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國快遞包裹超過300億件,位居全球第一,每天接近1億件,每個國人平均23個快遞包裹,那么未來這個數據會達到多少?
“我告訴大家,一天十億只包裹,不會超過八年,估計在六七年左右就能實現。”今天,在2017全球智慧物流峰會上,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云給了這樣的預測。(5月22日人民網)
以億為單位去計算的快遞行業,市場不可謂不大,也很誘人,如此海量的快遞郵件必將通過物流形式發往各地,對于眾多物流公司來說,選擇何種方式發送已經不重要,競爭的硝煙一直就沒熄滅過,“三國時代“如今依舊上演著極度的火熱,作為運輸行業的老大,鐵路在物流領域能占幾許?
每天十億件的快遞業 鐵路能占幾許?
準確的說,目前國內開行的洲際班列,其運輸的貨物眾多屬于物流發送方式,“五通公司”牢牢占據著國內物流市場江山,麾下不缺乏執行物流運送的航班,以及數量眾多的公路輸送快客,但是物流市場實在太大,單純依靠航班和汽車運輸,難以兌現當日達,晨次達的承諾,這個空間只有鐵路可以滿足,高鐵快運于是應運而生。
筆者曾身臨其境浙江義烏和金華的鐵路貨運場站,先進的營銷理念和科學的管理讓浙江境內的鐵路快遞業務風生水起,站場內的配套設施尤為先進,貨物品名也琳瑯滿目,小到一副撲克牌,一袋糖果,大到起重機,叉車,都清一色由當地物流公司通過鐵路對外發送,最大看點還在于,鐵路貨運中心與地方物流公司聯手,所有的裝卸作業都由物流公司人員去完成,一定程度上鐵路也為地方解決了大量再就業崗位,作為管理單位,鐵路部門只負責對貨物裝卸的監督和管理,并及時取送車。良好的合作關系讓鐵路快遞業務迅速壯大,除了忙于國內的“五定班列”外,一條龍式的服務讓中歐班列開行日趨頻繁。優先辦理,優先裝車,當日達,晨次達的預期效果讓鐵路快遞業務后來居上,成為物流業的翹楚。由點及面,目前國內鐵路貨運走物流已是大勢所趨,成為必然。
栽下梧桐樹放能引來金鳳凰,處在改革深水區的鐵路貨運,終究鳳凰涅槃,走出了成功的第一步,依靠自身強大的運能和速度引領著物流行業第二次革命,比照航空和公路,盡管也還存在著短板,最后一公里沒有處理到位,但是隨著管理的逐步完善和到位,一公里的尷尬最終會成為笑談,成為物流轉型過程中不可或缺的點綴。
物流市場無奇大,利潤空間也足夠誘人,對于運輸行業來說,做大做強遠勝大一統的幻想。借用馬云的話說;物流公司要高度關注技術的人才、管理的人才、文化的人才。“物流公司高層今天如果不去思考什么樣的組織、什么樣的技術、什么樣的人才、什么樣的創新,就是對自己員工不負責任,同樣也是對企業不負責”。只有適應市場,了解市場,最終才有可能得到每天十億快件的一部分。
最新論文