莞物流的眾創氛圍。 ●南方日報記者 王寧
A.共享返程空載信息 節省物流成本
權威數據顯示,國內路面上行走的3000多萬輛貨車,平均空載率高達40%,返程空載已成為行業的一大痛點。
今年5月,東莞本土一家物流科技公司瞄準貨車返程空載這一行業痛點,推出了東莞第一個車貨匹配物流交易平臺。
袁興軍是該平臺的負責人,他從1999年就開始在物流行業工作,2004年成立了自己的物流公司。在傳統物流行業摸爬滾打多年,他深知行業痛點。比如交易形成多基于老鄉、朋友圈和信息部,貨源不確定、透明度低、錢貨保障少以及缺乏標準交易等等。而其中一個老大難問題,就是貨車返程的空載率。
對于業內普遍認同的40%空載率,袁興軍認為,可能比這個數值更高。他說,貨車空載一方面會增加貨運物流的成本,另一方面也會導致路面擁堵。根據測算,如果是由返程車來運貨的話,至少可以為貨主降低20%的物流成本,而理想狀態是降低50%。
“當時我就想,能不能構建一個體系,降低貨車返程的空載率。只不過最初是用傳統物流的方式去做,而現在則是用互聯網的思維。”袁興軍說。
后來,他認識了做軟件工程的合伙人,兩人一拍即合,基于已經建立的物流體系,研發車貨匹配的平臺系統。
經過一年的研發,系統終于完成了。該平臺可以解決貨車司機和車主之間的信息不對稱問題,貨主在平臺上放出貨物,貨車司機就能夠收到貨物信息的推送,從形式上看有點像網約車。
同樣切入該領域的還有巡航國際物流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巡航國際”)。在國際空、海運進出口領域,該港資企業在國內占有不小的份額。巡航國際車貨匹配物流交易平臺項目放在東莞,相關負責人表示,是因為看好東莞在珠三角物流行業的重要地位和發展前景。
在該平臺上,貨主叫車時間可由1小時降低為5分鐘。通過該平臺,創業者可通過線下開拓貨物資源,并發布到線上,通過平臺車貨撮合和信息共享功能,實現第一時間匹配車輛,最終達成交易。同時也可以根據貨源信息,在線下尋找貨車司機,達成合作意向。
相關負責人表示,該項目還將借助東莞進軍全國,接下來,將會繼續開拓珠三角、長三角等市場,吸引全國各地的創業者。
B.商業模式還未成熟 可先營造眾創氛圍
在袁興軍的平臺,貨主的客戶端和貨車司機的客戶端是分開的,貨物運輸的定價是由司機們競價所得,只有貨主才能看到報價。貨主可以綜合價格以及平臺上司機的信用檔案,來決定選擇哪個司機。袁興軍希望通過這樣的模式,實現貨物物流中的去中介化。
巡航國際相關負責人表示,平臺的盈利來自于貨運傭金、平臺補貼、衍生產品等。該負責人說,目前貨車與貨源的交易市場還有待成熟,等運行更加成熟后,獲取的車、貨兩端信息足夠支撐起數據分析,那么平臺的大數據會產生巨大的價值,借此從事保險服務、加油服務、汽車修理服務等潛在的衍生增值領域。
據了解,目前,國內已有200家同類型互聯網物流平臺,商業模式大同小異,可謂競爭激烈,如何才能從同行中脫穎而出?
袁興軍認為,基于經濟圈的貨運物流往返,是自己平臺的核心競爭力。據了解,袁興軍在珠三角經濟圈的各個城市都有城市合伙人,城市合伙人負責該區域的貨主與貨車司機的資源對接,并在交易訂單中獲得分成。
“從物流方面來看,一個經濟圈內的各個城市,相互之間的半成品批量運輸量是很大的。一些大企業向供應商下單通常要求當天送達,而貨車送完貨就會空載。但由于同一個經濟圈的物流訂單充足,要找到返程的訂單也比較容易。”袁興軍說。
“在打車、生鮮拼貨、民宿領域,‘共享經濟’已經風生水起,未來貨車與貨源閑置資源的共享也是大勢所趨。”對于嘗鮮互聯網+物流,兩位平臺負責人均表示出了十足的信心。
但同時他們也認為,目前,車貨匹配商業模式還沒有形成閉環,信息共享的即時性、用戶體驗、用戶黏性、共享服務等方面還有很多待破解的難題。
“從整個行業來說,貨運物流有自身的特點,商業模式還需要摸索,各方資源還需要磨合,平臺也需克服技術難題。”巡航國際負責人說,目前的試水重在營造物流行業的眾創氛圍;同時,通過不斷涌現的互聯網技術,打破傳統線下物流的障礙,在高效物流、有效運力等方面做出探索的第一步。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