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企業概況
中國移動作為通信行業的一家大型上市央企,近幾年在來自資本市場的巨大壓力下,致力于通過開展企業管理信息化的探索,支撐公司高效低成本運營。高度信息化已成為中國移動運營企業管理模式的重要特征,它既包括網絡平臺、支撐系統的集中信息化建設,也包含財務、客服及物資集中信息化管理系統。
在物流領域,中國移動按照標準化、集中化和信息化的思路,目前在總部和各省市分別設立了負責集中物流工作的機構,建立了相應的工作流程和制度,各省已建立與財務MIS系統對接、覆蓋所有地市網絡建設和市場營銷的物流管理信息系統(簡稱LIS系統)。
中國移動通信集團廣東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廣東移動)于1998年1月正式注冊成立,是中國移動(香港)有限公司在廣東設立的全資子公司;廣東移動是我國信息通信行業中規模最大的省級公司、也是廣東省最大的通信運營商,下設21個地級市分公司,省、市公司均設置物流管理專職機構,廣東移動是中國移動關于物流管理理念最先進、信息化程度最高的子公司之一,并連續四年榮獲全集團物流管理標桿稱號。
二、案例介紹
(一)項目建設背景
廣東移動每年度需進行巨量的網絡建設及市場營銷工作,全省物流運營業務量約200億元,其中實物運營的90%物資以網絡建設為主,涉及21個地市、近百家施工監理單位、近千家施工建設單位,建設的工程項目高達十幾萬個。在物流信息系統(簡稱LIS)建設開放式的配送支撐平臺之前,主要存在的問題有:
1.物流信息系統生產操作對象少:僅面向公司內部人員、并僅在企業內部網絡環境進行生產物資相關流程辦理,但公司內部工程物資人員數量有限,全省僅約100人,無法滿足公司每年幾十萬個工程項目建設的實物支撐工作,急需將公司原有工程管理人員從物資生產操作轉化為物資生產管理職能,并引入工程相關單位的物資生產人員操作職能。
2.工程物資出庫的配送環節缺少全流程信息化管理支撐:工程部門從物流部門申領物資后,往往是委托施工單位向公司倉庫自提物資或通過第三方物流商發往施工節點,物流信息系統缺乏對實物出庫之后配送跟蹤及管理工作。
3.公司無法掌握施工過程的物資動態信息:由于公司物資信息系統僅管轄企業內部倉儲環節信息,對物資在工程物資生產過程中無信息系統進行監控,同時因生產物資距離遠、施工單位存在物資暫存點管理環節,僅在2011年全省進行工程物資暫存點清理活動中,清理出近4億工程物資暫存在施工單位的暫存點中,形成公司大量物資閑置,并產生巨大的實物管理安全風險。
4.省級物流集中度要求不斷提升,原以地市實物管理體系為主導模式無法符合集團公司關于“省級集中化”管理的要求,急需建立一套支撐“省倉-最終需要點”的實物配送支撐體系
為此,廣東移動從2011年開始,探索互聯網的大數據管理模型應用于公司的物流生產工作,逐步建立一套支撐全省物資生產的開放式配送支撐信息平臺。
(二)主要做法
1.建立LIS系統對工程物資全生命流程的無縫管理
明確物流信息系統從公司倉儲環節的管理,延伸至工程物資施工最終需求點目標,創新性將全省監理人員、工程物資施工人員關于物資的申領、調撥、建設、轉資、退庫等生產信息操作統一納入省公司LIS系統進行統一管理。
同時,由合作方施工人員直接在LIS系統中查詢公司內部庫存、申請物資或調整在建物資流程,由LIS系統新建立一套貫穿“施工單位物資領用或調撥申請—>監理人員審批—>公司工程相關人員職能審批—>物資部門配送”全流程的物資配送流程。實現了公司內、外相關人員責任分工明確、應用操作便捷的工程物資生產流程,實現了整個物資申領及使用流程的開放性和各類信息可見可管。新舊物資領用流程如圖1:
.png)
圖1 新舊物資領用流程對比
2.開發公司內部物流平臺與互聯網的IT接口
為解決每年1千多家施工單位在遠距離進行實時查詢公司庫存物資情況,并快捷對十幾萬個施工項目開展物資申領及相關審批工作,新開發了LIS系統的公眾互聯網訪問接入的唯一端口,允許遠程施工人員通過網絡的安全接口訪問公司內部LIS系統。
同時,每年由工程部門將新中標的監理和施工單位及相關人員信息錄入LIS系統,配置相關的物資操作權限,方便一線的物資生產操作人員無須前往公司內部辦公場所,在物理遠程地點、經過網絡系統安全驗證后,偏可快速申領到工程建設所需的物資。
3.搭建省、市倉實物云共享IT架構
為確保全省每年十幾萬個建設項目的順利開展,施工人員能實時查詢到省公司和市公司兩級倉庫物資信息,基于實物云共享的IT開發理念,首先將LIS系統庫存儲位編碼化,其次在倉庫物理的儲位上也同時進行編碼,最后將所有入庫的實物箱使用二維碼進行管理。在完成上述各個環節LIS系統編碼后,將各個市公司施工單位人員賬號查詢權限與倉庫實物項目進行權限關聯,某地域某項目的施工單位僅能查看、申請既定倉庫(省倉或市倉)、既定項目的物資,既確保每天上千張的物資申領工單100%的準確度,又提升了施工人員的查詢物資效率。
4.引入“波次計劃”功能、實現庫內批量分揀
為面對公司實物供應訂單量大,服務標準高,處理時限短等特點,而實際運作中又面臨物資體積大,揀貨區域廣,電梯運貨耗時長等困難,因此對庫內揀貨及出貨效率、準確性等指標提出的更高的管理要求,故此,公司引入LIS系統庫內“波次計劃”的分揀支撐功能的開發。
根據波次理論,對公司物資LIS訂單進行批量作業,揀選策略中的分區策略和智能型分批策略,對物流管理系統(LIS)“訂單接受、訂單總揀、訂單分揀及訂單配送及返單”四個子模塊進行相應功能開發,具體如下: 第一,對訂單按時間段或一定的數量進行合并,形成可批量揀貨的總揀單;第二,根據物資存儲區域,由系統拆分成各存儲區域的總揀單,給各區域總揀員揀貨;第三步,系統按照配送地址等將總揀單反向拆分成分揀單,由分揀員進行分揀、打包等操作;第四步,生成配送單,完成整個訂單處理。通過批量處理的方式,在確保物流服務質量的前提下,大幅度提高物資訂單處理效率。分揀新舊業務流程對比效果如圖2所示:
.png)
圖2 分揀新舊業務流程對比效果
5.通過多方協同、實現“越庫”配送
越庫(Cross docking),亦稱直通型配送,是指貨物從收貨過程直接“流動”到出貨過程,穿過倉庫,貨物從進貨月臺進貨后,直接到出貨月臺至配送貨車上出貨,沒有入庫、儲存、揀貨等重復作業。其間用最少的搬運和存儲作業,減少了收貨到發貨的時間,降低了倉庫存儲空間的占用。同時也降低了貨物的保管成本。其主要特征是:接貨、裝運時間控制到最少;貨物不放入倉庫;信息系統支持來保證實物和信息的有效交換。
廣東移動針對省公司采購的物資,即供應商將物資發往省倉倉儲的物資,如無線基站主設備,因該類物資價值高、技術含量高,引入“越庫”作業新模式,由地市施工人員在填寫申領單時,明確施工現場接受地點和實物接受人,省公司在受理此類工單時,將“省倉--市倉”的車輛和人員信息,以及“市倉—需求點”的車輛和人員信息通LIS系統進行有效關聯,并由LIS系統全流程跟蹤主設備物資配送的每一個環節信息,確保物資安全配送至最終需求點,最大限度地減少市公司層面的物流配送及倉儲成本。廣東移動主設備越庫配送工作流程如圖3所示:
.png)
圖3 主設備越庫配送流程
6.對通過信息化手段、實現工程全過程物資管理的監控
為解決“公司倉庫—>施工節點”中間環節 “暫存點”的隱性管理問題,創新地在公司財務MIS系統和物流LIS系統中建立“施工隊虛擬倉”任務節點,對因工程項目施工距離或業務臨時調整原因,臨時需在施工單位暫存點上進行物資暫時存放需求,在公司的MIS系統和LIS系統通過虛擬倉來進行信息化管理。這樣可實現對從公司倉庫出庫后物資的實時、全流程進行監控。具體操作流程如圖4:
.png)
圖4 工程過程物資管理流程
7.開發手機APP、實現掌上物流管控
面向全省員工,開放全省庫存物資的共享信息,除已有PC業務操作終端之后,新開發了手機客戶端、PDA,實現工程物資人員在任何地點、任何時間均能快速查詢庫存、實時申領市倉或省倉物資,掌握物資流動在任何環節(如分揀、出庫、配送、暫存、施工節點等環節),確保物資在“倉儲、配送、生產過程、資產”全流程的開放式信息監控與管理。掌上物流操作系統技術流程如圖5:
.png)
圖5 掌上物流操作系統技術流程圖
三、效益分析
廣東移動從2011年7月開始在建設全省開放式的配送支撐平臺,經歷了幾個主要階段:
第一,主要是豐富LIS系統物資流程使用對象。LIS系統每天物資操作對象從原來200人,猛增加至3000多人,突破LIS系統不僅只管企業內部庫存和配送,而且延伸至管控物資施工過程各個生產環節的物流信息化應用。僅這一業務功能模塊,以全省每年1000家施工單位來計算,僅僅節約了各施工單位每年投入物資信息系統建設、維護投資及相關人力成本超1000萬元。
第二,延伸LIS系統管理供應鏈業務對象。主要是通過改造物流LIS系統及MIS系統內部組織結構,引入庫外的暫存點物資管理節點,更貼近生產的真實流程。最終實現了全省每年數億元的庫外施工暫存物資納入公司的物流系統開展信息化統一管理,確保公司物資的生產安全。
第三,優化LIS系統的庫存管理。通過系統直接管理到每一個倉儲的儲位編碼、實物信息與項目信息,同時在分揀環節引入“波次計劃”的分揀開發,促使全省庫內分揀工作效率提升近50%。
第四,優化LIS系統的配送功能。為降低配送成本,LIS系統引入“越庫作業”先進配送理念的功能開發,通過LIS系統支撐“省+市配送+施工方+需求點”縱向高度協同工作,全省每年節約配送及倉儲成本減少近3000萬元。
第五,基于服務生產物資配送高效率、開放式的要求,不斷開發LIS系統的PDA、手機APP等的物資查詢、申領、配送、結算等新功能,物流信息渠道的豐富,將全省總體物流配送工作效率提升近30%。
四、案例的創新點及推廣意義
(一)對每月庫存結余約近千萬條物資、價值10億量級的特大型企業,充分發揮物流信息系統“云”大數據的管理模型,有效實現了庫存精細化管理。
(二)任何一個大企業在快速發展的過程,均需將企業內部業務流程延伸至整個社會供應鏈的相關企業的業務角色,即企業內部物流信息系統需向外部相關企業實現開放與共享。
(三)物流信息化系統,是連接庫內物資至最終物資需求點的重要管道,系統信息化可將先進的管理理念進行固化。如:以云倉實現精細化管理、以波次計劃實現分揀管理,以越庫作業實現配送管理,以暫存點管理實現工程全流程跟蹤與管理。
(四)開發高效率的物流信息系統功能流程,能極大提升企業內部業務工作效率,提升企業在社會的綜合競爭實力。
五、實施中的體會及經驗教訓
第一,企業內外部業務安全風險管理。企業物流信息系統原僅是公司內部業務流程管理系統,不宜供企業外部人員操作使用。廣東移動是全集團首次創新地將通信工程相關合作單位及人員引入LIS系統統一信息化管理的企業,所以在考慮物流信息系統引入外部單位及人員角色時,需要充分評估企業信息安全保護與相關權限的設置工作。
第二,物流信息系統宜從業務源頭管理至供應鏈未稍。物流信息系統需建立對物流業務全流程的管控節點對象,廣東移動是通信運營商中首個將施工單位物資暫存點納入公司LIS系統進行管理的省級單位,實現了全省海量規模的物資全流程信息化管理,降低了企業供應鏈安全管理風險。
第三,信息使用手段宜豐富多樣。目前整個社會已進入移動互聯網的信息化生活,除了物流常規使用PC、PDA這些信息設備外,手機的APP應用前景也是值得各類企業進行推廣的。
最新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