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7日發布的《國務院關于擴大對外開放積極利用外資若干措施的通知》提出,為積極利用外資,要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創造公平競爭環境,其中包括放寬服務業等領域外資準入限制,推進交通運輸等領域有序開放,鼓勵外商投資現代物流等生產性服務業,促進內外資企業一視同仁、公平競爭。
事實上,部分中國物流企業早就擁抱了國際資本,其中力度最大的就是快遞企業,比如“四通一達”之一的中通快遞2016年在紐交所上市,融資14億美元。也有中國資本出擊海外,中儲股份(9.440, -0.01, -0.11%)2016年就與全球最大的能源和大宗商品實貨貿易集團之一的摩科瑞能源合作,收購其旗下的英國HB集團51%股權,成功進入海外大宗商品期貨交割倉庫業務領域。
物流業的經濟全球化和市場全球化早已逐步推進。
隨著中國加入WTO之后,外資就開始通過并購、參股、投資等多種形式爭奪中國的物流市場。截至2016年第三季度,全球最大的物流地產商普洛斯已進入了中國38個城市,投資物流園區達237個,總建筑面積2740萬平方米,成為中國最大的現代物流設施提供商,并入股中國第二大現代物流設施提供商寶灣的母公司,同時還收購了中國市場規模最大的物流設施提供商上海宇培集團50%的股份,完成對中國物流設施提供商市場的整體布局。
但是,中國物流業市場還未直接與國際投機資本完全接軌。客觀地說,龐大的中國物流市場僅僅對外資企業露出了一條門縫。歷經7年10次修訂于2009年發布的新《郵政法》第51條明確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而交通運輸部2015年發布的《關于修改〈快遞業務經營許可管理辦法〉的決定》第10條也明確規定,外商不得投資經營信件的國內快遞業務,這讓國際快遞巨頭UPS、FedEx、DHL和TNT在中國快遞市場一籌莫展。
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會長何黎明在2017年展望中預測,全年社會物流總額可在2016年的230萬億元基礎上增加6%,社會物流總費用可在2016年的11萬億元基礎上增加4%。如此之大的物流市場,資產龐大而有全球資源配置掌控能力的國際投機資本怎么可能不覬覦,然而中國物流業企業都準備好了嗎?
以港口為例,2016年全球10大港口中中國的港口獨占7個,并在規模和吞吐量上遙遙領先,但這絕不是因為中國的港口更先進、生產效率更高,或者更加具備國際航運中心的素質,只是因為腹地經濟的渠道帶動而已。2016年中國國企頻頻在海外港口發起攻勢,希臘比雷埃夫斯港、巴基斯坦瓜德爾港、馬來西亞皇京港和孟加拉的吉大港等都出現了中國企業的影子,但距離完善的市場全球化戰略布局還很遠。
國家近兩年來持續出臺了不少物流政策,這是因為一方面,進入經濟新常態后,物流業成為中國市場需求巨大、發展空間廣闊且能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在物流領域中長期存在成本高、效率低等突出問題。在2016年9月國辦發布的《物流業降本增效專項行動方案(2016—2018年)》中特別強調,在響應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和降低實體經濟成本的決策部署下,推動物流業降本增效,推進物流業轉型升級和提高行業整體發展水平。
然而,雖然世界上許多人對投機資本或心存疑慮,或深惡痛絕,而投機資本也的確催生了此起彼伏的各種經濟泡沫,但真正可能從本質上改變中國物流業發展業態的卻恰恰是國際投機資本的進入。
在資源配置優化過程中,最為關鍵的四個要素就是資本、權力、信息和企業家精神。亞馬遜在2015年三季度之前連續20年無盈利而市值節節攀升,美國版的微信WhatsApp公司僅有5%的市場占有率但臉書(Facebook)卻花費190億美元對它進行了并購,國內知名的BAT也都是在國際投機資本的支持下獲得成長和成功的,投機資本買的就是對未來的期望。
在資本全球化市場上,實業資本與投機資本相輔相成,甚至有時候是融為一體的。發行全球最通用貨幣——美元的美聯儲,背后隱藏著包括羅斯福家族、洛克菲勒家族等七大家族,其中美元與石油掛鉤的始作俑者就是洛克菲勒家族與沙特國王;而美聯儲八大股東中就有以投機聞名全球的羅斯柴爾德銀行、拉扎德兄弟銀行等。投機資本與實業資本融合一體,具有了左右許多國家政治、經濟乃至軍事政策的實力。
中國最先開放了家電市場,而今全球家電市場基本上為德國、韓國和中國瓜分。中國放開了快遞業對民營資本的限制,而今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的快遞市場,且89.4%的市場份額被民營企業占據。雖然目前中國物流業的競爭還在低水平徘徊,但可以預見,只要給予最有效率且最有危機意識的民營企業以市場機會,國際投機資本的進入雖是挑戰,也更是機遇。
最新論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